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銀行因關聯交易違規受罰,去年淨利同比下滑178.97%

盤錦銀行因關聯交易違規受罰,去年淨利同比下滑178.97%

記者 謝奀國 實習記者 劉錦桃 報道

近日,盤錦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盤錦銀行)因重大關聯交易未按規定審批遭罰。而就在一年前,該行曾因違規向關聯方融資行為提供隱性擔保收到罰單。其原法定代表人分別在兩次受罰中被給予警告處分。

此外,記者注意到,自2019年後該行再也沒有披露過法定代表人的資訊,只是接連更換了兩任負責人。而在2019年董事長換帥的前兩年,該行營業收入呈負增長,淨利潤增速也連年下滑。值得一提的是,該行2018年的不良貸款率達3。18%,撥備覆蓋率則僅有29。80%,遠遠低於120%的監管紅線。

換帥後的盤錦銀行業績於2019年有了較大提升,營收淨利均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不過,這種向好的態勢在2020年折戟,出現了極端的增收不增利情況,而截至2021年6月末,這一情況並沒有顯著好轉,反而又出現了營收淨利雙下跌的情況。

而在該行業績低迷的同時,其兩家股東公司狀況也告急,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家公司歸屬於同一集團。

記者就該行違規事項、高管變動及財報情況等致電該行,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重大關聯交易違規兩收罰單,股東失信成“老賴”

銀保監會10月22日行政處罰通報顯示,盤錦銀行因重大關聯交易未按規定審批,被處罰款20萬元,法定代表人張成傑因負管理責任,被給予警告處分。

盤錦銀行因關聯交易違規受罰,去年淨利同比下滑178.97%

另據銀保監會2020年6月17日訊息,該行因違規向關聯方融資行為提供隱性擔保,遭罰20萬元,張成傑與許華分別因負領導責任與承辦責任被處以警告。

針對此次違規事項,記者就其是否會採取一定的措施予以整改致電該行,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在盤錦銀行因違規兩次遭受處罰的同時,其兩家股東也深陷借款合同糾紛,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據裁判文書網2021年9月17日披露的“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盤錦分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盤錦分行等借款合同糾紛首次執行裁定書”,盤錦銀行第四大股東盤錦遼東灣豐源熱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83%,持股數量1。04億股)及該公司相應股東均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記者從中國執行資訊公開網獲悉,盤錦遼東灣豐源熱力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合計6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最早追溯到2021年2月19日。此外,該公司旗下的“豐源熱力股票”也已經摘牌。

盤錦銀行因關聯交易違規受罰,去年淨利同比下滑178.97%

值得注意的是,盤錦遼東灣豐源熱力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於盤錦和運集團,而該集團另一子公司盤錦和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也在盤錦銀行股東之列(持股比例1。05%,持股數量1000萬股)。而該公司在2021年合計7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最早追溯至2021年1月19日。

另據阿里拍賣網,盤錦和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盤錦銀行評估價達3100萬元的1000萬股股權,於2020年9月17日以2170萬元的價格起拍,不過以流拍結束。之後,申請人進一步壓價到1736萬元於2020年10月3日進行了第二次拍賣,但依然沒有人報名,最後以中止拍賣結束。

盤錦銀行因關聯交易違規受罰,去年淨利同比下滑178.97%

業績亮紅燈,2020年淨利同比下跌178.97%

在負責人幾經更換的同時,該行低迷的經營業績曾得以短暫提升,不過並沒有維持住。

事實上,兩度因違規收到警告的張成傑,早在2019年就已不在盤錦銀行董監高的名單裡。記者透過多方檢索獲悉,時任該行黨委書記兼董事長的為張允。不過,2021年其黨委書記已更換為馬明。

公開資料顯示,盤錦銀行成立於1992年,是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其前身為盤錦市城市信用聯社,2005年3月組建為盤錦市商業銀行,2017年3月更名為“盤錦銀行”。其下轄13家一級支行,32家營業網點,是盤錦市資產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發起設立了大窪恆豐、盤山安泰兩家村鎮銀行。註冊資本為9。57億元。前法定代表人系張成傑。截至2021年6月末,總資產規模達591。89億元。

記者梳理該行財報發現,在董事長由張成傑變更為張允的前兩年,即2017、2018年,其營收、淨利均呈下滑趨勢。據相應年報,該行2017、2018年營收分別為7。77億元、6。90億元,同比分別減少68。45%、11。21%;淨利潤分別為3。02億元、2。80億元,繼2016年同比增長35。40%後,2017、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7。21%、-7。21%,增速逐年下滑直至負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該行2018年的不良貸款率達3。18%,撥備覆蓋率則僅有29。80%,遠遠低於120%的監管紅線。

換帥後的盤錦銀行經營業績有了一定提升,營收、淨利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據該行2019年年報,其營收實現9。92億元、淨利潤實現3。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3。67%、37。19%。

不過,這種向好的態勢在2020年折戟,出現了極端的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年報顯示,該行2020年的營收實現31。61億元,同比大幅上漲218。67%,淨利潤卻負增長3。03億元,同比大幅下跌178。97%。

而2021年中報顯示其又出現了營收淨利雙雙下跌的情況。截至2021年6月末,該行營收、淨利潤分別為2。78億元、1。3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86。49%、27。38%。與此同時,該行的總資產規模增速也漸緩,繼2019年同比大幅增長79。91%後,2020年報同比增長5。61%,2021年中報同比增長4。16%。

就其近年來的高管變動情況,以及除了2020年業績有所提升,其餘年份業績低迷的情況,記者致電該行,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本文由《贛商》雜誌旗下新媒體·洞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