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怎麼辦?父母如何正向引導呢?

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是三歲前寶寶在社交時候常見的現象,這時候的寶寶口語表達能力還比較差,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往往以動作代替語言,從而發生誤會。記得女兒在兩歲左右時,當別的小朋友靠她太近了,或者盯著她手裡的好吃的走過來的時候,她就會舉起小拳頭打人,邊打邊自己哭起來。

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怎麼辦?父母如何正向引導呢?

兩三歲的孩子之間的打架,完全是由於搶人家東西或者東西被人家搶的簡單原因所致。孩子在3歲前,不明道理。如果任其所為,幾會沒有限度,往往會用手裡拿著的東西打人出現危險。在此情況下,大人不能僅僅說“住手”,明智的辦法是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孩子感興趣的物件身上,緊急時候媽媽要緊緊地抱住寶寶,制止他的攻擊行為,擁抱能緩解寶寶的緊張心理,也表明了媽媽對這個行為的制止。如果寶寶已經打了對方小朋友,要多關注和安慰被打的孩子,對於自己的孩子,要注意自己不要體罰孩子,體罰往往增加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因為體罰本身就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起了示範作用。

打架看似小問題,卻影響小孩子性格成長,媽媽們既不願小孩子當‘狼’,也不忍心他當‘羊’,失去自我保護能力。不能簡單地以“還手還是不還手”看待此問題,關鍵在於樹立小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引導小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式。

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怎麼辦?父母如何正向引導呢?

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他們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辦法,這樣的表現並不總意味著怯弱,有時反而是機智的表現,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如果孩子生性膽怯、總受人欺負,與其一味的指責他“你怎麼不知道還手”,還不如先讓他多和性情相近的孩子或者年紀小的孩子玩,先樹立自信,再從講道理解決問題入門,學會解決衝突的最佳方法。

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在碰到衝突時怎樣做,比如可以讓孩子對同伴說:“我們不要打架,應該輪流玩。”如果孩子用講道理的方式對待朋友,父母應給予表揚。久而久之,孩子能從中體會到道理的分量,也可以品嚐到化干戈為玉帛的甜頭。

對攻擊性較強的孩子,應注意父母自身的言行是否給孩子起到了不良的影響,另外不要讓孩子看那些帶有暴力情節的鏡頭的電視節目。其實孩子攻擊他人,是想透過這種方法達到自我表現的目的,這就需要父母好好引導,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在家飼養狗、貓、金魚等,從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教給孩子對待弱者的方法。這一點尤為重要。

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怎麼辦?父母如何正向引導呢?

也可利用孩子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因勢利導,遵守“不許打人”的行為準則,利用故事、兒歌等多種形式對寶寶進行教育,激發孩子產生向故事裡的人物學習的願望。

對孩子與同伴間的矛盾衝突,家長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犯錯,必須要求他道歉。家長還可以設計出不同的情景,相互扮演不同角色。幾次實戰下來,讓孩子明白,拳頭不是不能用,但絕對不能濫用。

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怎麼辦?父母如何正向引導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