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金大佬到幣圈神話,“韭零後”的理財之路到底有多野?

編輯導讀:90後的理財有多瘋狂你想不到,他們開始對戀愛沒有渴望,對暴富情有獨鍾。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前段時間年輕人炒基金的熱情更甚過他們追星的熱情。但是,在這樣全民理財的氛圍下,被收割的韭菜也不少。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從基金大佬到幣圈神話,“韭零後”的理財之路到底有多野?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這句話從一開始年輕人對戀愛沒有指望,轉而對發財充滿寄望的調侃,逐漸演變成年輕人單純追求財富、渴望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雖“月光族”輩出,但如今的90後已經逐漸步入而立之年,生活的捶打也讓他們越來越明白合理配置資產的重要性。投資已經成為一種自我修養,曾經享受當下的90後,已經開始作為主力加入到理財戰場。

作為個性一代,自嘲“韭零後”的他們理財選擇上也是多種多樣,股票、基金、債券、保險的傳統方式外,虛擬貨幣也備受追捧,買房購置不動產甚至也成為高階玩家的必選項。

90後們的理財之路,正在越走越“野”。

一、基金大佬養成記,“社交”是關鍵詞

2020年成為90後理財出圈的一個顯著爆發點。股市和基金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飯後談資,更是時常登上熱搜。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資料顯示,

2020年,境內股市新增投資者逾1800萬,已經連續八個月實現百萬增長,達到四年以來的新高。

對於剛剛入場的90後,最青睞的是投資方式應該是基金。根據西南財經和支付寶聯合釋出的《中國家庭財富指數報告》,基金市場迎來的新使用者中,90後比例已經近半。基金市場規模也迎來爆發式增長。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20年各類新發行的公募基金合計1441只,募集規模高達31589。07億元,是2019年募資規模的兩倍多。

從基金大佬到幣圈神話,“韭零後”的理財之路到底有多野?

2020年,投資轉“紅”的背景下,基金佔據“低風險+簡單化”的兩大紅利,集合投資的形式大大降低風險;入局門檻低,不用開戶,10元起買,一杯奶茶錢就可以定投起來,經由網路平臺操作的便利性頗具誘惑力。還有證券投資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進行操盤管理,更有科學性。

當然,90後們的投資行為也極具個性化。決策之外,更是形成了理財圈層,微博、豆瓣、知乎、B站、抖音等年輕人聚集的社群都充滿了搞錢的氛圍,社交化屬性明顯。

微博#基金#話題已經有182。8億閱讀量;豆瓣上基金相關的小組數不勝數,“用利息生活投資理財小組”已經聚集59萬多名“鋼鐵韭菜”;無論是長影片平臺B站,還是短影片平臺抖音,都聚集著大量的新生理財博主,覆盤基金走勢、股價波動……

躬身入局的90後進入了“邊買入,邊學習”的狀態。社群、社交媒體平臺成為了年輕人解惑的特色途徑,抱團取暖、互相打聽、大V推薦、自主學習成了年輕人投資行為的主要依據。

從基金大佬到幣圈神話,“韭零後”的理財之路到底有多野?

甚至新入場的90後“新基民”帶來了新玩法,以熱捧明星的方式為明星基金經理打call,比如時常登上微博熱搜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基金經理張坤,張坤粉絲們喊著“坤坤愛你、ikun永相隨”、“坤坤不老,藍籌到老”的口號,甚至成立後援會為其打榜。

在微博上,“iKun”為他成立易方達張坤全球后援會、易方達張坤全國後援會,兩個後援會都有近兩萬的粉絲。

不僅張坤,朱少醒、王宗合、劉彥春、侯昊等知名基金經理的後援會也紛紛成立,如“招商白酒侯昊全球后援會”、“蔡嵩松頭號粉絲”、“中歐葛蘭全宇宙後援會”、“廣發劉格菘全球后援會”……

對基金大佬的膜拜之下,業績優良的基金經理成為90後眼中錦鯉般的存在,飯圈化的戲謔模式一度出圈,讓很多老基民表示“看不懂”。

從基金大佬到幣圈神話,“韭零後”的理財之路到底有多野?

90後基民充滿趣味的“野路子”行為還不止這些,據“天下財經”的報道,基金投資群年輕化的趨勢下,討論區除了尋求理財資訊,討論產品收益,還能用來相親,支付寶基金討論區一度變身熱門相親角。

有基民在討論區表示:“在這裡相親有不少好處:100%全真人,不用收費,篩除學歷太低和不會用手機的,篩除月光族、無工資、無理財意識的,而且90後佔大多數,甚至有00後。”

從基金大佬到幣圈神話,“韭零後”的理財之路到底有多野?

這也說明,基金正從一種理財產品,逐漸轉變為新一代融入圈子的社交工具。90後不僅僅看重投資收益率,更享受融入其中,獲得收益或教訓的“真情實感”。

當然,理財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購買基金也是如此,並不能全然保證只賺不賠。

根據MobTech統計發現,2021年3月初,基金市場大跌,基民們迎來滿屏的“基金綠”。“基金大跌”關鍵詞百度搜索指數也開始飆升,“跌媽不認”也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

在此情境下,“韭零後”一詞橫空出世。釋義為:

因為基金大跌而破滅坐擁百萬資產夢想的,1990年以後出生的韭菜們。如此戲謔自嘲,讓人苦澀的會心一笑。

從基金大佬到幣圈神話,“韭零後”的理財之路到底有多野?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也來自於自我認知偏差,達克效應下,自信滿滿的90後們很難避免掉進自信陷阱。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調查顯示,

超九成基民認為:自己的金融知識水平高於或處於同齡人平均水平;只有1%的投資者認為自己的金融知識水平遠低於同齡人的平均水平。

從基金大佬到幣圈神話,“韭零後”的理財之路到底有多野?

畢竟,“高點回落”是市場正常的震盪,對比60後、70後,韭零後理財人更加敢闖敢拼敢冒險,更熱衷於追求短期效益。老一輩理財人更傾向於穩健的儲蓄,而現在的年輕人則更願意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

勝敗乃兵家常事,有勇也要有謀,不能一味“追漲殺跌”,或許在不斷的捶打試煉中,“小白”們終會變成“高手”。

二、闖蕩幣圈,萬幣齊飛

值此全球經濟緊張和經濟大放水之際,很多90後投資者也並不滿足於基金、股票帶來的收益。回報更為豐厚的幣圈,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2020年年末尤其是2021年2月份以來,虛擬貨幣迎來牛市,小到普通韭菜,大到資本巨鱷,都開始加入到這場瘋狂的賭局中。

自2020年入市以來,比特幣價格從3800美金低谷時刻,走出一波強勢上漲,歷史高位達61800美金。短短一年之期,價格實現了接近20倍的漲幅空間。

如果說2020年是基金的爆發元年,那麼2021年90後入場最猛的要數虛擬貨幣。但其風險更甚,“要麼歸零,要麼翻十倍”的瘋狂感讓人望而卻步。

如果說股市的收益是搏一搏,單車變摩托,那麼幣圈的瘋狂收益率甚至一夜之間可以獲得一套海景房。很多入場較早的90後已經獲得了第一桶金,實現財富自由,甚至成為這場狂歡中的主導,比如出生於1990年的孫宇晨,在幣圈風生水起,成為拍下巴菲特午餐的話題人物。

但幣市與股市的模式有很大不同:股市走T+1交易模式,單向做多,交易時間和週期受限;而幣市是T+0模式,多空交雙向交易,24小時全天候參與。幣市的風險也更甚:股市至少背靠公司金融,幣市玩的就是一個概念。

虛擬貨幣的本質是一種基於區塊鏈解構、完全可信任的數字現金貨幣。比特幣之外的眾多虛擬貨幣也令人眼花繚亂:以太幣、火幣、各類犬幣、狐狸幣、豬豬幣、螞蟻幣、兔兔幣,甚至皮卡丘幣層出不窮……

比如特斯拉CEO馬斯克更是為狗狗幣站臺,光環效應下,2021年以來,該幣種開啟暴漲模式,最高時上漲74倍。

大佬站臺,漲勢喜人,90後們自然躍躍欲試。其實湧入幣圈的邏輯很簡單,一位網友就指出:“比特幣翻了至少40萬倍,創造了多少財富自由的人。只要不玩槓桿,投幾萬就在那放著,說不定過了幾年直接改變人生,就算虧了,也沒啥。”

但巨大吸引力面前,很少有人能克服貪慾不追漲殺跌。一旦加了槓桿,如果虧損金額超過押金,那麼就會被強制全部賣出,最後血本無歸。焦慮的沉淪者,不在少數。

理性的90後幣圈玩家也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看作是“抗通脹”的一類分散投資。畢竟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資產配置想要對抗風險,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一邊,很多90後將目光瞄準了上游的“挖礦”。所謂挖礦,即在計算機下載挖礦軟體後執行特定演算法,獲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相比於在二級市場的風險,挖礦是一門“躺贏”的暴利生意。

只要幣價不是跌得太慘以至於擊穿成本,挖礦總是有收益的。光大證券指出:“從2020年開始,挖礦行業每年有望新增收入約180億美金。”

挖礦多采用安裝大量顯示卡的方式工作,以至於帶火了顯示卡,虛擬貨幣價格上漲帶動挖礦產業火爆,加之缺貨,繼而拉動了顯示卡價格的持續上漲,以至於價格翻倍也“一卡難求”。

但挖礦耗電量較大,礦機價格也水漲船高,散戶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很多條件有限的90後轉而個人挖取一些更容易的小眾幣種。但隨著監管趨嚴,部分省市限制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的行動,“礦工”們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

震盪之中,幣圈江湖本就波盪起伏。政策強壓之下,造富效應也在逐漸失效。

虛擬貨幣的風險不可不察,從“欣喜若狂”到“哀鴻遍野”可能只是幾分鐘的事情。幣圈的瘋狂也逐漸散去,長期投資者外,很多90後玩家也開始退場。

在這參差的世界,幣圈神話哪有那麼容易被複制呢。

三、認清風險,平常心最重要

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釋出的《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90後已經成為理財大軍的主力;騰訊理財通聯合企鵝智庫釋出的《90後理財與消費報告》也顯示,超八成90後有理財習慣,投資理財收益已成為90後工資外最普遍收入來源。

理財,已經成為90後的生存必修課。

潮起潮落,趨勢更迭,無論是理財小白的“第一門課”基金投資,還是能激發無限慾望的虛擬貨幣,趁勢而起後,又很快歸於沉寂:股市會回撥,幣圈在震盪。烈火烹油之中,沉浸其中的年輕人更早地領略到搞錢帶來的激動與酸楚,慾望湧動過後,“韭零後”們也擁有了更參差的財富認知。

還是那句話:投資有風險,決策須謹慎。股票市場一直有句顛撲不破的坊間信條:當你身邊所有人都在討論股票的時候,就說明到了市場泡沫嚴重的時候,熊市即將來臨。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基金與幣圈,高調起勢後,行情也開始回落。

熙來攘往,市場熱度散去,落差會令人難以承受。很多入場後初嘗敗績賠錢之後的年輕人,紛紛逃離“退圈”,公共空間的討論也不如往日火爆。

投資是理性決策,而非感性沉浸。

比如基金經理的飯圈化現象,把基金經理捧上神壇,甚至帶來基金規模過大的風險,也並不能解決震盪中造成的虧損。業績不及預期後,讚譽變為罵聲,也解決不了本質問題。

比特幣雖有馬斯克等大神站臺,但其過山車般的波動性更是陰晴不定,甚至落得血本無歸、一地雞毛的結局。

理財知識學習區也“水很深”,種種理財媒體的教程也好,覆盤也罷,大多千篇一律,“事後諸葛亮”。更有大V以粉絲群方式吸引小白開戶、知識星球付費等方式在小白入場之前就進行一波先行收割,套路滿滿。財商課程也良莠不齊,被套之後的幡然醒悟總是為時已晚。

初次體驗理財的新鮮感過後,曾經趁著牛市入場、懵懂的90後小白們也會逐漸發現投資是個並不輕鬆的話題。經歷失敗的捶打收穫,一夜暴富的美夢或許已經破碎,腳踏實地的長線“價值”投資才能看見曙光。

保持一顆平常心,做理性的投資人才最重要。

誠然,90後中不乏“基金大佬”或是“幣圈神話”,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韭零後”,變身理財達人的背後也充滿著同代人的起跑線焦慮,大多數人沒有孤注一擲的暴富野心。

基金、股票、債券、保險、虛擬貨幣甚至房產,理財手段的組合多種多樣,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配置需求,細水長流才是硬道理。

畢竟除了搞錢,生活還有詩和遠方,腳踏實地創造的幸福生活才更安穩。

本文由 @社群營銷研究院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