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產業人物|見證能源變革時代驅動力,產業浪潮背後的10大面孔...

文|韋世瑋

編輯|石亞瓊

2022年臨近尾聲。

回顧過去一年,在“雙碳”背景下飛馳成長的新能源產業,已然成為資本熱情追逐的新風口之一。

不管是外部歐洲寒冬下的“碳中和”壓力、俄烏戰爭下的能源不確定性,還是內部對新能源生產、運輸、儲存和應用四大產業環節的加碼押注,都大力驅動了我國能源產業的變革與創新。

在發電端,據國家能源局資料,我國2022年前三季度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9036萬千瓦,佔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8。8%,其中光伏發電新增5260萬千瓦,佔全國新增裝機45。8%。隨著光伏、風電等多種綠色能源的快速擴產,我國能源發電結構也將迎來重塑。

在運輸端,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對電力能源的供應需求顯著增加,高壓供電等傳統輸電方式已經難以應對部分特大城市和產業園區的電力需求。僅在2022年上半年,國家電網投入在建的特高壓工程就已達11項,線路全長6828公里,全年投入預計2700億人民幣。

在儲能端,據CNESA資料,2021年全球儲能專案新增裝機為18。3GW,同比增長185%,其中新型儲能新增裝機10。2GW,同比增加117%。一面是今年大火的戶外移動電源,另一面是純電汽車、油電混動等趨勢的快速發展,作為新型儲能代表的鋰電池技術吸引一眾國內玩家紛紛下注。

毫無疑問,

中國的新能源產業變革勢在必行,產業的新舊交替也逐漸步入臨界點。

前進、曲折、冒險、創新、陣痛……這些關鍵詞始終伴隨著每一個新興產業的變革與成長。而在產業湧動的背後,少不了科學家、創業者、以及無數個從業者們腳踏實地的拼搏,這些故事或許讓人唏噓、或許激人奮進,但正是他們一步步聚沙成塔、聚水成涓,催生了中國新經濟、新產業時代下的一個又一個新希望。

為此,36氪整理了一份年度人物榜單,他們既有在2022年新能源商海中馳騁和蛻變的知名企業家、創業者;也有為中國新能源產業、技術和規劃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還有在新風口下大浪淘沙,為產業輸送資本動力的投資人。

我們找尋到了這10位代表性人物,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或許能為我們總結過去一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特點,同時為接下來2023年的我們帶來一些新的思考,探索新的可能性。

2022年度產業人物|見證能源變革時代驅動力,產業浪潮背後的10大面孔...

「Energy 10」未來能源行業領軍人物

(排名不分先後,僅按首字母排序)

1、陽光電源創始人兼董事長 曹仁賢

從1997年義無反顧辭職下海,創立陽光電源,曹仁賢花了24載,在2021年將公司逆變器出貨量幹到了47GW,預計2022年將邁進70GW大關。他的帶領團隊堅定地聚焦光伏逆變器及儲能賽道,並逐漸走出國門,讓“逆變之夢”在印度、泰國、卡達、巴西、迪拜等眾多國家及地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今公司產品出貨量穩坐第一,這無疑是給予開拓者最好的勳章。

為全面平價上網、為“讓人人享用清潔電力”的使命拼搏奮鬥!——曹仁賢

2、固體離子學和能源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立泉

作為“中國鋰電池之父”,中國固態離子學的創始人之一,在與鋰電池結緣的四十多年裡,陳立泉院士不僅對鋰離子電池研究和產業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奠定了中國開發下一代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技術基礎,還為國家鋰電池產業培養並輸送了一大批科研及產業人才。他是中國鋰電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產業技術創新的表率。

固態電池大幹快上,引領電動中國。鈉離子電池並駕齊驅,助推能源互聯。——陳立泉

3、中科創星合夥人 郭鑫

2022年是郭鑫加入中科創星的第8年,也是他晉升為中科創星合夥人的第一年,他曾主導投資了中科微至、天科合達、中科合成油、中科航星等硬科技企業。在愈發充滿挑戰的環境下,郭鑫憑藉對產業、技術趨勢的專業判斷和預測,仍清晰地找尋到優質的投資標的和航向,他代表了硬科技時代浪潮下的新一代青年投資人。

硬科技投資是馬拉松,我們對一時的喧鬧和熱點並不在意。——郭鑫

4、廣汽埃安總經理 古惠南

歷時一年,埃安聲勢浩大的A輪融資引戰終於在今年10月落下帷幕,總融資182。94億元,估值達1032。94億元,超過小鵬和零跑汽車港股市值總和。製造出廣汽多款爆款車的老將古惠南,他身上有著一股坦率、直接的氣質,“埃安並不缺錢,但也需要進入資本市場競爭,讓大家看到公司的價值。”這鏗鏘有力的宣言,也讓行業期待他將如何繼續帶領埃安,攪動中國新造車江湖。

引領就要突破常規,突破就需要披荊斬棘,這一切從推動軟硬體並行發展開始。——古惠南

5、中創新航董事長 劉靜瑜

中創新航在新能源資本狂熱的2022年上市,也在上市後為二線電池廠們敲響警鐘。作為硬科技創業浪潮中少見的女性面孔,中創新航掌門人劉靜瑜以大膽犀利的鐵腕手段和敏銳的市場嗅覺,花了近5年時間將曾經連年虧損超10億的公司,扭轉成狼性十足的新能源領域黑馬。敢於破釜沉舟讓她打贏了翻身仗,而更激烈殘酷的新一輪競賽也已經到來。

中創新航的遠期目標是成為全球前三。——劉靜瑜

6、紅杉中國投資合夥人、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 李俊峰

從事了大半輩子能源研究工作的李俊峰,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史中無法繞開的一位關鍵人物。在深耕能源行業的數十年裡,他先後主導了多部中國能源領域重要法規及文獻的研究和起草,直至退休卸任後仍活躍在能源領域,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積極發聲。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是他的熱愛,也將是他一生的事業。

碳中和的本質是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的一種發展模式的轉型。——李俊峰

7、汽車動力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歐陽明高

歐陽明高院士長期從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研究,提出併發明瞭毫秒級燃油壓力波精確調控技術等一系列創新技術和科研成果,為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自主化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在與汽車領域如影隨形的四十多年裡,他積極推動著產業戰略規劃、示範考核、國際合作等重要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執燈者、引路人。

未來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方向是低碳化、高階化、智慧化。——歐陽明高

8、中科海鈉CEO、中科院物理所博士 唐堃

2016年,唐堃選擇放棄央企“鐵飯碗”而下海創業,他與另一名創始人胡勇勝都師從“中國鋰電池之父”陳立泉院士。這支耐得住寂寞的創始團隊,透過對鈉電池材料課題的持續攻克,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鈉離子電池大規模量產,如今估值已超50億元,相比去年3月猛漲800%以上。如今,他們已完成了從“科研工作者”向“科學企業家”身份的轉變,而新的考驗也剛剛開始。

我們從來不是要取代鋰電池,而是做鋰電池的有益補充。——唐堃

9、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楊紅新

從長城汽車剝離,到成長為中國新銳電池企業,蜂巢能源花了四年。清晰的戰略、把握投入節奏、不給自己留退路,這是公司掌舵者楊紅新總結出來的經驗。在這場從汽車跨界到電池行業的轉型中,他始終抱著一顆破釜沉舟的心。刻在骨子裡的汽車大工業思維和產品嗅覺,讓他帶領公司迅速在新的土壤紮根,不斷延展布局產業鏈,如今已然拿到了角逐高峰的入場券。

我們相信新能源車大的拐點已經來臨,大勢不可阻擋。——楊紅新

10、IDG資本副總裁、欣旺達董事 俞信華

同時擁有投資人和企業家兩種身份的俞信華,似乎比別人多了一個看世界、看產業的視角。作為一個在泛硬科技領域摸爬滾打了17年的資深投資人,他與團隊瞄準新能源領域先後投出了小鵬汽車、愛旭股份、欣旺達、高景太陽能等公司。逆勢而上、敏銳洞察是他的特質,“投資要投人類進化的方向”,是他在時代格局鉅變下發出的堅定不移的聲音。

新能源最大的機遇是未來方向的確定性。——俞信華

突飛猛進的2022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當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待這一年的產業發展,都不難在其中找到與這10位年度人物相似的身影。那麼對你來說,回顧2022年的中國新能源,你腦海裡浮現的是誰的面孔?

2022年11月29日,未來能源創投新風向大會將會正式舉辦,歡迎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報名參會。同時可以進群提前瞭解更多大會相關資訊。

進群提前瞭解更多大會相關資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