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鋰精礦拍出“高價”供應鏈價格體系或遇重塑 一體化鋰鹽廠...

財聯社(廈門,記者 李子健)訊,

澳洲主力鋰礦Pilbara的鋰精礦於7月29日拍出1315 USD/t(CIF 中國)“高價”,業內對此議論紛紛。有專家直言“作出採購決定的人很愚蠢!”,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鋰精礦加工廠低庫存下,被迫接受“高價”實屬無奈。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鋰鹽、鋰精礦等進一步切入競拍平臺,鋰相關供應鏈價格體系或遇重塑。

另一方面,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成本擔憂加劇,預計下游將加速供應商切換和資源佈局。不過,以目前鋰資源產能佈局及需求來看,或短時間難以“切換”。而且,鋰精礦拍出“高價”進一步刺激市場,業內紛紛上調鋰鹽價格空間。在鋰原材料成本上逼之下,一體化龍頭公司或最受利好。

供應鏈價格體系或遇重塑

7月29日,澳洲主力鋰礦 Pilbara在BMX電子平臺上拍賣鋰精礦,最終價格拍出1250USD/t(FOB),疊加65運費為1315 USD/t(CIF 中國),拍出歷史新高。如果以標的鋰精礦氧化鋰品位為5。5%作為投標基準,按此計算碳酸鋰成本在 9。7 萬元/噸,已經超過了碳酸鋰的現貨市場價格9萬/噸。

毋庸置疑,拍賣價格區別於大部分長單價格,更體現鋰精礦市場供需的緊張狀態。但業內對此分歧頗大,有專家直言“作出採購決定的人很愚蠢!”,並表示,解決的方案有很多種,譬如使用工業級碳酸鋰轉做成氫氧化鋰,實在不行代加工亦可行。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造成如此高價的成交,蘊含了鋰精礦加工廠的恐慌。從中可以看出該鋰精礦加工廠下半年庫存基本清空,而不得不透過採購高價的庫存來維持整個廠的運轉。

上述專家承認“恐慌”的存在,但也認為每個鋰精礦加工廠的備貨程度、緊缺的程度不一樣,“高價採購”的行為會將中國企業與澳洲企業的一些默契推翻,澳洲礦山佔全球鋰輝石供應的80%以上,而中國進口澳洲鋰原料佔比也超過90%以上,雙方有一個很好的博弈空間,而原本達成的共識,現在卻被一家公司破壞,剩下的只能看其他廠家“各顯身手”。

就其判斷,未來將有兩年博弈的時間,除了礦山以外,包括寧德時代、LG、三星及車廠大眾、特斯拉將全部做成國際網路,從上而下形成新的大家都能一致接受的供應鏈。

而對於目前長協訂單的情況,某鋰鹽廠巨頭有關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長單的價格調整方式都寫在協議裡,參考很多因素,短期內對實際的銷售影響不大。

鑫欏諮詢研究員張金惠亦認為,行業內已經簽約的公司原材料價格改變不大,普遍鋰精礦加工廠與礦山會採取雙方同意的協商模式,而未來續簽,價格或受市場變動發生變化。

供應模式切換尚早

從上可以獲悉,競拍模式不僅將影響後續鋰精礦合約價的談判,還將影響未來鋰礦產能的定價思路。鋰精礦的無序抬價確實引起業內人士的擔憂,但或仍未到“傳統的‘澳洲鋰礦+中國鋰鹽’的供應模式由於成本管理的失控將迫使下游進行供應商的切換。”的地步。

除了上述提及的中國與澳洲緊關聯的“鋰合作”之外,據公開資料顯示,Greenbush根據大股東天齊鋰業(002466。SZ)和雅保的需求規劃生產,不對外銷售;Mt Marion暫時獨供贛鋒鋰業(002460。SZ),Galaxy主供雅化集團(002497。SZ)與盛新鋰能(002240。SZ)的長單;Pilbara僅存少量現貨可透過拍賣市場進行交易。

與此同時,上述鋰鹽廠家佔據了國內鋰鹽產能的半壁江山,張金惠直言,模式不會變,短期內改變不了對於澳洲鋰礦的需求。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鋰資源有望加大重視,但目前談論“供應商切換”尚早,除了國內鋰資源開發需要時間之外,國內亦有如無錫不鏽鋼網的競拍平臺,該平臺上線碳酸鋰首日亦出現較現貨溢價的情況,很難不認為“價格無序”會傳導至鋰鹽端。

一體化鋰鹽廠最受益

鋰精礦拍出為1315 USD/t(CIF 中國)的價格,再次掀起了“看漲”浪潮,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國內依賴澳洲鋰礦原料生產的企業將面臨嚴峻的成本壓力,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也將從從成本端迫使鋰鹽企業繼續抬價,鋰價上漲空間再度拉闊。

其中國泰君安研報頗為“激進”,“我們認為下半年鋰價高度將超市場預期,我們調高下半年鋰價預測至歷史前高18萬/噸。”另一方面,寧德時代表示鈉離子電池計劃於2023年形成基本產業鏈,被認為在今明兩年,鈉離子電池對現有技術路線的衝擊非常有限,也不會改變現階段鋰供應緊張的市場格局。

財聯社記者亦注意到,至2022年澳大利亞主要鋰礦公司基本亦無規模新增產能投放,鋰礦可能增長主要來自此前處於停產的泰利森二期60萬噸、原Altura Mining 20萬噸以及MRL的Wodgina 75萬噸鋰精礦產能復產。

鋰精礦價格快速上漲之下,一體化佈局的行業頭部企業最受利好、其次本土擁有鋰資源的企業亦將帶來顯著利好,擁有鋰精礦“長單協議”、依靠外購“散單”鋰礦及代加工的企業,景氣度依次遞減。

截止2021年4月,國內主要上市公司鋰資源權益儲量(單位:LCE)分別有贛鋒鋰業(2165萬噸)、天齊鋰業(697萬噸/引入IGO戰投後)、融捷股份(002192。SZ)(103萬噸)、川能動力(000155。SZ)(60萬噸)、永興材料(002756。SZ)(40萬噸)、中礦資源(002738。SZ)(38萬噸)、雅化集團(36萬噸)、盛新鋰能(20萬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