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十兩銀子發家的中國首富,這一點多數人做夢都沒想到

在任何時候,人們總是對富翁的事蹟津津樂道。其實,這種逐富心理是很正常的,誰不想從富翁身上學習些“致富經”,讓自己過上更優越的物質生活呢?還記得那部名叫《錢王》的古裝劇嗎?今天筆者就來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清朝富翁王熾。

王熾生於雲南,生下來沒多久父親就過世了。從這以後,王家斷絕了收入來源。為了活下去,王熾的生母和二姨娘不得不做女紅賺點小錢,貼補家用(從王父還能娶得起小妾這一點來看,王家此前還是比較殷實的)。由於日子過得越來越緊,連解決溫飽都成了大難題,所以王家無法負擔學費,王熾不得不在私塾中輟學。

此時的他,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透過另一種方式入仕,成為“紅頂商人”。

靠十兩銀子發家的中國首富,這一點多數人做夢都沒想到

年紀輕輕的王熾混跡街頭,血氣方剛的他就像個愣頭青一樣,四處闖禍。他與地痞流氓惡鬥了一場,打算替挨欺負的街坊們出口惡氣,打算行俠仗義。沒想到,王熾下手沒輕沒重,一不留神將對方錘死了。殺了人就得賠命,事已至此唯有跑路。臨走之前,他把家裡的衣裳首飾全都當掉了,換了二十兩銀子,留下十兩當作老孃生活費,另外十兩作為跑路的盤纏。

在那一天,王熾帶著十兩銀子背井離鄉,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他隱姓埋名,靠做小生意混口飯吃。不過,王熾經商天賦異稟,沒過多久就靠著十兩銀子發了筆小財——一百兩銀子。這時的他見風聲已過,已不再滿足於經營小本生意。為了實現自己的商業之夢,他將僅有的錢全都投資到馬幫中,擴大了自己的經營範圍,在商場上摸索了好幾年,積累了不少經驗。

在此期間,王熾自然無數次地碰釘子,但他沒有絲毫退縮。靠著誠信經營,王熾終於在馬幫林立的雲南脫穎而出,打造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家店鋪“天順祥”。同治時期,王熾失手殺掉了表兄姜庚。於是,為了躲避官兵緝拿,王熾再次跑路了。或許是命運使然,他的人生往往會在困頓中迎來轉折。王熾來到了昆明,找上了自己的知交好友馬如龍,並在他的幫助下開設了“同慶豐”。自此,王熾構建了西南商業帝國的雛形。

靠十兩銀子發家的中國首富,這一點多數人做夢都沒想到

那麼,王熾究竟多富有?想必這是各位讀者最關心的問題。

王熾之富,震驚海內外,就連當時的英國報紙上,都曾刊登過這位商界大亨的事蹟。在當時的全球富豪榜上,王熾位列第四名。能夠躋身世界富翁的行列,王熾的家產恐怕難以數計。那麼,王熾的商業帝國是如何崛起的呢?還得回到王熾用一百兩紋銀打天下的時候。

前文我們提到,靠經營小本生意,王熾賺了點小錢。不過,這筆錢與王熾的夢想相比相距甚遠,於是他便將一百兩銀子全部投入到接下來的投資中,擴大了經營範圍。由於官府緝拿兇手的風聲已過,王熾得以榮歸故里,此時的王家已不再落魄,王熾的發跡也讓他在家鄉小有名氣。

為了尋找商機,王熾帶著銀子來到了重慶,決定將重慶作為自己商賈生涯的第一站。王熾將所有銀兩全部投資到“天順祥”中,打響了自己的招牌。憑藉此前在馬幫中積累的經驗,王熾的商號一帆風順,積累了大量財富。從這以後,王熾的生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有了幾家分號以後,王熾的眼界更高,他已不再滿足於西南一隅的商圈,決心擴大經營規模,他將目光灑向了東部地區。

靠十兩銀子發家的中國首富,這一點多數人做夢都沒想到

隨著商業帝國的版圖擴張,他的經營範圍也更加多樣化。朝廷聽說這樣一位商業奇才後,將他任命為礦務督辦。值此之際,王熾竟靠商業天賦躋身官場,這是讓他意想不到的。不過,此時的他根本無心仕途,只想著如何賺更多的利潤。於是,王熾自掏腰包,墊付白銀十萬兩開礦,賺取大量利潤。後來,王熾返回家鄉,翻修了老宅和街道,併購入了大量田產、宅院。據說,每年王熾在家鄉收取的租子都有幾千石。

不同於那些為富不仁的富豪,王熾不忘本。發跡之後,王熾拿出大量銀兩建設家鄉,在家鄉修建了大橋和寺廟。當時雲南有許多寒門學子上京趕考時湊不足路費,王熾聽說後往往慷慨解囊,資助這些學生進京應試。到了王熾晚年,他的商業帝國已覆蓋半個中國,並擴充套件到海外,王熾本人也因此獲得了“錢王”的美譽。

同時期的著名商人喬致庸與王熾一樣,都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商業鉅子。這兩個人的發跡史有不少相似之處,他們都是靠小本生意起家,且都有與生俱來的商業天賦,而且他們的品行非常端正。哪怕是經濟危機時,他們也沒有做出任何為富不仁的勾當,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為家鄉慷慨解囊。可以說,他們是劃時代的商人,也是近代商人的楷模。根據文獻的記載可知,他們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

靠十兩銀子發家的中國首富,這一點多數人做夢都沒想到

那麼,這兩人的人生有什麼交集嗎?

翻遍史料,筆者也沒找出關於喬致庸與王熾相識的記載。王熾生於1836年,喬致庸則生於1818年,兩人的年齡相差十八歲。從兩人的生卒年可知,他們所處的年代有幾十年的重疊期。不過,時間並不能作為兩人有交集的直接證據。

王熾生於雲南,從他的人生軌跡來看,他一生中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西南地區度過,很少離開自己的商業圈。喬致庸是山西人,他的生意遍佈全國,許多城市都有喬家的商號。在歷史文獻中,從未提到過兩人碰面或相交的情況。所以,這個問題其實仍是個未解之謎。

根據主觀判斷,兩人應該有幾面之緣,卻並不熟悉。兩人都是當時舉世聞名的富豪,所以他們所處的圈子是一致的。中國素來講究人情,每逢應酬,喬致庸與王熾出面時,難免會在交際場上碰面。之所以史料中沒有任何關於兩人見面或相交的記載,估計是因為兩人的經營範圍不一樣,沒有多少商業往來。所以,史書自然沒必要對兩人的關係大書特書。

靠十兩銀子發家的中國首富,這一點多數人做夢都沒想到

那麼,王熾的崛起,靠的又是什麼呢?

筆者認為,除了王熾的個人能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朝廷的支援。想要在商界混下去,需懂得打點,這是古代商場上的“潛規則”。其實,別說是王家這樣的商業帝國了,就連當時經營小本生意的手工業者,也必須打點好官府的差爺,否則官差隨表找個理由,端了小攤,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從王熾曾擔任過礦業督辦一職來看,他與清廷之間的交集比較密切。雖沒到手眼通天的程度,但起碼能在朝廷裡說得上話。可想而知的是,王熾一生中肯定沒少與西南地方大員打交道,甚至與一些京官也有交情。畢竟在那個年代,有了官場背景做起生意來才會更順風順水。

不過,清廷之所以看好王熾,可不單單是為了幫助他崛起。當時正值清朝處於內憂外患之際,朝廷最缺的就是銀子,估計當時朝廷盯上王熾的原因就是他手中的財富。王熾是個明事理的商人,於公他理應響應朝廷號召慷慨解囊,於私他也必須孝敬好自己的靠山。

清政府在對外戰爭中連連失利,打了敗仗就得賠銀子,這是近代戰爭中的慣例。清廷今天賠錢,明天賠錢,賠來賠去連戶部銀庫都賠光了,再也拿不出天價賠款。更何況,皇宮裡皇帝和太后還得過胡吃海塞的生活,滿清還有不少“嗷嗷待哺”的宗室子弟,這些都需要銀子的支撐。值此之際,清廷找上了王熾,讓他做出表示。王熾二話沒說,立即撥了六十萬,墊付了朝廷的賠款。

靠十兩銀子發家的中國首富,這一點多數人做夢都沒想到

不只是朝廷,連地方都曾接受過王熾的資助。某年川東道庫財政緊張,堵不上窟窿,只能求援於川商。對於地方官的這幅嘴臉,商人們早就見怪不怪了,這筆錢誰都不肯出,生怕打了水漂。值此之際,王熾再次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錢填補了地方財政的窟窿,還表示這筆借款無需利息。

八國聯軍攻破京城以後,老佛爺帶著小皇帝西逃。由於事發突然,一行人走得匆忙,所攜帶的糧食非常少。太后和皇帝趕了幾個月的路,攜帶的糧食早就吃光了,接下來的旅程忍飢挨餓困頓不堪。王熾聽說這件事後,立即派人帶著銀兩和糧食迎接聖駕,為他們送去了充足的食物和錢財,幫助慈禧和光緒度過此劫。

從這些事蹟我們就能看出,王熾不忘大義,三番兩次傾囊相助,讓朝廷度過危機,足以證明他是個愛國商人。當然,也不排除王熾所作所為是為了給自己的未來鋪路。畢竟,王熾所賺的每一筆銀兩,都要靠清政府的庇護。時局穩定,他的收益才能穩定。若王熾富可敵國,又不肯對朝廷伸出援手,非但他的商業帝國失去靠山,沒準他本人還得落得明初沈萬三的下場。

參考資料:

【《虹溪王氏族譜》、《義商王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