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虧損超130億,威馬“急”上市

三年虧損超130億,威馬“急”上市

威馬汽車將成為繼“蔚小理”之後,又一家登陸港股的新造車勢力。

作者:盛佳瑩

昨日,威馬汽車在港交所提交 IPO 申請,聯席保薦人為海通國際、招銀國際、中銀國際。

此前,威馬曾衝擊科創板IPO,科創板失利後,坊間一度傳聞威馬試圖轉而借眾泰的殼去完成上市,但均折戟。

如果此次順利登陸港交所,威馬汽車將成為繼“蔚小理”之後,又一家登陸港股的新造車勢力。

01

起了個大早,卻掉出第一梯隊

威馬誕生於2015年,這一年也是新造車勢力元年。彼時,蔚來、小鵬剛剛成立一年,理想也剛剛誕生。

作為起步早的一批造車新勢力,威馬是一眾新造車企業中最先擁有自主生產基地和獲得生產資質的企業。

這讓早期的威馬擁有著極大的優勢,在2018年威馬就實現了量產交付,並且不到3年,威馬就實現了自有工廠建設,而蔚來、小鵬同期則仍是靠代工實現初步量產交付。

2019年上半年,威馬EX5累計交強險上牌量達8548輛,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一。2019全年,威馬汽車交付16876輛,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二。

但2019年之後,威馬逐漸跌出第一梯隊。

2020年,威馬頹勢顯現,與一路高歌猛進的蔚小理形成鮮明對比。當年12月,威馬銷量為2588輛,低於10月的3003輛和11月的3018輛,打斷持續9個月的銷量攀升。進入2021年,威馬銷量繼續下滑,1月、2月銷量分別為2040輛和1006輛,環比下滑,總量被拉開差距。

再加上威馬汽車交付前出現的自燃意外,到交付後接二連三的自燃問題,威馬這個品牌的口碑也在下降。

起了個大早的威馬,如今看來,並沒有太多先發優勢。

02

燒錢的威馬:三年虧損超130億

雖然威馬沒有一直跑在第一梯隊,但成立6年,從第一筆融資開始,資本對威馬的加註就沒斷過,保持著一年至少一輪融資的速度。

投資方既包括百度等網際網路公司,也包括盈科、信德以及海納亞洲創投基金等國際資本,還有上海國資投資平臺、湖北長江產業基金、合肥國資平臺、廣州金融控股集團等國內產業基金平臺,以及上汽集團、紅塔集團、紫光集團等產業公司參與。

其中,尤其是百度曾3次參與威馬融資,包括B輪、C輪和D輪。2019年,雙方組建“威馬&Apollo智慧汽車聯合技術研發中心”,宣佈合作開發智慧駕駛系統,應用於威馬量產車型。

據騰訊科技報道,威馬創業團隊在尋求百度融資支援時,曾接受了對方的競業條款,即不能自己做自動駕駛,而是用百度的Apollo自動駕駛系統,此舉無疑嚴重削弱了威馬的想象能力,也能稱之為“威馬把靈魂交給了百度”。

提交招股書前,威馬汽車剛剛完成了近6億美元的Pre-IPO輪融資,其累計融資額達350億元。截至招股書釋出時,沈暉王蕾夫婦共計持股30。82%,雅居樂集團持股6。46%,百度持股5。96%。

三年虧損超130億,威馬“急”上市

但儘管如此,造車的燒錢程度,依然讓威馬的資金壓力吃緊。

根據招股書顯示,威馬汽車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26。72億、47。43億。

但與所有造車新勢力一樣,在沒有達到足夠多的產能及銷量之前,威馬的年虧損逐年增加。經調整虧損分別為40。4億元、42。25億元、53。63億元,近三年虧損超過130多億。

三年虧損超130億,威馬“急”上市

2021年威馬經營活動現金流淨流出31。87億,去年同期則為23。18億元。融資續命後,2019年至2021年分別融資41。49億元、56。3億以及64。91億,三年融資額高達162。7億元,這也讓公司賬上現金增至41。56億元。

但僅靠融資也不夠威馬“燒”, 威馬的借款也是持續增長,近三年公司借款分別為24。2億元、64。1億元及100億元。這也導致公司財務成本飆升,財務成本淨額由2020年的人民幣3。89億元直接翻倍至2021年的人民幣7。84億元。

在衝刺港交所之前,威馬也尋求過科創板上市,但科創板門檻增高之後,威馬被攔在門口,科創板失利之後,坊間一度傳聞威馬試圖轉而借眾泰的殼去完成上市,但均折戟。

可見,威馬對“錢”的急迫。

03

研發投入低於蔚小理銷售佔比超過蔚來和理想

根據招股書顯示,威馬絕大部分收入來自車輛及部件銷售,分別佔2019年、2020 年及2021年總收入的97。7%、93。5%及90。6%。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馬汽車累計交付電動汽車83485輛。其中,2021年全年累計交付44152輛電動汽車,實現了96。3%的同比增長。截至2022年4月底,自2018年9月推出首款車型以來,威馬已累計出售超過98,000輛電動汽車。

三年虧損超130億,威馬“急”上市

在2022年下半年後,威馬預計共擁有EX5、EX6、W6、E5及M7車型等5款車型,根據灼識諮詢資料,這使威馬成為2018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所有純電動汽車製造商中推出電動汽車車型數目最多的公司。

雖然交付量增長,車型最多,但是對於一家車企來說,業內有個普遍的共識:主機廠想要做到盈虧平衡,一年的產銷量要達到10萬輛。傳統主機廠出身的沈暉也明白年銷量10萬的重要性,早在2017年9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就表示:汽車市場不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市場,一個新造車企業年銷10萬輛才可以活得比較好。

但是目前威馬4。5萬交付量的成績不算亮眼。

從年度總銷量來看,“蔚小理”同期交付量均超過90000輛,哪吒6。9萬輛,年度總銷量均超過威馬,其中,“蔚小理”年銷量均已是威馬兩倍多,哪吒汽車的同比增速362%,也遠高於威馬。

與此同時,威馬的研發投入卻在逐漸下降。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威馬研發投入分別為8。93億元、9。92億以及9。81億元,佔同期營收比為50。7%、37。1%及20。7%。

2021年,特斯拉的研發費用是165。4億元,較上一年的95。1億元,同比增長74%。而蔚小理同期的研發費用分別是45。9億元、41。1億元、32。9億元。

可見,威馬的研發投入和蔚小理不在一個梯隊上。

另外,威馬汽車的銷售及營銷開支較大,近三年維持在9億以上,2021年達到9。8億,佔營收比為20%。

橫向對比蔚小理三家企業,其都把銷售和行政管理費用合併披露,去年蔚來、小鵬、理想這部分費用佔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 19。03%、 25。28%和13。36%,對應金額是 68 億元、53。05億元和34。9億元。

銷售的開支佔比超過了同期的蔚來和理想。

研發不足銷售來補的威馬,登陸港交所後,能跑出新速度嗎?

(首圖來源:獵雲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