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成語故事(5)孫武子:知行合一的兵聖之三令五申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在歷史的天空中,他像一個耀眼流星劃過天際,他從哪裡來,又去了哪裡,史書均語焉不詳,但是他留下的兵法十三篇,卻像一顆明亮的星辰,閃爍在古老的太空,至今熠熠閃光。

他就是春秋時期的齊國人——孫武子,是齊魯大地孕育的又一位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先哲。

作為“投名狀”的《孫子兵法》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孫武子出生在春秋末年,日月如梭,滄海桑田,像齊桓晉文這樣雄才大略、經天緯地的千古風流人物已經雨打風吹去,留下的多是他們不那麼爭氣的子孫。

也許,正是在此背景下,孫武子離開故土,輾轉來到吳國,投奔正雄心勃勃開疆拓土的吳王闔閭。

為了引起吳王的注意,孫武獻上了自己的嘔心瀝血之作——《孫子兵法》十三篇。

這十三篇是: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

國學成語故事(5)孫武子:知行合一的兵聖之三令五申

該書從戰前準備、作戰部署、戰略戰術運用、敵情研判,等等,都作了詳盡論證敘述。尤其他的“慎戰”思想以及“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理念,成為千百年來中國軍人的武德和標杆。

《孫子兵法》是繼孔子、老子學說之後,在華夏大地乃至世界各國產生廣泛影響的歷史名著,其中很多論述,幾千年以降,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孫子》十三篇,不僅在中國,甚至在歐洲,不僅在軍事領域,甚至在商業領域都大放異彩。

吳王闔閭現場“面試”

一個從中原地帶末路來投的無名小卒跑來獻兵法,吳王闔閭起初頗有些好笑。然而,等通篇讀過,闔閭卻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急切地召見了孫子。

闔閭:“先生的兵法十三篇我都讀完了,你可以用人演示一下嗎?”

面對突如其來的“實習”崗位,孫子很激動說:“當然可以。”

闔閭有些急不可耐說:“可以用婦人演示嗎?”

孫子:“可以。”

於是吳王闔閭下令叫來了180名宮中美女,其中包括自己兩個心愛的侍妾。

孫子把這些美女分作兩隊,每人手持一隻戟,由吳王的兩個侍妾當隊長。

孫子一臉嚴肅地站在隊前問:“你們知道自己的心和左右手背嗎?”

嗨,這誰不知道?於是宮女們七嘴八舌地說“知道”。

孫子:“很好,那麼聽我指揮。我說前,你們就看自己的心;說左,看左手;右,看右手;後,看後背方向。”

眾宮女嬌滴滴地回答:“好(諾)”。

號令宣佈完畢,孫子命人擺好斧鉞等刑具,然後又對號令“三令五申之”。隨後,孫子擊鼓,號令宮女們向右,宮女們哈哈大笑,花枝亂顫。

孫子板著臉說:“你們還不清楚軍隊紀律,對號令也不熟悉,這是我作為將領的過錯。”

於是孫子又三令五申了軍紀軍令,下令擊鼓向左。宮女們又哈哈大笑,扭作一團。

孫子沒有笑,嚴肅地說:“你們不清楚紀律、不熟悉號令,是我的罪過,但是在我三番五次申明瞭將令情況下,你們還不執行,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孫子下令殺掉左右兩隊的隊長。

在臺上“觀戰”的吳王闔閭一看,大驚失色,急派使臣傳達命令說:“我知道將軍善於用兵了。我沒有這兩個侍妾陪著,吃飯都不香,請將軍饒恕她們。”

孫子拒絕了說:“我已經接受命令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於是孫子下令斬殺了兩名隊長示眾,然後按順序任命排在第二位的兩名宮女分別擔任了隊長。

隨後孫子下令繼續操練,宮女們嚇破了膽,隨著號令向前向後、向左向右、跪倒站起都符合號令,整個佇列鴉雀無聲。

操練完畢,孫子命令宮女們原地待命,來到吳王面前說:“隊伍已經操練整齊,大王可以下來查驗,現在即使讓她們赴湯蹈火也可以辦到。”

吳王夫差卻一副苦瓜臉說:“先生還是停止演練,回去休息吧,我不願看下去了。”

孫子說:“沒有想到大王只是喜歡我的理論,卻不能付諸實踐啊。”

孫武子很失望,想離開吳國另尋出路。

但是痛定思痛後的吳王闔閭知道孫子是難得的將才,於是盡棄前嫌,拜孫武為大將。

後來吳國向西打敗強大的楚國、進入楚都郢。向北威震齊國、晉國,在諸侯各國名聲赫赫。這其中,孫子不僅是參與者,而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學成語故事(5)孫武子:知行合一的兵聖之三令五申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關於孫武的結局,現存史書語焉不詳。按照《東周列國志》的說法,吳國攻破楚都以後,吳王闔閭論功行賞,以孫子為首,但是孫子卻不願為官,請求“退休”。

吳王讓伍子胥勸他留任,被孫子拒絕,臨別之時,孫子私下對伍子胥說:“你知道天道吧?寒來暑往、春還秋至。大王依仗國力強盛,國內外局勢平穩,慢慢地就會驕傲和享樂。功成不退,將有後患,我不單單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先生你好。”

伍子胥不以為然,孫武子飄然而去,一路上,吳王賞賜的財物都被他分發給了貧困人家。

然後,不知所終。

諺語說:“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古往今來,這世上多的是坐而論道,口若懸河的理論家,少的是起而能行的實幹家。

而孫武子卻是一個軍事理論素養深邃和實戰能力強悍的兵學大家。在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戰功赫赫的文臣武將多如牛毛,然大多當時榮耀,末則已焉。

而《孫子兵法》卻自戰國時即家喻戶曉,後世諸多文臣武將更是言必稱孫武,尊為兵聖,不亦宜乎。

國學經典欣賞: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孫子兵法?作戰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