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基"遭大跌,年輕人的第一堂投資課

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金凌雲

閱讀提要

2020年年末,基金市場形勢還一片大好,部分白酒、醫藥行業明星基金甚至10天內上漲12%。基金火爆,直接帶動許多原本在觀望的年輕人入場。

但是牛年伊始,基金市場突然急轉直下。原本漲勢喜人的熱門基金紛紛大跌,有些基金在短短兩週內下跌30%,很多“90後”“95後”猛然發現,“養基”並不像網路調侃的那麼輕鬆。

“本想抄基金的底,它卻抄我的家。”

“每天虧幾千,基金不饒人。”

……

3月以來,多個社交網站一片“哀嚎”,原因是基金跌了,還“跌跌不休”。

一入場就被“割韭菜”,年輕人上了一堂深刻的投資課。

匆忙進入 風險隨之而來

“原來想的是基金收益會是額外收入,但現在看是每天最大的支出。”26歲的王鵬(化名)說,近些日子平均每天虧損約200元,偶爾會反彈一點,但跌的比漲的多,預期沒達到,本金還虧不少。

“同事買得早,跌的是收益,我跟在後面,虧的是本金。”研究生畢業、在武漢某企業工作近一年的王鵬回憶,買之前各個社交平臺都在討論基金,就連身邊同事也說收益高,但自己跟著一買就跌,也不敢吐槽,每天晚上就去社交平臺上調侃,找跟自己差不多的年輕人抱團取暖。

“現在想想,網路熱度可能是忽悠我們這種小白接盤的把戲。”王鵬說。

某高校24歲的研二學生安安(化名)就在去年年末入場。她說,為分散風險,當時買了多隻不同種類的基金,剛買入的時候,形勢還不錯,但開年以後每隻基金都跌,不到兩週收益就跌沒了,“原本是想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沒想到載籃子的車塌了。”

這種焦慮甚至已經影響到她的正常學習。

“現在一天至少看3次基金走勢,就怕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連上課都在和同學討論是止損還是繼續持有。”安安說。

被網路上火熱的聲音裹挾,急急忙忙衝進基金市場的年輕人發現,沒有體會到所謂的高收益,反而切實地感受了一把高風險。

在第一次嘗試投資遇挫後,部分年輕人又透過網路傾訴,以調侃的方式討論自己為數不多的投資經歷。截至3月28日,某社交平臺上“基金人已虧到毫無波瀾”話題已經有4。2億閱讀量,超過5萬人參與討論。

“在社交平臺交流理財心得,從網路推薦中選擇熱門基金,年輕人投資帶有鮮明的特點。”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溫興琦認為,漲也熱搜、跌也熱搜的背後還是網際網路提供了便捷的空間,他們善於在網路發聲,表達自己,但部分年輕人的理財知識並不完善,風險隨之而來。

理財意識超前 理財知識不足

26歲的方皓(化名)已投資基金3年,自工作起所有的積蓄都投到各類基金,目前已累計投入數十萬元。雖然近期基金大跌,但仍有一定收益。

“在財富網站上了解投資知識,再從網上尋找優秀基金經理購買旗下基金。”方皓認為,透過基金投資來進行財富增值比放在銀行保本更有意義,但前提是掌握好相關知識,並有一定的風險意識。

在他看來,跟風投資基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理財知識與超前的理財意識不匹配、風險認知不足都會導致年輕人盲目投入。

“定期收益太低、股票風險太高、期貨不懂行、投實體資金不足。”22歲的大學生鍾悌(化名)即將畢業。她說,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生活壓力大,工作之餘想要賺錢,渠道有限。

“閒錢理財是首選,買基金在年輕人群體中很流行,但其實很多人不懂背後的運作邏輯。”鍾悌說,支付軟體推薦的基金收益高很吸引人,微博、小紅書等社交軟體上還有購買攻略,方便購買,但很多人沒有體系化的知識,大多道聽途說。

“與老一輩不同,年輕群體投資理財意識不斷增強,希望透過投資實現財富保值增值,投資基金是一條現實的渠道。”溫興琦說,移動互聯和數字支付時代,買基金像玩遊戲一樣便捷,投資門檻也低,很容易形成一股新生力量。

“但一些網路平臺動輒‘近一年收益超130%’的宣傳很容易誤導年輕人。”溫興琦認為,網際網路代銷機構放大收益會導致大家降低對風險的防備。

武漢市一位從業人員介紹,網際網路平臺更像菜市場,裡面可以輕易選購各種基金。但是,買什麼、何時買,“菜市場”並不能給出建議,部分年輕人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支撐,跟風進入,最後只能以虧損結束。

“碰運氣掙來的錢,大機率會失去運氣丟掉”

隨著對基金市場信心喪失,一些年輕人陸續離場。

據方皓透露,從2月20日到3月26日,他持有的34萬元基金,已下跌近8萬元,僅3月8日一天就跌了1。2萬元,其中一隻投資7萬元的基金,開年以來損失了3。8萬元。方皓說,他目前對預期收益的期待大幅下降,已將基金贖回一半,等市場行情轉好再配置其他資產。

安安最終還是將所有的基金贖回,虧損了部分本金,“腦子更清醒了些,自己承受不了這些虧損,也沒有耐心長期持有。”

王鵬也準備將持有的基金贖回,轉而購買定期理財。

“碰運氣掙來的錢,大機率會失去運氣丟掉,甚至會損失更多。”王鵬說,不熟悉的投資市場,以後不會輕易進入,還是選擇踏實工作。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尚重生,近來也關注到了年輕人基金熱現象。他認為,除了專業投資者,很多人投資基金,其實是抱著一種投機心態去的,看到哪隻基金漲就買哪隻,希望立馬獲得高收益。

“好在大多數年輕人虧損數額不大,這次基金大跌就是年輕人的第一堂投資課。”尚重生說,投資是很嚴肅的事情,漲跌都是動態的,一頭熱闖進去損失的都是真金白銀。

“最簡單的就是,在投資前想一想,如果這筆錢全部損失會不會對生活有明顯影響。”尚重生建議,切莫陷入“機會式成功”的漩渦,盲目追高。

經濟學博士、湖北經濟學院金融學院教師付波航建議年輕人,在瞭解基本知識後,根據自身抗風險能力、偏好來選擇產品。對不熟悉的基金產品,盲目崇拜不可取,更不要盲從網紅基金經理。

“不能抱有投資基金就能一夜暴富的心態。”付波航說,高風險與高收益同在,這是投資理財時必須謹記的道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