工人9萬“撿漏”文物,6年後賣1.3億元,乾隆後代知道後不淡定了

在文物真假難辨,魚目混珠的古玩市場,很少有人能淘真正的寶貝了。不過這不是絕對的,幾十年以來,久不久又爆出有人“撿漏”文物,所謂的文物撿漏,其實就是以超低的價格買下價值極高的文物古董。建國以來,“撿漏”文物最多之人便是上海博物館前館長馬承源先生,號稱青銅第一人的他,無論是在內陸、香港,還是在海外都能透過自己的慧眼以超低的價格買回珍貴的文物,如花150萬買回,藏於浙江省博物館的越王者旨於睗劍。而今天說一個不怎麼出名的文物撿漏,而且是一哥“大漏”事件。

工人9萬“撿漏”文物,6年後賣1.3億元,乾隆後代知道後不淡定了

2005年,北京一酷愛收藏的秦先生參加了一次普通的拍賣會,這拍賣會上的文物古董並不算很珍貴,因此很少藏家參加。秦先生在玻璃櫃中看到了一件清代時期的黃緞子袈裟,根據工作人員的介紹,這件袈裟之前拿出拍賣過,但無一人競價,因此一直擱在展覽廳中。至於為何沒有人要呢?其實原因很簡單,與其說這是一件清代袈裟,倒不如說是一件破破爛爛縫在一起的黃緞子,而且當時的起拍價是8萬元。對這件文物不瞭解之人,是不會花這些冤枉錢去買的。

工人9萬“撿漏”文物,6年後賣1.3億元,乾隆後代知道後不淡定了

但秦先生自己觀察後,卻發現這件袈裟並沒有這麼簡單,黃緞子裡面隱約透出精美的花紋,還有文字。不過秦先生並沒有聲張,看著文物“流拍”。第二天,秦先生湊齊了9萬元,其中4萬是自己的積蓄,5萬是親朋好友借的。來到拍賣會後對工作人員說要買那件流拍的袈裟,因為是流拍文物,拍賣會二話不說,就以比起拍價多幾千塊超級的價格賣給了秦先生。秦先生花了將近9萬元買下的這件袈裟到底有什麼來頭呢?

工人9萬“撿漏”文物,6年後賣1.3億元,乾隆後代知道後不淡定了

其實當時的秦先生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完全可以說是在“賭”,但是他賭對的。為了研究文物的真相,秦先生並沒有先找博物館專家鑑定,而是找到了中國佛教協會大法師弘道法師,讓法師幫忙看看這件袈裟到底是何物。沒有想到弘道法師看到這件袈裟後立即不淡定,並且問到“這件東西你哪來的”。知道這是秦先生從拍賣會買來後,弘道法師開始解釋說這件文物的來源。原來弘道法師是清皇室的後人,是乾隆皇帝的第六世孫——愛新覺羅。毓從。而這件袈裟正是覆蓋在乾隆皇帝身上的緙絲陀羅尼經。

工人9萬“撿漏”文物,6年後賣1.3億元,乾隆後代知道後不淡定了

也就是說這件文物的價值不在袈裟上,而是袈裟上的文字“緙絲陀羅尼經”。至於這件清東陵的文物怎麼出現在拍賣會的呢?想必世人都想到了,那就是1928年7月孫殿英率領大軍盜掘了清東陵中最具價值的兩座墓,分別是乾隆墓以及慈禧墓。而這件文物就是從那個時候流失出來。當乾隆後人看到這件文物後,自然不會淡定,畢竟這是祖上之物,而且還和自己祖墳被盜有關。不過,這已經是21世紀,早已不是當時的滿清,這件文物出現在秦先生手裡也合法合理。

工人9萬“撿漏”文物,6年後賣1.3億元,乾隆後代知道後不淡定了

3年後的2008年,秦先生打算將自己曾經花9萬“撿漏”的文物拍賣,當時預期的價值是9000萬,但沒有想到經過11次的競拍,僅拍出了7205萬,遠比預期還低。但這件文物的拍賣事件還沒有結束,因為6年後的2011年,曾拍賣得此文物的收藏家又將古董拿出拍賣,最終拍出了1。3億元的天價。難以想象,一件曾沒有人要的文物,被工人花9萬“撿漏”的6年後,居然暴漲到了1。3億元,增長了1400多倍。印證了那句古話“亂世黃金,盛世古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