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好製造業與服務業在促進高質量發展中的不同作用

作者:郭克莎(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院長)

產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產業高質量發展即產業執行和增長中的投入產出率、產品質量水平、產業結構高度、綠色發展程度等方面趨向穩定和持續上升,其基本特徵是:產業發展的快速擴張期已結束,多數產業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趨勢不斷加強,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壓力和動力日益增強,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一般模式從以往的做大就能取勝轉變為做優才能取勝,只有不斷推進創新、提高生產率和產品質量才能增強市場競爭力。

不同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條件和時間不一樣,特別是製造業與服務業有著明顯差別。近些年理論界對製造業與服務業地位作用問題的爭論,很大程度上與忽視了這種差別有關。更好發揮製造業和服務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需要從理論上對這一差別加以分析。

  製造業與服務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時間和條件不同

對於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代名詞,指的是以工業為主的非農產業比重上升和人均GDP提高的長期過程。根據工業化理論和國際經驗分析判斷,我國工業化的真正起步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經過改革開放前計劃推動的工業化和改革開放後市場推動的工業化過程,大概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才完成了工業化初期階段的任務,進入到工業化中期階段;然後又用了2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工業化中期階段上半期和下半期的發展任務,大概在2010年之後,我國工業化進入到後期階段的上半期。劃分工業化階段的主要依據是人均GDP的國際比較、非農產業的產值和就業比重,比如,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的主要特徵之一是非農產業比重達到80%,進入後期階段的主要特徵之一是非農產業比重超過90%。

在工業化程序中,不同產業所經歷的規模擴張、高速增長然後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過程是不一致的,不同型別的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時間並不一樣,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就存在較大時間差異。

從製造業發展程序看,當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時,市場上對工業品的需求迅速增長,拉動了工業生產和投資擴張,製造業進入高速增長時期。這個高速增長期包括了消費品工業擴張期、加工工業擴張期、重化工業擴張期的交替演進,製造業生產能力日益強大。當工業化進入到後期階段,製造業高速增長期結束,工業品需求結構升級加快,工業生產體系、技術水平具備了產業升級的基礎和空間,大多數製造業產業具備了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條件。

服務業的發展程序與製造業有較大不同。在工業化中期階段,由於工業品的需求增速快於服務業,製造業處於高速增長期,服務業的發展相對落後於製造業。在工業化進入後期階段之後,製造業增速持續回落,服務業增速卻相對穩定,服務業的市場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長,需求結構還沒有出現加快升級的趨勢,一般質量的服務需求和高質量的服務需求還在一起增長,多數服務業產業還有規模擴張、多元發展的條件和空間,服務業總體上還有一段高速增長期。在這個階段,多數服務業部門還缺乏向高質量發展的壓力和動力,尚未形成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條件。要到經濟發展進入高收入階段之後,隨著服務業需求增速出現明顯回落,服務業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同時服務業市場的需求結構加快升級,高質量需求呈現更快增長的趨勢,多數服務業部門才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前10年,是我國工業化的中期階段;2010年至今,我國處於工業化後期階段的上半期。在這兩個不同的工業化時期,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增速對比發生了明顯的階段性變化。1991—200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8%,而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2%,年均增速低了3。6個百分點;2001—2010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4%,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3%,年均增速仍低0。1個百分點;1991—2010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6%,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7%,年均增速相差1。9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不僅包括製造業增加值,還包括採掘業、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生產供應業兩個部分的增加值,我國缺乏製造業增加值的增長率統計資料,如果直接以製造業資料來比較,差距還會更大一些。隨著我國工業化進入後期階段,2011—2019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0%,而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2%,年均增速反超工業1。2個百分點。

  製造業與服務業在促進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不同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各類產業所處地位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製造業與服務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時間不同,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的作用也不同。

製造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引領帶動。製造業作為國民經濟中較快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主導性、支柱性產業,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先鋒隊,在突破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路徑制約、發展方式制約等方面會率先闖出一條新路,並對其他產業形成示範帶領效應。製造業作為技術創新最活躍的產業部門,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會對反映經濟發展質量的核心指標即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作出主要貢獻。製造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是帶動國民經濟技術改造的基礎動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將加快對農業、服務業和基礎產業的技術改造程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重要技術條件。在新技術革命推動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製造業將更快獲得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改造,在加快技術進步的同時會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的發展,並促進自身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能和機制。製造業的技術創新推動了綠色技術的興起、發展和應用,不僅改善了製造業發展的環保水平和生態效應,而且帶動了綠色經濟的發展,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新內容、一個新趨勢。

服務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為穩定支援。我國服務業的高增長期尚未結束,與製造業相比仍有較快增長的條件,可以對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作出更大貢獻。我國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過程,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快速增長,各類生產性服務業既可以獲得多元發展的市場機會,又能夠為產業調整升級、企業兼併重組、資源流動和再配置提供市場服務,從而支援產業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現代服務業在產業融合中形成了更多的服務型發展平臺,可以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比如,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有利於促進先進製造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促進裝備製造業向產業和產品高階發展;現代服務業對傳統企業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有利於促進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現代服務業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催生了一批高新技術服務業,有利於提升對高新技術製造業的服務支援作用。

  如何發揮好製造業和服務業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發揮好製造業作用,重點是推動製造業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保持中高速增長。為此,一是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製造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2016年開始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解決短期矛盾與長期問題結合起來,對緩解制造業內在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前,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仍受到體制機制問題的制約,需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除影響要素市場化流動、企業跨區域重組、產業間資源再配置的制度性障礙,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解決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的突出問題。二是繼續實施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和政策,並加大對中小製造企業的支援力度。實證研究表明,在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前後一段時期,製造業發展普遍面臨階段性下行趨勢和國際競爭壓力加大的挑戰,需要政府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扶持。為此,我國應繼續實施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和政策,並適時制定新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實施好符合中國發展需要、反映市場經濟規律的產業政策,加快推進製造業產業結構升級。加大對中小製造企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扶持力度,在財稅、金融、投資、技術服務等方面給予必要政策支援。三是推進工業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調整轉型,拓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平臺和空間。以往各地建立工業開發區、工業園區,主要是把製造業上下游產業和配套產業集中在一起,形成產業聚集區並推進產業叢集發展,發揮的是製造業的產業聚集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但隨著製造業高速增長期的結束,依靠大量招商引資擴大工業規模的作用已經下降並不可持續,不少地區出現工業開發區、工業園區過剩和閒置的問題。對此,應適時把這些以擴大工業規模為主的園區調整改造為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園區,建立新發展階段的工業轉型升級平臺,拓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

發揮好服務業的作用,重點是促進服務業較快增長並加快結構最佳化。一是著力深化服務業部門的改革開放。我國服務業部門的改革開放相對落後於工業部門,當前應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及相關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重點服務業部門對民營經濟的開放度。這些重點部門主要是國有經濟比重高、具有明顯壟斷性的服務產業部門,如金融、鐵路、城市設施、生態環保、科學技術、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等。重點服務業部門的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同樣重要,引入民營經濟的對內開放是引進境外資本的對外開放的基礎,關係到暢通國內經濟大迴圈,關係到增強服務業發展的新動能、新活力。要把以開放促改革與以改革促開放結合起來,搞活重要服務產業執行和發展的微觀基礎,促進整個服務業的資源有效流動和最佳化配置。二是實施與工業部門相同的經濟政策。過去我國為了加快推進工業化,對工業部門實行了相對優惠的經濟政策,現在我國工業化進入後期階段,工業高速增長期已結束,對於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製造業來說,資源使用價格和經濟槓桿政策的優惠待遇已作用不大;而服務業還有一段高速增長期,對於仍在擴大規模和多元發展的服務業來說,實行同等條件的政策待遇具有明顯的促進意義。為充分釋放服務業增長潛能,應對服務業部門實行與工業部門相同的經濟政策。三是推動建設一批高技術服務業基地。在促進服務業較快增長條件下,要注重加快服務業結構最佳化,以利於服務業在高速增長期結束後順利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個過程仍然需要政策的適度導向和推動,政府應當為推動高技術製造業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筆者認為,可以參考當年興辦高技術開發區的經驗,建設一批以教育、科研、技術服務為主體的高技術服務業基地,並允許各地把部分閒置的工業開發區或工業園區改造為高技術服務業基地或園區。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10日 11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