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十分通透的詩作,一個比喻道出人生本質,後來濃縮為一個成語

有一個成語叫“

雪泥鴻爪

”,意思是說,鴻雁在雪地上走過,會留下爪跡,比喻往事的痕跡。這個成語,是從蘇軾的一首經典詩作中演變出來的,這便是下面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蘇軾中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蘇轍送別蘇軾,兩人在鄭州分開後,蘇轍回京,蘇軾前往陝西。

蘇軾十分通透的詩作,一個比喻道出人生本質,後來濃縮為一個成語

幾年之前,蘇轍和蘇軾,曾經在赴京應試的路途中,經過澠池這個地方,他們留宿在一所寺院中,寺院中的老和尚奉閒還曾殷勤地招待了他們兩人,兩人在寺中牆壁上題詩為樂,如今,匆匆數年過去,蘇軾再一次經過澠池,此時奉閒和尚已經去世,牆壁上的詩也不見了痕跡,恰好蘇轍有詩寄來,想到自己漂泊不定的行蹤,蘇軾不由得感慨了起來,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小注:(1)澠[miǎn]池:地名,在今天的河南澠池縣;(2)蹇[jiǎn]驢:蹇是跛腳,蹇驢即腿腳不方便的驢。

蘇軾十分通透的詩作,一個比喻道出人生本質,後來濃縮為一個成語

詩的前四句是連貫一氣的,首二句開門見山,以雪泥鴻爪比喻人生,“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人生在世,剛到了這裡又跑到了那裡,留下了一些痕跡,你覺得像什麼呢?依我看來,這真像到處亂飛的鴻雁,在雪地上留下腳印一樣。蘇軾一開始便妙用比喻,引人深思。

接著第二聯繼續寫道,“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等到鴻雁飛走了,雪地上偶然可見幾處爪痕,又有誰去過問它飛到了東邊還是西邊呢?蘇軾以雪泥鴻爪比喻人生,將那種漂泊不定,匆匆無常的感覺,表現得十分形象生動,無疑能引人深思。

蘇軾十分通透的詩作,一個比喻道出人生本質,後來濃縮為一個成語

《景德傳燈錄》中有一段話說,“

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蹟之意,水無留影之心

”,蘇軾這裡,卻反而說“泥上偶然留指爪”,這其實更像人生。人生就是漫長的旅途,所到之處,或許能夠留下一些痕跡,但是不久又要離開,這一切應當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去對待,想清楚了這些,便能夠減少不少煩惱和悲傷,蘇軾用精妙的比喻,道出了人生的這個本質。

蘇軾這裡,大有一種參禪悟道的感覺,所以深受後世人們的追捧,蘇軾這幾句詩,也成為了感悟人生的千古佳句,流傳廣遠。如果說前四句是哲理十足的感悟,那麼後四句,就是舉出了具體的“案例”,深化雪泥鴻爪的感懷了。

五、六句說,“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曾經招待過我們的老僧已經去世,牆壁上的題詩也剝落不見,可見人世無常,正如雪泥、指爪一般,這是蘇軾具體的感慨,也更加深化了前四句的印象。

蘇軾十分通透的詩作,一個比喻道出人生本質,後來濃縮為一個成語

末尾兩句,“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是回憶,更是對蘇轍原詩“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的感懷,回憶當年的艱苦旅程,更顯得現在人生的彌足可貴。人生往往就是這樣,先苦後甜,方能感受甜的珍貴。

雖然,這首詩讀起來有些低沉,但卻並非一味地低沉消極,而是很有達觀、昂揚、灑脫的品質在裡面,蘇軾開頭的比喻,或許有一種人生無常的感慨,但悲涼中有達觀,後面兩句更在懷舊中展現樂觀的底蘊,猶如冬夜微火,溫暖人心。因此蘇軾此詩,無疑是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佳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