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在我們眼中的,所謂的中國古代藝術門類其實有很多並不是以學科、類別之間的區別作為衡量尺度的,而是以人的身份作為衡量尺度的。“身份”這個詞不僅由你的出身、家族、血緣來決定,而且它往往和你所從事的行業相關。

為什麼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比如以前舊社會,按照舊社會的落後眼光,那些唱戲的和街頭賣藝的,比如說相聲、雜耍的,都屬於三教九流中的末流,是屬於社會最底層;與之相反,文人士大夫們的藝術活動,比如吟詩作對、舞文弄墨,就會顯得“高”出其他人一等,他們也是那個時代社會中的高層人物。而以現代社會的眼光來看,那些雜耍、雜技、相聲和戲曲京劇,他們與書法、詩詞可能是旗鼓相當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要超越詩詞書法,他們在藝術上的地位幾乎沒有什麼區別。所以,按照以往舊的眼光來看待這些藝術價值的高低,是非常不公正的事情。

為什麼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但是,如果我們要想了解古人所具有的價值觀、理解古代一些人文現象,就不能不先“屈服”一下,戴起古人的“有色眼鏡”,這樣才能體會到他們看待世界的眼光,理解他們的舉動。所以,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我們真的認為書法藝術在很大程度上要比“戲曲、相聲”高出很多的話,那麼他究竟高在哪裡?為什麼古代人會這樣認為?

為什麼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這兩種地位截然不同的藝術活動群分別是由兩種人所主導的。所以前現代化社會中,身份作為一個最為重要的區分度,在社會任何一個地方都發揮著它無窮的影響力。因此,以古人眼光度之,基本上我們會形成這樣一種非常粗陋的淺顯認知:什麼樣水平的人,就操持著什麼樣水平的活動。

所以,一切就順理成章了。由於古代士大夫是至高無上的社會話語權的掌控者,所以自然他們所掌握的技能(書寫、文學創作)、他們所推崇的思想(儒家思想)、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古代帝國的官僚)就理所當然地應該凌駕於一切貧民之上。而其他藝術活動,作為價值觀體系的邊緣人物,自然是最底層、最沒落、最不受人重視的。但從本質上來說,這兩種人之間巨大的區分點就是,士大夫們是自詡擁有當時最先進、最淵博知識的人,而底層往往是目不識丁。這雖然看起來仍然是一種“刻板印象”,但往往確實是當時殘酷社會的真實寫照,窮人家的孩子自小當然沒機會學習文化知識,但是學起京劇來也是不妨礙的。比如,陳凱歌著名的電影《霸王別姬》裡面張國榮飾演的角色“程蝶衣”就是自小被父母拋棄、上不起學、認不得字的窮苦孤兒。

為什麼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掌握了社會文化主動權計程車大夫們,自然在他們的書法書寫之中融入了很多傳統文化在其中,因此傳統書法所帶給人的“書卷氣”美感、文化氣息往往來源於此。只不過在這種極致優雅的美背後,是社會無盡的不平等、不公正所帶來的。只有一小撮幸運的人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只有一小撮人是能夠接觸到當時最高知識層次的文化。

為什麼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因此,這兩種在古代具有截然不同社會地位的藝術群所具有的區別就是受到文化薰染的大小罷了。當然這種文化的薰染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所“挑選”的。就文學藝術的創作來說,這裡面仍然存在高低貴賤之分。傳統眼光中從事戲曲、小說創作的人是被看作為不務正業之舉。即便是我們現在看起來文學藝術地位非常高的《紅樓夢》、《聊齋志異》等作品,也被當時的人看作是不入流的東西,儘管在當時他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

為什麼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所以,中國書法之所以很重視文化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士大夫本身的文化優越感。然而對於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這個世界早就已經不是當初看重身份地位、存在諸多社會不平等的社會,那麼我們還需要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學習書法所蘊含的文化嗎?答案毫無疑問,是必須的。

為什麼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任何一種藝術門類,其實都存在著“技法”和“文化”這兩種因素。但是現代藝術發展的趨勢就是越來越弱化技法、技巧,而越來越重視其中屬於文化、思想的內容。西方藝術史上的“天才”杜尚,用一個小便池就顛覆了整個藝術世界的規則,打通了由“非藝術”通向“藝術”的橋樑。在這裡,技法、技巧已經無足輕重了,理念、觀點、思想更佔據著絕對重要的地位。

為什麼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書法家們也有類似的認識,比方說“字無百日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寫書法,要想把書法功夫練好,其實不用費太大的勁,只要一百天好好練,都可以寫好。但是顯然這個寫好,只是說技法上的熟練、技法上的成功,在文化層面,文化背景上,仍然需要下功夫去努力。這也是為什麼書法重視文化而相對忽略技法的原因。

為什麼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法而是文化?

總之,書法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這根書法所具有的歷史特質有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跟我們現代社會文化藝術的發展、普及有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