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的基金,不推薦買

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5月11日,公募基金中,今年有95家基金公司合計新聘了209位基金經理。

從這209位新獲聘基金經理的從業年限來看,除個別曾在其他基金公司任職過,多數基金經理的從業年限低於1年。

而這些新上任基金經理管理基金的方式主要是給老基金增聘基金經理,以及在發新產品時在老基金經理的基礎上增配新基金經理。

這裡插播個小常識:指數基金雖然也有基金經理,但它畢竟是被動跟蹤特定指數,指數本身會定期更新成分股,不滿足編制條件的剔除,符合條件的加入,基金經理只需按比例買入或賣出就行,自己沒有權利決定買賣哪隻股票,相當於“抄作業”。

而主動基金賦予基金經理的權利很大,他可以自由決定買什麼股票、買多少(倉位)、什麼時候賣。

當然了,自由也是相對的,該遵守的要求,比如股票型基金要求股票倉位最低80%,還是要遵守的。

但總體來說,主動基金的業績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金經理的能力和經驗。

換句話說,我們選擇主動基金,其實也是在選基金經理。

就拿華夏大盤精選混合這隻曾經的明星基金來說,它成立於2004年8月,至今快17年了,累計淨值高達19元,成立以來累計回報達到了3910%(截止5月11日收盤),也就是說如果從基金髮行之初就持有至今,投資者已經賺取了39倍的回報。

但如今這隻基金的規模只有53億,晨星評級也只有三星,一隻運作了17年的老基金,為何是如今這樣呢?

我們看一下基金經理變動一覽,或許能找到答案。

像這樣的基金,不推薦買

2005年12月至2012年5月,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參與並主理了該基金,6年多的時間裡,基金淨值漲幅累計近700%,這樣的成績放到現在也很難復刻。

可就在王亞偉離職後,這隻基金幾乎每年都會換一位基金經理,有時候甚至不到三個月就換一位。

頻繁的更換管理者,會讓基金的投資風格和策略總是變化,直接導致基金業績只能維持在均線水平,而在2014-2015年的大牛市中,也只取得了47%的漲幅,連大盤都沒有跑贏。

由此可見,一位綜合能力優秀的基金經理,對於主動基金的業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因而,我們在挑選主動基金的時候,要重點關注基金經理的綜合能力。如果主管基金的基金經理從業年限太少,這樣的基金謹慎選擇。

那麼如何挑選好的基金經理呢?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看:

看從業年限

一般而言,一輪牛熊轉換歷程約是5-7年。所以,基金經理從業年限5年以上為佳。

看從業背景

主動基金有很多分類,比如債券基金、股票基金,俗話說“術業有專攻”,但是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些基金經理之前一直是做固定收益的,然而卻被安排管理股票基金。不是否定基金經理的能力,但這種專業不對口的事情,還是要引起投資者重視的。

看管理業績

雖然歷史的管理業績不能代表他未來的成績,但業績是衡量一個基金經理能力最直觀的指標。

看擇時、選股和風控能力

擇時能力,與同類積極年相比,是否能在牛市裡賺錢,而在熊市中跌的更少;

選股能力,是否能在多如牛毛的股票裡選到精品,合理搭配;

風控能力,是否有能力降低“系統性風險”的衝擊,避免“個股踩雷”的風險。

當然了,基金經理綜合能力的判斷並非易事,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想要全面綜合的判斷還是有些門檻的。

沒關係,後面我們會給大家透過舉例的方式,來手把手帶大家挑選真正的明星基金經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