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你還會為了利息,進行理財嗎

現實中,誰不想要“睡後工資”,即便是不主動工作,也能得到一定收益,比如房租、版權費用、以及理財產品的收益。

對於當代中青年來說,僅僅是微薄的工資不足以支撐住一家老小的生活費、房租水電費等等,因此當銀行的理財產品推出時,很多人便心動了。

似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銀行的理財產品一定都是“保本”的,所以才放心大膽地投入本金。

當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你還會為了利息,進行理財嗎

似乎理財和“保本”是捆綁的,但事實上不是如此。

首先,明確的一點是沒有任何理財產品是無風險的,理財產品相較於存款的高利息,也是因為用了這筆錢對外投資或者有其他用途的收益。承諾“保本”本身就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

其次,銀行的理財產品,最大的信任本書就是銀行本身。老百姓們都無比信任銀行,認為銀行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是權威的代表,戒心降低,再加上手中有一定閒置的資金,自然就會進行理財。

最後,關於銀行理財的風波,在2020年上半年,在多家銀行已經出現問題。理財產品的安全性也在被老百姓反覆思考,究竟是否應該進行理財,是否應該信任等諸多問題。

當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你還會為了利息,進行理財嗎

客觀來分析,銀行的理財產品,利潤與風險成正比關係。投資人想要的利潤越高,自身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甚至要承擔“血本無歸”的後果。

現如今在各家銀行裡,再也聽不到所謂的“保本”說辭,更多的都是介紹理財產品的收益利息及週期等等。不過對於理財,再無債小編心裡還是有點感慨想說。

當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你還會為了利息,進行理財嗎

不能因為看中理財想要賺取利潤,就盲目地跟人借錢或者是“套”信用卡來理財。畢竟理財有風險,不能拿自己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條件冒險。

社會上關於理財的名目花樣百出,除了理財產品自身的特點以外,投資人最好要對公司以及理財產品做詳細的調查,比如對方的資質、產品收益情況、回款時間等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當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你還會為了利息,進行理財嗎

綜上,當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當理財和風險甚至是“顆粒無收”掛鉤,不知道你是否還會為了利息,進行理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