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承壓三年,最新財報透露了哪些亮點?

3 月 28 日,華為釋出了 2021 年年度財報。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和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出席了此次年度報告發佈會。

2021 年經過審計師審計以後,華為實現了收入 6368 億人民幣,同比下滑 28。6%;實現淨利潤 1137 億人民幣,同比上升 75。9%,經營性現金流 597 億人民幣,同比上一年提升了 69。4%。同時,華為資產負債率是 57。8%,相比上一年下降了 4。5%。同時可以看到,華為的經營性現金流實現 597 億人民幣,相比去年提升了 69。4%。保持了非常良好的現金收入比,整體財務結構的韌性和彈性都在加強。

華為承壓三年,最新財報透露了哪些亮點?

持續高研發投入打造競爭力

“華為公司的真正價值在於,長期在研發上的投資,所沉澱和積累起來的研發能力、研發隊伍、研發平臺,這才是華為公司構建長期、持續競爭力的核心。” 釋出會現場,孟晚舟擲地有聲地表示,無論公司的利潤高低,都堅持以收入作為基準進行研發投入。

從 2012 年到 2021 年近十年的研發投入的資料可以看到,在 2013 年,華為研發投入佔整個收入規模的佔比是 13。2%,到 2021 年,華為研發投入 1427 億元,在整個收入規模的佔比已經達到了 22。4%。

根據 “歐盟 2021 工業研發記分牌” 資料,華為研發投入全球第二。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 4。5 萬餘族(超 11 萬件),90% 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 10。7 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 54。8%。

孟晚舟表示:“我們的隊伍在這三年更加團結,我們的策略也在這三年中變得更加明確,面向未來,我們依然會加大在人才研發領域的投入,我們會透過技術強度和人才濃度來保證持續創新能力。”

硬體受制軟體來扛

華為在 5G 晶片等關鍵產品被美國製裁後,手機業務一落千丈,於是開始拿出此前醞釀的系統來統合各種終端裝置,並努力營造屬於自己的全方位生態體系。目前最亮眼的是鴻蒙和尤拉兩個系統。其中,鴻蒙系統應用於智慧終端、物聯網終端、工業終端;而尤拉系統主要應用於伺服器、邊緣計算、雲計算、嵌入式等各種形態裝置,支援多樣性計算,致力於提供安全、穩定、易用的作業系統,覆蓋從 IT、CT 到 OT 數字基礎設施全場景。

早在 2021 年 11 月,尤拉和鴻蒙便已實現核心技術共享,華為未來計劃將鴻蒙的分散式軟匯流排能力移植到尤拉,讓搭載尤拉作業系統的裝置可以自動識別和連線鴻蒙終端。華為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曾表示,“在工業場景中,尤拉和鴻蒙可以有更多協同,尤拉適用於高可靠性、強確定性的工業裝置;鴻蒙適用於強互動性的工業終端,尤拉和鴻蒙對接可以更好地提供全棧式工業場景化解決方案。”

華為方面表示,已有 2。2 億臺華為裝置搭載鴻蒙系統,成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移動終端作業系統。與此同時,HarmonyOS Connect 已有 1900 多家生態合作伙伴,鴻蒙智聯認證產品種類超過 4500 個。此外,在過去的一年中,還有超過 800 萬開發者採用華為開放的平臺、開源的軟體及豐富的開發工具,探索新的商業場景和商業模式。

雲計算業務挑大樑

以 5G、人工智慧、雲計算為代表的 “新基建” 戰略,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國家戰略,各企業也在努力跟進,面向所見的未來,打造自己的 “新基建”。華為雲在 2021 年的答卷較為喜人,收入為 201 億元,同比 2020 年增長 34%,在全球排名第五,在中國排名第二。

在雲計算市場,華為是一個典型的後來者。2017 年,在當年的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宣佈華為成立雲 BU 部門,意味著華為正式進軍雲計算領域。彼時,阿里雲已成立八年並憑藉先發優勢撥得頭籌,佔領國內絕大部分市場,騰訊和百度也因自身的網際網路流量紅利佔據一席之地,這三家企業共包攬了中國雲計算市場超七成份額,遲到的華為並不被看好。

2019 年,為滿足智慧世界對計算多樣性的需求,華為首次釋出了 “鯤鵬+昇騰” 的計算戰略,“有所為、有所不為” 的商業策略,並且構建開放的計算產業生態。為配合計算戰略的推進,華為還整合了儲存、計算及雲服務相關組織,成立了雲與計算 BG。

華為沒有選擇跟在 SaaS 端的具有流量和使用者優勢的阿里、騰訊這樣企業直面競爭,而是把把政務雲作為切口。恰逢新基建下工業用雲量飆升,華為在雲計算市場後來居上。

2021 年 4 月,華為取消雲與計算 BG,更名為 “Cloud BU”,直接向 ICT 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彙報。此舉措說明華為對雲業務的重視程度明顯加大,意味著華為將會整合內部的雲業務,實現終端雲、車雲、ICT 雲等各種雲的協同,這凸顯了華為從硬體裝置商轉型雲服務商的決心。

Canalys 釋出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顯示,華為雲的市場份額在 2021 年第一季度為 14。1%,第二季度為 15。5%,第三季度又提升至 16。2%,連續 3 個季度排名中國公有云市場第二,超越了騰訊雲。

汽車相關業務還在觀望期

智慧汽車部件業務作為華為的長期戰略機會點,投入巨大。2021 年 4 月,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總裁王軍曾表示,2021 年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投資達到 10 億美元,研發團隊達到 5000 人的規模,其中自動駕駛超過 2000 人。

從業務成果上看,華為智慧汽車部件業務已上市 30 多款智慧汽車零部件;2021 年釋出 Harmony OS 智慧座艙、4D 成像雷達、MDC 810、“華為八爪魚” 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和智慧熱管理系統等多個創新解決方案。

今年 1 月,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單元 CEO 餘承東在一次採訪中表示,2022 年華為將挑戰年銷量 30 萬輛汽車的銷售目標,合作車企一年的銷售額將達到 1000 億元。

對於備受市場關注的華為 “造車” 一事,郭平在釋出會現場重申:“華為 ‘不造車’,華為是將 30 多年積累的 ICT 能力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一直以來,華為內部關於 “是否造車” 搖擺不定,但是隨著華為和賽力斯深度合作的車型問世,大家普遍認為汽車 BU 負責人餘承東想要透過 “賣車” 來 “彌補手機業務銷量” 的想法或許不是空穴來風。但是此舉是否經得起考驗,還要看最終的銷量。

華為承壓三年,最新財報透露了哪些亮點?

最後,正如郭平所言,華為面臨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2022 年還要繼續求生存、謀發展”,然而 “華為的問題不是靠節衣縮食來解決的,我們還會繼續保持壓強式投入。華為要進行系統架構的最佳化、軟體效能的提升和理論的探索,同時透過解決技術和工藝的難題,構建一個高度可信、可靠的供應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