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不是"深圳四大騙"?曾經的獨角獸柔宇為何迎來至暗時刻?

提到摺疊屏手機,三星和華為無疑是如今最搶眼的兩個品牌,小米也憑藉廣大的受眾基礎在這個不算大的市場中分到了一杯羹。而在這些大品牌之外,還有一家國產品牌也專攻柔性屏技術多年,並一度成為了行業“獨角獸”,它就是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的創始人劉自鴻是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畢業後,年僅26歲的他選擇了創業,柔宇科技就此誕生。柔宇科技身上也體現出了年輕人身上特有的朝氣和衝勁,沒有采用業界主流的LTPS工藝,而是獨立研發了ULT-NSSP工藝,簡化生產流程,提高良品率。也正是靠著自研的核心技術,讓外界普遍對其前景表示看好。

到底是不是"深圳四大騙"?曾經的獨角獸柔宇為何迎來至暗時刻?

2019年,成立七年的柔宇迎來了輝煌時刻:公司剛剛完成F輪融資,估值達到60億美元。創始人劉自鴻更是春風得意,名列當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第222位,身價達到了119。5億元。

看起來,一顆自主品牌的新星就要冉冉升起,但不曾想,短暫的輝煌時刻卻成為了柔宇一路滑向深淵的開始。

怒懟小米的行業新銳

柔宇科技首次走入大眾視線,是在2019年1月。

當時,小米總裁林斌在微博上宣佈,小米做出了全球第一臺摺疊屏手機,應該也是全球第一臺雙摺疊屏手機。隨後,華為也宣佈將會發布全球首款5G摺疊手機。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那這大概就是一出新產品面世之際,兩大巨頭爭奪“第一”頭銜的傳統戲碼,不過此時一個意外的攪局者出現了。

在小米高調宣傳摺疊屏手機後不久,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突然在朋友圈釋出了一篇針對小米的“檄文”。他在文中毫不客氣地指出,柔宇在2018年推出的柔派才是全球首款真正可摺疊的柔性屏智慧手機,就連三星也只能屈居第二。樊俊超直言,小米是在“炒概念以混淆視聽”,其“價值觀很low,不值得尊重”。

到底是不是"深圳四大騙"?曾經的獨角獸柔宇為何迎來至暗時刻?

樊俊超“開團”之後,柔宇創始人劉自鴻也迅速跟進,表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就這樣,這家已經發布了創新性產品但仍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終於走到了媒體的聚光燈下。

雖然在公眾這裡的知名度不高,但柔宇科技稱得上一度是媒體和資本的寵兒。

2013年,柔宇科技釋出了超薄柔性顯示背板,並獲得了兩輪來自風投機構的投資;2014年,柔宇科技釋出了0。01毫米厚的全球最薄僅彩色柔性顯示屏,並在次年獲得了價值11億人民幣的C輪融資。

隨後的幾年中,柔宇科技又和李寧、愛奇藝、中國移動、空中客車、LV、中興等各行業巨頭達成了合作,並一路完成了多輪融資,投資方不乏深創投、松禾資本、IDG這樣的明星資本和中信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這樣的大型銀行。

柔宇科技之所以能受到眾多資本青睞,一方面是因為其堅持自研技術,符合國內發展“一芯一屏”的整體背景。此外,柔宇科技的產品頻繁出現在各種釋出會上,還獲得了路透社、BBC等媒體的高度評價,也就讓資本對它有了更多信心。

儘管資本對其充滿信心,但關於柔宇是否是又一個“PPT公司”的質疑也從未停止,這是因為柔宇科技至今沒有大規模落地銷售的產品(尤其是B端),這最終也讓柔宇滑向了深淵。

“有本事你拿貨來賣啊”

“有本事你拿貨來賣啊”。這句話是雷軍在釋出會上嘲諷友商的名言,也適用於主動碰瓷小米的柔宇。

在柔性屏領域,柔宇科技選擇了自研ULT-NSSP的獨木橋,並聲稱擁有3000餘項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其勇氣固然值得稱讚,但量產成本、良品率、產品技術指標等嚴峻的現實問題卻也在頃刻間大規模浮出水面。

到底是不是"深圳四大騙"?曾經的獨角獸柔宇為何迎來至暗時刻?

柔宇科技對這些核心指標長期避而不談。事實上,從其產品的實際表現來看,公眾也很難相信柔宇科技有能力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就以柔宇科技最知名的手機來說,其最新的產品,發售已近兩年的柔派2在京東上只有2000多條評價,有媒體走訪上海某電子商城詢問線下銷量,工作人員表示在以處理價出售的情況下,每個月還是隻能售出兩三臺,“知名度很小”。要知道,這還是柔宇科技請到了著名博主“天才小熊貓”帶貨後交出的成績單。

到底是不是"深圳四大騙"?曾經的獨角獸柔宇為何迎來至暗時刻?

消費者的“用腳投票”已經說明了幾乎大部分問題,而業內人士的評價則更為直接。一位平板行業的專家就曾對媒體表示,柔宇科技在歷屆釋出會上展示的樣品確實可以顯示,但那種狀態“只是半成品,不能直接使用”。

柔宇曾經嘗試成為華為柔性屏的供應商,但由於“在產能、良品率上都有一些問題,無法滿足需要”而被拒絕——

柔宇生產的螢幕PPI最多隻能達到300出頭,而三星Galaxy Fold的PPI達到了362,華為Mate X據稱更是達到了414,品質差距可見一斑。

既然消費電子領域不行,那麼其他B端業務呢?

據柔宇介紹,智慧交通、運動時尚、文藝傳媒、智慧家居、教育辦公等領域都有他們的客戶,即便刨去LV、李寧這樣和螢幕關係不大的服裝品牌,空客、豐田、中國中車這樣的客戶也應該能為他們帶來不少訂單。

但很遺憾,現實並非如此。

柔宇科技此前公開的上市招股書裡披露,2018-2020上半年間,其類六代全柔性屏量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5.1%、31.2%和5.3%,實際產量分別只有1760張,14560張和1230張。

如此產量自然很難滿足這些大客戶的需求,柔宇的營收也就成了一個問題。

2020年底,柔宇科技準備上市,根據其公開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在2017-2020上班年的的營收分別為0。65億元、1。09億元、2。27億元、1。1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1億元,也就是說,在過去的三年半中,柔宇科技總共虧損了31。95億元。

雖然經營狀況不容樂觀,但柔宇科技的胃口卻很大,IPO擬募資達到了144.39億元,在科創板排隊企業中,僅落後於京東數科的204億元和吉利汽車的200億元。

對此,似乎就連柔宇科技自己都感到些許忐忑,在招股書中寫道:

1。公司無法保證未來幾年內實現盈利,上市後亦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

2。公司在資金狀況、研發投入、業務拓展、人才引進、團隊穩定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或存在不利影響

3。公司收入可能無法按計劃增長

4。公司虧損金額可能持續擴大

而在證監會宣佈將對柔宇科技進行抽檢之後,柔宇就主動撤回了IPO材料,上市之旅還沒正式開始就倉促結束。

上市失敗後,柔宇科技的日子變得更加困難。

到底是不是"深圳四大騙"?曾經的獨角獸柔宇為何迎來至暗時刻?

近日,柔宇科技又被曝出大規模欠薪,10月的薪酬至今仍未發放。劉自鴻在公司全體大會中表示,預計12月會有新的融資,並在12月底或1月初發放薪酬。還有柔宇員工透露,公司HR已向員工表明會發放額外薪資補償或期權獎勵。

但預計中的這筆融資能否順利到賬仍有不確定性,柔宇的這個年關並不好過,就連劉自鴻都承認自己陷入了至暗時刻。

到底是不是深圳四大騙?

由於柔宇科技長期出現在各類展會和活動中並獲得了不少融資,卻一直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產品,讓很多人懷疑這是一家“PPT”公司,甚至還名列“深圳四大騙”之列,企業形象可謂糟糕。

讓柔宇陷入如今困境的,更多的是其對於自家技術的盲目樂觀。

在柔宇的構想中,自研的ULT-NSSP技術裝置投資成本低,良品率高,生產出的產品可靠性也強。不過,也許是因為柔宇的概念太過超前,現有技術水平撐不起他們先進的理念,也可能單純地是因為柔宇走錯了方向。總之,從其始終沒有打入任何手機大廠供應鏈的事實來看,只能說實際情況和柔宇的構想相去甚遠。

不管是PPT“騙子”也好,發展策略有誤也罷,由此造成的損失都應該由柔宇自己承擔。而在產品落地遙遙無期,自身盈利能力堪憂的情況下謀求上市,就有一些想要割散戶韭菜的味道了。

那麼,柔宇科技還有希望東山再起嗎?今年11月,柔宇科技宣佈獲得了一筆總計6億人民幣的大額訂單,將從2022年開始向客戶交付柔性OLED顯示模組。這筆訂單的總額已經超過了柔宇2017-2019三年營收的總和,看起來它極有可能會成為柔宇的一根救命稻草。

但是,這名神秘大客戶是誰?這筆錢又會如何付清?這些關鍵的問題柔宇依然沒有說清楚。實際上,柔宇一天不把圍繞在技術路線、資金以及訂單上的問題說清楚,柔宇身上“騙子”的標籤就一天都除不掉,不管它樂意還是不樂意。

曾經的“獨角獸”柔宇之所以走向了今天的至暗時刻,所有的道路其實都是自己精心選擇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