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呆傻,皇帝命妃嬪去指導卻意外懷孕,等太子知道時孩子已3歲

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後,到了司馬炎這一代,已經無法按捺謀逆之心,撕下了偽裝,露出了獠牙,直接將魏元帝曹奐趕下臺,自己坐上了皇位,建立了晉朝。至此,司馬家從司馬懿那一代就植下的這顆“反心”,在司馬炎這一代成長為“參天大樹”,曹家就此走下聖壇。

司馬家的拐點人物

許是司馬家的做法得罪了上天,或者是司馬家的運氣用光了,司馬炎這一輩兒雖然建立了晉朝,但是兒子輩卻並不出眾。司馬炎的嫡長子司馬軌,本有美好前景,卻在兩歲時夭折。武元皇后楊豔隨後又生次子,名為司馬衷,司馬炎與楊豔二人對他寄予厚望,更對這個次子喜愛有加,可惜的是,司馬衷雖然性命無虞,安全長大,但是卻智力低下,有呆傻之狀。

太子呆傻,皇帝命妃嬪去指導卻意外懷孕,等太子知道時孩子已3歲

司馬炎夫婦倆極為發愁,卻沒有放棄司馬衷,反而對他百般關愛,他們唯一的期盼,就是司馬衷趕緊婚配,然後給他們生一個孫子,一個健康、聰明、伶俐的孫子,以此來延續龍脈。

司馬衷終於在司馬炎夫婦的呵護與期盼下長大成人,他們早已經開始為司馬衷物色妻子人選,就等司馬衷到了年齡就成婚,然後為他們生孫子。不過,司馬炎卻有一個擔心,自己的這個太子兒子年紀小且呆傻,萬一不懂夫妻之間的事情,那豈不是成了笑談嗎?更別提抱孫子的事情了。

“武帝慮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往東宮侍寢,由是得幸有身。”——《晉書》

太子呆傻,皇帝命妃嬪去指導卻意外懷孕,等太子知道時孩子已3歲

想到這裡,司馬炎決定找一個人為自己的呆傻兒子提前做做指導,因為事關皇家血脈和皇位,他思來想去,最終決定讓自己的一個妃嬪擔此重任,這個女人名叫謝玖,此人乃是宮中才人,出身屠夫之家,雖然地位卑賤,但是品貌雙全,最重要的是,她值得信任,不會亂說話,是一個作為太子老師的絕佳人選。

謝玖承皇恩

謝玖聽到這個皇命之後,深感責任重大,毅然決定前往對呆傻太子進行指導,並且暫時住在了太子的府裡,司馬炎對此很滿意,經過與皇后商量,最終選定了一個太子妃的人選,女子名叫賈南風,是賈充和郭槐的女兒。賈南風之所以能夠嫁給太子,其中有其父親賈充為了延遲出鎮計劃的原因,因為當時他被委任到長安鎮守,但是他並不想去。

不管這場婚姻背後有怎樣的原因,賈南風總歸是嫁給了太子司馬衷,雖然賈南風不漂亮,但是卻很聰慧,畢竟自己的兒子也有問題,司馬炎對這樁婚姻還是比較滿意。

太子呆傻,皇帝命妃嬪去指導卻意外懷孕,等太子知道時孩子已3歲

司馬衷結婚以後,依然沒有什麼改變,這讓司馬炎很失望,他對大臣們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太子司馬衷可能並不適合繼承大統。最終決定考一考太子,於是舉行了一場宴會,將東宮屬官全都給聚集到一起,防止他們幫助太子作答,就在這個緊急時刻,賈南風發揮了作用,他找人代替作答,由太子抄寫,最終得以矇混過關,暫時安撫了司馬炎廢太子之心。

賈南風雖然聰明,卻並不能讓司馬炎滿意,因為她不僅貌醜,還心狠,對於一些懷孕的妃子,他都會進行打擊,使她們流產,而她自己卻有遲遲沒能懷孕,這讓她十分氣惱。有一次,她竟然向一位懷孕的妃子扔戟,直接將其打流產。這件事情傳入了司馬炎的耳朵,司馬炎大怒,就要廢了太子妃,卻被一群賈南風一派的大臣給保了下來。

”妃性酷虐,嘗手殺數人。或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晉書》

太子呆傻,皇帝命妃嬪去指導卻意外懷孕,等太子知道時孩子已3歲

司馬衷之子已三歲

但是,一直指導太子的妃嬪謝玖卻害怕起來,因為她在指導太子的過程中意外懷孕了,她見賈南風如此彪悍,怕對自己不利,於是鋌而走險,將此事告知了司馬炎,司馬炎聽後不怒反喜,將謝玖接回自己的宮中保護起來了。

太子呆傻,皇帝命妃嬪去指導卻意外懷孕,等太子知道時孩子已3歲

不久後,謝玖產下一子,名為司馬遹,正是太子司馬衷的兒子。司馬炎大喜過望,讓他與小皇子們一起養育,珍貴非常。直到司馬遹長大到三歲的時候,有一次,司馬衷在聽朝的路上,看見了幾個小皇子正在與司馬遹嬉戲,當他拉司馬遹手的時候,司馬炎才告訴司馬衷,這是他的兒子,然後將來龍去脈告訴了他,司馬衷這才恍然大悟,自己有一個三歲的孩子,竟全然不知,嘖嘖稱奇。

“賈后妒忌之,玖求還西宮,遂生愍懷太子”——《晉書》

司馬遹與其父親司馬衷截然不同,他不僅不痴傻,還極為聰慧,每一個見到他的大臣們,都會讚不絕口,就連司馬炎自己也十分佩服司馬遹的頭腦,幾乎所有人都一致認為,司馬遹這孩子有司馬懿的兒時的影子,顯然,在晉朝時,這樣的評價是極高的。

太子呆傻,皇帝命妃嬪去指導卻意外懷孕,等太子知道時孩子已3歲

結局

只不過司馬遹長大後卻沒有司馬懿的成就,他不務正業,醉心於旁門左道,而且性格暴戾,隨著他長大,賈南風越發的害怕,因為司馬遹並不是她的親生骨肉,性格如此暴戾,一旦登基之後,恐怕會對她不利,最終,賈南風動用人脈手段,將司馬遹給處死了。

可憐司馬家幾代英明,到了最後落得如此結局,讓人唏噓!

文/野史日記

參考文獻:《晉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