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打骨折"!我們該如何保護脆弱的關節?

央廣網北京4月14日訊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道,最近,國家組織集中採購的高值醫用耗材人工關節在陝西省、海南省、天津市等多省市、地區落地。

根據去年9月的集採信息顯示,人工髖關節的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人工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幅達到了82%。很多朋友開玩笑稱,人工關節“打骨折”。

人的關節為什麼如此脆弱?哪些人更容易得關節病?人工關節怎麼代替真實關節?要如何保護關節?

人的關節為何如此脆弱?哪些人是關節病的高發人群?

人的身上有很多關節,其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是膝關節和髖關節,這兩個關節承擔著我們全部的體重。我們的關節表面覆蓋有軟骨,關節出現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關節軟骨磨損,軟骨出現剝脫,刺激到軟骨下的神經,進而發生疼痛。關節軟骨磨損後無法再生,隨著時間的流逝,軟骨的磨損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關節問題的高發人群。中國肢體殘疾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西安市紅會醫院關節病醫院膝關節病區主任馬建兵表示,我國70%以上的老年人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關節退變和老化,這種情況被稱為退行性骨關節病,屬於正常的關節老化。

專業運動員也容易患有關節疾病。由於長期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運動員的關節易過早出現磨損。長期進行高強度運動的普通人患有關節病的機率也更高。

長期過度運動會引發關節問題,缺乏運動同樣不利於關節健康。恰當的體育鍛煉,能夠使關節反覆受到擠壓,關節軟骨裡面的關節液能夠不斷地被擠出來,再被吸收進去,完成營養液的交換。長時間不運動會導致關節的新鮮營養液供應不足,關節容易發生老化和蛻變,形成關節炎。同時,缺乏運動會導致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差,無法維持關節的穩定性,關節也容易出現磨損。

人工關節如何代替我們的關節進行工作?

關節置換就是對磨壞的關節進行表面置換。軟骨發生剝脫後會掉到關節裡,形成遊離體。關節置換需要去掉關節表面已經磨損的軟骨,把人工關節粘到關節表面。

人工關節主要是金屬材料,厚度約為3-4毫米。由於每個人的關節形狀都有稍許不同,大多數廠家會準備7個尺寸的金屬片。磨損的上下關節都要被套上金屬片,關節之間則放進高耐磨的聚乙烯材料做緩衝。連線金屬和關節的材料大多數情況下用的是骨水泥,骨水泥的粘合強度非常高,用骨水泥將金屬片固定在關節上後很難將其取下來。

馬建兵表示,很多接受過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甚至感受不到自己曾做過手術,正常生活基本恢復,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進行滑雪等劇烈運動。但膝關節置換手術難度較高,術後恢復效果稍差。患者恢復正常生活沒有問題,只不過要儘量避免高強度運動。

什麼情況下要接受關節置換術?如何保護我們的關節?

關節置換手術雖然屬於較為成熟的外科手術,但人工關節置換是治療關節疾病的最後一種手段。

關節炎的治療採取階梯治療方案。關節炎初期患者,主要是透過藥物治療、針灸熱敷等物理治療,以及配合一些肌肉鍛鍊方法。稍嚴重的患者,會對其使用氨基葡萄糖、雙醋瑞因、玻璃酸鈉等藥物加強關節的潤滑。在所有的保守治療都無效,關節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患者正常生活的情況下,醫生才會考慮關節置換術。

由於關節假體的使用壽命有限,關節置換術一般不建議應用於60歲以下人群。同時關節患有炎症的患者、肥胖患者、骨質疏鬆情況嚴重患者都不適合進行人工關節置換。

與其將希望寄於人工關節置換,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加強關節保護工作。特別是40歲以上人群,更要關注自身關節狀態,進行科學鍛鍊。馬建兵推薦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鍛鍊方式。其中游泳可能是對關節問題患者最好的鍛鍊方式,在水裡能夠抵消體重對於關節的衝擊。

剛開始鍛鍊時可以採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方式,不必每日進行高強度鍛鍊,應依據個人情況合理安排鍛鍊時間,同時避免爬樓梯、登山等有損關節的鍛鍊方式。

馬建兵表示,若是在上下樓梯或者蹲起的過程中感到膝蓋吃力,有可能出現膝蓋老化。出現這些訊號後應及時諮詢專業醫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強科學鍛鍊,重視關節健康。

監製:郭靜

記者:富賾 劉飛

編輯:潘雨薇 彭毓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