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做事的人,終將一敗塗地

最近看到到羅翔老師的一句話:“往往是那些善良的願望,把人類帶入了人間地獄。”

這讓我想到中國歷史上,最奇葩又最可悲的一位君主——燕王噲(kuài)。

他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的願望,把燕國和自己帶入了地獄。他一心為國為民,卻落了個國破身死的下場;他主動效法堯舜禹湯,卻最終一敗塗地。

為什麼會這樣?

請看材料(可略過,直接看白話):

蘇秦既死,秦弟代、厲亦以遊說顯於諸侯。燕相子之與蘇代婚,欲得燕權。蘇代使於齊而還,燕王噲問曰:“齊王其霸乎?”對曰:“不能。”王曰:“何故?”對曰:“不信其臣。”於是燕王專任子之。鹿毛壽謂燕王曰:“人之謂堯賢者,以其能讓天下也。今王以國讓子之,是王與堯同名也。”燕王因屬國於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薦益而以啟人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於益。啟與交黨攻益,奪之,天下謂禹名傳天下於益而實令啟自取之。今王言屬國於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實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綬,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於子之。

白話文如下:

蘇秦死後,他的弟弟蘇代、蘇厲也以遊說著稱於各國。燕國相子之便與蘇代結為通姻親家,想謀得燕國大權。蘇代出使齊國歸來,燕王姬噲問他:“齊王能稱霸嗎?”蘇代回答:“不能。”燕王又問:“為什麼?”回答說:“他不信任臣僚。”於是燕王把大權交給子之。

鹿毛壽也對燕王說:“人們稱道堯是賢明君主,就是因為他能讓出天下。現在燕王您要是把國家讓給子之,就能與堯有同樣的名聲。”燕王於是把國家囑託給了子之。子之從此大權集於一身。還有人對燕王說:“上古時禹推薦益為接班人,又任命兒子啟的屬下作益的官吏。

到老時,禹說啟不能勝任治理天下的重責,把君位傳給益。然而啟勾結自己的黨羽攻擊益,很快奪取了君位。因此天下人都說禹明著是傳天下給益,而實際上是安排兒子啟去自己奪位。現在燕王您雖然說了把國家交給子之,但官員都是太子的人,這同樣是名義屬於子之而實權在太子手裡啊!”燕王便下令收繳所有官印,把三百石俸祿以上的官職都交給子之任命。

從此,子之面南稱王,姬噲年老,不再聽理政事,反而成了臣子,國家大事都由子之來決斷。

老規矩,交代背景。

這麼做事的人,終將一敗塗地

燕王噲,戰國時期燕國第三十八位君主。他繼位的時候,燕國已經淪為了窩在北方的一個小老弟,國際上沒什麼存在感。

但是燕王噲作為七雄中僅存的姬姓諸侯王,基本的雄心壯志還是有的,一開局就組織了楚、魏、趙、韓四國攻打秦國,不過沒能成功。

沒成功不要緊,這次失敗讓燕王噲意識到一個大問題,燕國國力還不行。於是,他就二話沒說,回家關起門來,大搞改革,謀求發展。

給燕王噲搞改革的人叫子之,當了燕國國相。

這個子之是個極度貪權的人,他當了國相還嫌不夠,想要進一步大權獨攬。於是,才有了材料中所說的燕王噲主動禪位給子之的故事(其實是誘騙)。

子之找到蘇秦的弟弟蘇代,請他幫忙給燕王噲下了一劑“迷魂湯”,讓燕王噲把大權交給了子之。

隨後,一個叫鹿毛壽的人又給燕王噲吃了一顆糖衣炮彈,讓他效仿堯帝把國家讓給子之,來博個好名聲。燕王噲信了,把國家完全交給了子之。

這麼做事的人,終將一敗塗地

後來又有一個人出來,給燕王噲洗腦,告訴他把太子的羽翼都給砍了,以便讓子之掌握燕國實權。燕王噲照做了,下令收繳所有官印,把三百石俸祿以上的官職都交給子之任命。

至此,燕王噲完成禪讓,子之稱王。

講真,君王禪位的橋段在歷史上時有發生,不過,我們撇開“鳥生魚湯”不說,這個君王主動禪位給臣子的案例,還真就是燕王噲這獨一份兒。

這麼做事的人,終將一敗塗地

注意啊,這裡說的是主動禪位,像漢獻帝被迫禪位給曹丕這類不算。

燕王噲為什麼要禪位給子之呢?

從燕王噲的角度上考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自身的理想主義。

《韓非子·說疑》中有提到:

燕君子噲,邵公之後也。地方數千裡,持戟數十萬,不安子女之樂,不聽鍾石之聲,內不湮汙池臺榭,外不揮戈田獵,又親操耒以修畎畝。子噲之苦身以憂民如此其甚也,雖古之所謂聖王明君者,其勤身而憂世不甚於此矣。

意思是說:這位噲啊,是召公後人。國土數千裡,兵士數十萬,不過他不好享受,女色、音樂、別墅、打獵什麼的都不喜歡,但是他經常親自種地。像他這麼身體力行感受民間疾苦的君主,哪怕是古代的聖王明君都比不上啊。

說句實話,古往今來哪一位君王能做到像燕王噲這樣的,他真不是在嘴上說說要效仿“鳥生魚湯”,他是真的身體力行地去做啊。“鳥生魚湯”作為古代的四大聖王,他們賢明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禪讓麼。

燕王噲出於對古代聖王的仰慕,出於對自己理想主義的忠誠,主動讓出了王位給子之。

這次禪讓,就是標準的退位讓賢,重點是這個賢。

燕王噲會把王位傳給子之,是因為他認為子之是賢人,比他更能治理好燕國。

但是禪讓的結果怎麼樣呢?打臉了。

子之當國王三年,燕國大亂。邊上的齊國乘虛而入,派大軍征伐燕國。燕軍毫無戰意,城門大開不守。齊軍就抓住了子之,把他剁成了肉醬,燕王噲也同時被殺。

回到最初的問題:

為什麼燕王噲一心為國為民,想要國家變強,一心實踐聖王明君的做法,最終卻落得這麼個下場?

有資料說,是燕王噲所託非人,也就是說燕王噲看錯人了,根本不該把國家交給子之管理。

這種想法在本質上還是認可退位讓賢思想的,就是說當君主才能不足的時候,是可以把國家交給更賢能的人治理。只不過燕王噲託付的子之並非賢人。

這種觀點完全錯誤。

這麼做事的人,終將一敗塗地

其實,作為一個君主,權力就是他的命運,君主就是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運,絕對不可以把自己的權力交給別人行使,不然就是落地鳳凰,不如雞啊。一隻雞的命運還想怎麼樣,只有任人宰割。

所以說燕王噲的錯誤主要在他自己身上。

第一,他太理想主義了,完全沒看清楚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要是禪位有用的話,為什麼“鳥生魚湯”之後,就沒有君王主動禪位的?

理想是很好,把國家交給賢人治理是很好,但是要考慮到一點:人是最大的變數。人是會變的。當他把國家交給子之來治理的時候,他已經沒辦法約束子之了。做人約束自己都這麼難,更何況去約束一個有了滔天權勢的人呢。

第二,本末倒置。他是戰術上勤奮,戰略上懶惰。

我們看他作為一個地廣兵多的君王,史書上記載他都幹了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不喜歡享受,親自種地,苦身以憂民。還有就是進攻秦國失敗,任用子之改革無果,禪位子之,國內大亂。

其他就沒了。一個君王,不實際一點想怎麼讓百姓富足,國家富強,整天就幹細枝末節的事情,整天就想著書上說的理念,還把這麼理想化東西親身實踐出來。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麼?

理想為什麼叫理想,就是理性地想象。理性一點,要結合實際,不要機械地遵守某種準則。

第三,好名。燕王噲太好虛名了。蘇代和鹿毛壽拿出“鳥生魚湯”三句兩句一忽悠,燕王噲就信了,就覺得只要交出權力和王位,自己就比肩“四大聖王”了。

這不是好虛名是什麼?這是自己挖坑,自己往坑裡鑽啊。

第四,太輕信別人。蘇代跟他說什麼,他信了。鹿毛壽跟他說什麼,他信了。連一個名字都不配出現在史書上的“有人”對他說什麼,他居然也信了。

這麼輕信別人,就是弱點。不法分子就是會利用這種弱點,來欺騙。

不過說到底,他這麼輕信別人,都是因為這些話都迎合了他的想法和理念。騙子固然可惡,但愚蠢的還是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燕王噲出發點這麼好,結局卻這麼壞的原因。

同樣,不管在什麼時候,太過理想主義,不知道結合實際,只是機械地遵守某種準則,又好虛名,容易輕信別人的人,日子過得不會太好。

這麼做事的人,終將一敗塗地。

最後說一說故事給我的借鑑。

首先,不要輕信任何人。越是擁有資源的時候,就越要防備。

因為資源就像帶著血的肉一樣,血腥味會吸引來飢餓的食肉動物,人又是那麼善於偽裝,為了吃到肉,就是有人願意裝出討喜的樣子來迎合。

當很多人都帶著面具來刻意迎合。根本看不出來,面具下面究竟是人是鬼。

其次,不要像燕王噲一樣這麼理想主義,更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裡。

可以理想主義,但也一定要現實,理想沒有現實作為土壤,最終只能變成夢想。不要把命運寄託給別人,不然夢想最後只能淪為幻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