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銀行低估有原因嗎?

昨天兄弟華風清揚123寫了一篇文章《為什麼成都銀行的PE這麼低》,今天一起探討一下。先說明一下:①他的理論和實戰水平可能比我高很多倍,我是班門弄斧。②我之前也持有成都銀行,觀點不代表唱空,更沒有任何“銀行相輕”、“銀粉互掐”的意思,如果你們覺得有我隨時可以刪除。③今天在醫院很多資料和資料沒有去核實,只是大概。

成都銀行從去年的低點7塊多漲到目前的11塊多,漲幅60%左右,表現可以說已經很不錯了,但和漲幅最大的銀行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成都銀行的優秀我就不說了,既然華兄是想找低估的原因,那我就只探討一下我自己認為低估的因素。

一、從競爭角度來說。

這一點主要是從機構投資者和機構思路的散戶投資者而言。低估是考慮買入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如果你是以上兩類投資者可能還要考慮到強者恆強、龍頭效應以及個股之間的充分競爭。

銀行股靠前的有做為龍頭老大的招商銀行,也有城商行老大的寧波銀行,還有“有強大後臺爹”的平安銀行,也有後起之秀的杭州銀行和不甘落後的興業銀行。成都銀行也好江蘇銀行也罷,可能多項指標和成長性比以上的平安、興業等要好,但綜合競爭力應該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所以機構和類機構的散戶在選擇時可能就是以下做法。激進一點的就選第一,一般的就選一二三,更保守一點的就選一二三四五。即使是投資者從一選到十,那倉位一定也是從高到低的,這樣一路下來,機構資金和類機構的散戶資金打到成都銀行身上的就不多了。另外寧波和平安還是深市打新的門票,這是加分項,成銀沒有。

二、從房貸比率角度來說。

成都銀行的房貸比率相對比較高一些,四年內要達標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降低房貸,第二增加別的貸款。綜合目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情況來看,成都銀行會採取穩定房貸(即不再增加房貸或者非常緩慢的增加)、增加別的貸款的方式來化解。當然這個比率和度成都銀行的管理層會去仔細計算的,不用我瞎操心。

房款目前來說是非常優質的貸款,如果壓制增速或降低可能會有增加不良率的潛在壓力。另外增加別的行業的貸款也會給不良率和資產質量帶來一定的潛在壓力。當然在一定條件下銀行可以把二手房的抵押貸款做成企業經營貸,這樣可以不計算在房貸裡面。

三、從股東減持角度來說。

渤海基金已經是明確要減持,現在一直也在減持當中。其實總量也不大,才2。4億股,按現在的價位市值才28億不到,成都銀行之前單日交易也有28億和21億的成交記錄。如果真有主力配合一天就可以搞掂。但這不是重點,如果持有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更深層次的考量一下減持的問題。

①從渤海基金減持影響投資者心理層面考量。減持只是表現,投資者會想第三大股東都要清倉式減持背後的邏輯和原因,是缺錢還是不看好其後續前景。當然在沒有主力配合拉高減持套現的情況下30億左右的拋壓對股價還是有實質性壓制的。

②成都銀行前十大股東里面還有幾個都是基金、投資公司之類的機構,後續他們會不會也有需要“用錢”或別的減持需求。目前不得而知,如果股價進一步走高呢?因為這類投資機構的本質還是投資獲利,與市財政局持股或者國有持股還是有一點區別的。

③成都銀行有兩個大股東增持了不少股份。這究竟是他們特別看好公司本身發展的主觀意願還是股權競爭客觀被迫的無奈,這也值得考量和思考。渤海基金解禁後想清倉式減持我覺得不可能不提前和別的大股東合計合計。原來有說可能會轉給第二大股東外資接盤,這樣就會造成單一大股東排名的變化,所以後來又有第一大股東受讓股份的事(有公告,具體的自己可以去看)。

由於個人水平有限,以上純屬於個人臆測,不作為唱空和看空的觀點。但有兩點需要留意:①二級市場的股價表現。我原來不覺得市場有效,後來覺得市場不僅是有效,而且是TNND的有效。②北上資金一直被看做是風向標,有心的投資者可以去對比一下成都銀行和杭州銀行最近幾個季度外資的進出情況,心裡就有數了。

說實話,其實說了這麼多和沒說也沒什麼區別,因為任何股票的任何分析和預判對於市場真正走出來的結果來說都是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我們覺得低估一定會漲,它可能會一直不漲,但也可能某個時點一飛沖天。所以股市只能投資,不能預測。股票只能持有或清倉,而不能被精準計算。

成都銀行低估有原因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