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口內生津”,略等於不會練太極!

不懂“口內生津”,略等於不會練太極!

練拳重在悟拳,悟拳貴在找感覺。缺少內在感覺,練拳如同做操。那麼,習練太極拳時,經常說的“口內生津”是什麼?又是什麼感覺呢?

“口內生津”是指行拳過程中口內唾液津津不斷。

練太極拳應當是一個享受太極拳的過程,而不是拿太極拳來折騰自己,行拳時口內生津便是身心舒泰的一個標識。太極拳練得是否得法,驗證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一套拳練下來看看口內是否甜液津津,身心是否舒適暢快。

不懂“口內生津”,略等於不會練太極!

1

傳統醫學之論

《黃帝內經》在國際國內受到廣泛推崇和讚譽,是祖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醫學的標誌,在整體觀、矛盾觀、經絡學、髒象學、病因病機學、養生和預防醫學以及診斷治療原則等各方面,都為中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具有深遠影響。

唾液養生法由來已久,在《黃帝內經》中即有“餌舌下津令無數”的記載。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而唾液為脾腎所化,所謂“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 ,故唾液與生命活動有密不可分之關係。《逍遙子導引訣》中認為此法能使“五臟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氣血流暢,諸疾不生,永除後患”。

唾液又稱津液,俗稱口水。我國古代中醫稱唾液為“玉津”或“玉泉”,並用其來養生達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唐代長壽名醫孫思邈在《養生銘》中說,“晨興漱玉津”可祛病益年;宋代文學家蘇東坡認為,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清代乾隆皇帝是我國古代四百四拾陸位皇帝中壽命最長的,活到八十九歲,其養身之法之一就是“齒常叩,津常咽”。

明代著名醫家李時珍認為“唾精,乃人之精氣所化”,並在《本草綱目》中說:“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則精氣常留,眼明耳靈。相反,經常吐唾液,則損精神,顏枯形槁。”《紅爐點雪》指出:“津既嚥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再從中國文字的角度看,祖先造字以為“氵”加“舌”字組成為“活”字,可見古人對口水作用的重視。“活” 為有活力,生動活潑,生龍活虎。

“涕唾津精炁血液” ,中醫將研究炁、血、津液的生成、輸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稱為炁血津液學說。炁、血、津液既是人體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生理活動的產物,又為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提供必須的營養物質,是這些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不懂“口內生津”,略等於不會練太極!

2

現代醫學之論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我們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量達一千五百毫升,唾液中含有澱粉酶、溶菌酶、粘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多種物質。唾液在口腔內溼潤、稀釋食物,從而有助於胃的消化吸收,並且還能殺滅進入口腔內的細菌。唾液進入胃內,能中和過多的胃酸,保護胃粘膜。

更值得指出的是,唾液還具有一定的防止細胞癌變作用。如日本一位教授將黃麴黴素、亞硝酸鹽和3、4—苯並芘等常見的致癌物質,經過人的唾液處理後,再作用於細菌,結果發現細菌突變現象均趨減少。因此他提出,人們如果細嚼慢嚥,將食物咀嚼三十秒鐘以上,就可基本上消除其中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質。

1986年,義大利人R·L·蒙塔爾西尼與美國人S·科恩發現神經生長因子以及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揭示了唾液養生、治病的原理。唾液中有由五十三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物質EGF, 能加速面板和粘膜創傷癒合,消炎止痛,還能促進細胞生長分化,以新生成的細胞代替已經死亡衰老的細胞。因為此項傑出成就,兩位科學家獲得1986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以下據人體解剖圖,明說津液在人體內執行之路線。

觀察人體解剖圖,人的咽部有兩條通道:一條是食道,另一條是氣管,氣管位於食道的前面。鼻子吸入的空氣和口腔的食物、水都會經過咽喉,之後各走各的路,空氣會進入氣管,食物、水則會進入食道。氣管上方有會厭軟骨,在吞嚥時會蓋住氣管入口,食物進入食道。當我們吸氣時,會厭軟骨靜止不動,讓空氣進入氣管。在吞嚥那一刻,呼吸暫停,吞嚥完畢,會厭軟骨迅速恢復原位,呼吸照常進行。

不懂“口內生津”,略等於不會練太極!

津液,可經食道進入胃部,輔助消化,還有中和胃酸、促進傷口癒合、調節生理平衡、增強免疫能力、促進細胞活力、延緩人體衰老等諸多作用。漱津幾口,緩緩下嚥,有淸腦提神之功用。據說如將唾液嚥下氣管,有輔助陽精重生的功效。可見,唾液對我們身體的健康長壽有諸多作用。

太極拳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一身舒適為萬法宗”。陳式太極拳主張“打拳似休息” “白玉齒邊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長年”,願每位拳友都能在享受太極拳帶來的酣暢舒美中獲得健康長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