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老大”,相信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對這顆巨大的星球心生畏懼,那麼木星有多恐怖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其歸結於一個字——“大”,是的,木星實在是太大了,下圖為八大行星的真實比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土星的體積和木星似乎差不了多少,但是土星卻是一個“虛胖子”,它的密度僅為每立方厘米0。687克,也就是說,如果把土星整個放在水裡,那麼它將會漂浮在水面上。相比之下,木星的密度卻達到了每立方厘米1。326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木星的質量遠遠地超過了土星。

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事實上,木星的質量比想象中的大得多,即使把太陽系中的其他七顆行星的質量加在一起,也沒有木星質量的一半。牛頓告訴我們,引力的大小與質量是正比例關係,這就意味著,木星擁有太陽系中其他天體望塵莫及的引力,而木星真正的恐怖之處也就在於此。

一般認為,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天然屏障,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地球被小天體撞擊的風險,因此木星素有“保護神”的稱號。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發生在1994年的“彗星撞木事件”。

在這一年裡,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的彗星(Shoemaker-Levy 9)直奔太陽系內側而來,當它靠近木星的時候,木星展示了自己恐怖的實力,在木星強大引力的作用下,“蘇梅克-列維九號”很快被撕裂成21塊碎片,並最終被木星吞噬。

根據估算,在此次“彗星撞木事件”中,總其釋放了相當於40萬億噸TNT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即使強大如木星,也被打出了深深的“疤痕”。

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蘇梅克-列維九號”的碎塊在木星上所留下的“傷疤”)

由此可見,木星的確配得上“保護神”這個稱號,然而有科學家卻指出,對於我們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例如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布萊恩。G。馬斯登(Brian G。 Marsden)就認為,木星在有些時候會扮演“毀滅者”的角色。

他指出,在1770年的時候,一顆名為“萊克塞爾”(Lexell)的巨大彗星從距離地球大約160萬公里處高速掠過(注:這個距離已經相當危險了),而根據執行軌跡來判斷,這顆彗星是三年前從太陽系外圍而來,在經過木星附近時,木星的引力就將其轉移到一個新的軌道,使其徑直向地球移動。對此馬斯登是這樣評價的:“看上去就像是木星瞄準了地球,但是最終打偏了。”

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英國公開大學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霍納爾(Jonathan Horner)和巴里。瓊斯(Barrie Jones)更是語出驚人,他們指出,計算機程式的模擬結果顯示,如果沒有木星的存在,那麼某些執行在柯伊伯帶的小天體就不會向太陽系內側移動。

那麼對於這種說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從“木星引力改變附近小天體的執行軌道”這個角度來講,這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在木星的引力作用下,那些本來會撞上地球的小天體會偏離原來的軌道,於是木星就成了“保護神”。

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另一種情況則是,那些本來不會撞上地球的小天體,卻有可能被木星引力改變了軌道而徑直向地球衝過來,比如說在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從此終結了地球上的恐龍時代,而在此次事件中,如果沒有木星引力的“幫助”,這顆小行星就不會如此準確地擊中地球。也就是說,對於當時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木星就扮演了恐怖的“毀滅者”角色。

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可以看到,上述兩種情況都是隨機的,從理論上來講,這兩者發生的機率應該是大致相等的。但我們還應該考慮一些特定的情形,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彗星撞木事件”中,“蘇梅克-列維九號”被木星的引力直接捕獲,可以想象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億年時間裡,木星應該幹過很多次同樣的事,而這對於地球而言,木星的這種“行為”就顯著地降低了地球被小天體撞擊的風險。

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由此可見,雖然木星既是“保護神”,又是“毀滅者”,但是總的來說,木星還是扮演“保護神”這個角色的時候要多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球上的恐龍時代,哺乳動物的祖先一直被恐龍壓制,而如果沒有6600萬年前的那顆小行星,那麼現在的地球上可能仍然是恐龍的天下,因此可以說,站在人類的立場上來看,我們都應該感謝木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