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胃鏡?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要做胃鏡,哪些人有必要做胃鏡檢查?

為什麼要做胃鏡?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有什麼區別?

如果是受到胃痛、胃出血折磨,那大部分人會願意治好病接受胃鏡檢查,但對於症狀不明顯或較輕的人們接受起來就不是那麼爽快了。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國家,胃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群,早期胃癌沒有特異症狀,醫生勸患者做胃鏡的目的之一就是需要排除潛在的胃癌隱患。

胃癌的早期表現非常隱秘,最先可能僅有胃粘膜的顏色發生了一點變化,目前的CT、彩超等技術無法捕捉到如此細小的變化,而胃鏡結合肉眼觀察與病理學分析可以對早期胃癌、癌前病變做出準確判斷。這就是為什麼在消化科,醫生會根據病史建議上了年齡又沒做過胃鏡者進行胃鏡檢查,胃鏡能排除或早期發現胃癌。

胃鏡檢查時是藉助一條纖細、柔軟的管子伸入胃中,透過底部鏡子一樣的探頭,直視胃內部。胃鏡直接觀察到被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更可透過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活檢組織在顯微鏡下進行病理診斷,對大多數的胃病基本能一次就診斷清楚。

建議45~50歲以上就應做一次胃鏡,胃部螺桿菌沒有呈現陽性的狀態或者沒有高危因素3~5年一般不用再複查;如果做了胃鏡發現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異性增生等胃癌的危險因素的人應結合醫生建議進行復查。有人覺得胃鏡很難受,但是相比於因迴避而帶來的後悔,因此該做胃鏡時,就應該遵醫囑,千萬別猶豫。

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要做胃鏡?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有什麼區別?

普通胃鏡與無痛胃鏡效果相當。普通胃鏡檢查是在病人醒著時進行,首先區域性麻醉在喉嚨部進行,患者採取側臥位彎曲雙腿,在口中放置口腔墊,將胃鏡放入口腔中。透過口腔墊到達舌根,指導患者做吞嚥動作,使食管上開口開啟。開啟時沿開口將胃鏡插入食管,依次檢查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和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組織活檢和其他內窺鏡治療。

無痛胃鏡指麻醉下的胃鏡,適用於疼痛耐受力較差,無法耐受普通胃鏡的人群。首先要進行麻醉評估、醫生安排麻醉方案,由專業的麻醉醫生採用麻藥起到鎮靜作用,使患者感覺不到痛苦,在睡眠狀態下由胃鏡醫生進行胃鏡檢查,無痛胃鏡在麻醉劑的作用下,患者無任何痛苦感覺,且平滑肌相對鬆弛,避免操作過程中產生嘔吐、賁門撕裂等併發症,提高了檢查的成功率。

但並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無痛胃鏡。年齡超過70歲,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有肺部疾病現在處於急性發作期,有精神疾病病史或顱腦外傷史,有多種藥物過敏史,這都是無痛胃鏡的相對或絕對禁忌症。

為什麼要做胃鏡?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有什麼區別?

具體哪些運動可以達到養胃護胃的效果?

適當的運動能加強胃腸道的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腹腔血液迴圈,加強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緩解炎症程序,從而達到增強脾胃功能,促進其康復的效果。所以,從養胃健脾的角度來說,運動無疑是最佳養胃良藥。具體推薦如下:

1、平臥式揉腹緩解胃積食

取平臥,用左手掌自上而下(從胃口到直腸底端)先輕後重推摩36下,換右手掌推摩36下。雙手交替重複按摩3~5次,直推到腹內無積塊,可改善食物積滯於胃,胃脘脹痛等症狀。

2、跪坐式緩解胃痙攣

雙膝跪地,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地面,上身直立,雙手下垂,緩慢坐下,雙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姿勢約30秒,放鬆後再將上半身向前傾。重複3~5次,有助於消除脹氣、胃痙攣、胃腹瀉等。

3、俯臥式消除胃脹氣

俯臥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鬆,前額觸碰地面,雙腿伸直,雙手彎曲與肩平放,手肘靠近身體,掌心向下。雙手支撐,抬起頭、胸部,雙腿仍接觸地面,直到感覺胸腹完全展開,保持該姿勢約10秒鐘。重複3~5次。

4、站立式緩解消化不良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輕放膝上,身體微向前彎。深吸一口氣,吐氣時緩慢收縮腹部肌肉,讓腹部肌肉呈凹陷狀,不要勉強用力。保持姿勢5~20秒,不要憋氣,然後順勢將肺部氣體排出,放鬆肌肉,重複4~7次。該動作對緩解胃部消化不良與便秘很有幫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