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科技飯賺創新錢 浙江國企持續釋放發展後勁

吃科技飯賺創新錢 浙江國企持續釋放發展後勁

浙能松陽光伏電站。資料照片

吃科技飯賺創新錢 浙江國企持續釋放發展後勁

浙能嘉興發電廠三期8號機組超低排放系統裝置。

資料照片

吃科技飯賺創新錢 浙江國企持續釋放發展後勁

寧波鋼鐵基地碼頭。資料照片

近年來,浙江省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與本省民營企業一樣,勇於變革創新,敢於爭先進取,不少產品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並擁有了與國際頂尖企業一較高下的能力。為全面啟用國企創新動能,按照浙江省國資委和省科技廳的安排,未來兩年,浙江國有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將年均增長15%以上。

研發投入是國企積蓄決勝未來動能,形成競爭優勢的戰略牽引。研發強,則企業強。近期,記者走訪調研,傾聽了浙江國企潛心研發,以科技創新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8個產品成全球隱形冠軍

佔地近7平方公里的浙江巨化集團有限公司,廠區內乾淨整潔,綠樹縈繞,完全沒有過去化工企業“大煙囪、怪氣味”的生產現象。作為浙江化工業的搖籃,巨化集團是一家有62歲年齡的老國企,也是一家冉冉升起的獨角獸新星。

“我們氟製冷劑、甲烷氯化物、PVDC等3大類8個產品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並將有一批極具市場潛力的黑科技產品量產上市。”浙江巨化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黎暘自豪地對記者說。

這位在巨化集團工作了28年的專家型老總,對巨化集團這些年銳意創新的故事如數家珍。

做深做精老本行,推進氟製冷劑以及含氟特種功能性材料的研發應用,是巨化集團科技創新的重要內容。“以廣泛運用於空調、冰箱等領域的氟製冷劑為例,公司二十年前成功研發出對臭氧層沒有破壞作用的第三代製冷劑,2016年又成功研發出可大大降低全球變暖潛能值(GWP)的第四代製冷劑,該產品大規模使用後,將為控制全球氣候變暖做出重要貢獻。”周黎暘說,巨化集團近年來還研發出廣泛應用於建築、航空、5G通訊、半導體封裝等領域的含氟特種新材料,一舉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和封鎖。

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企業產業優勢,巨化集團十多年如一日相繼研發生產出超淨高純溼電子化學品、新一代汽車內外飾零部件GMT新材料、新型食品膜材料(PVDC)等高精尖產品,不少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進口替代和產品出口。

以超淨高純溼電子化學品為例,2015年以前,該產品生產技術主要被歐美、日韓等國家控制,中國完全依賴進口。2016年,巨化集團首次實現最高等級(ppt級)氫氟酸、氟化銨、緩衝氧化蝕刻液(BOE)、硝酸、硫酸、鹽酸、氨水等超淨高純溼電子化學品的產業化,品質一舉達到國外先進水平,相關產品目前出口至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相關技術榮獲2020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除了這些‘高精尖’產品,公司今年還成功研發出一款黑科技產品——運用於大資料中心的全氟聚醚冷卻液。”浙江巨化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樹華說,大資料中心使用該冷卻液後,伺服器將始終處於40度的狀態下工作,資料中心能耗水平也將下降90%。

依託於科技創新,巨化集團近年來收穫了大量的榮譽:近四年來,巨化集團先後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1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

與此同時,科技創新也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資料顯示,2016年巨化集團經營收入為252。46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322億元;企業利潤總額由2016年的4。17億元有望增加到2020年的22億元。

回顧過往,巨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鬍仲明說:“巨化是吃著科技創新飯發展壯大的。下一步集團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朝著成為具有極強國際競爭力的石油化工龍頭企業邁進。”

環保新技術拿下4億海外訂單

“現在霧霾天少了,天變藍了,空氣更清新了,晾曬在外的衣服也不怕落滿灰啦。”家住浙能嘉興發電廠附近的村民方友根說起家門口的環境之變,頻豎大拇指。這一變化的根源,在於發電廠運用了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

據浙能嘉興發電廠副總經理童紅政介紹,電廠透過對燃煤機組現有脫硝、脫硫和除塵裝置的提效改造,排放的煙氣汙染物達到甚至低於天然氣燃氣輪機組的排放標準,電廠因此每年可約減排二氧化硫3900噸、氮氧化物4900噸、粉塵1700噸,超低排放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煤炭是我國主要能源,但燒煤發電帶來的環境汙染一度讓公眾“談煤色變”。迴應新時期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立於2001年的浙江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多年來致力於用技術創新推動環保事業發展。經與浙江大學等單位合作,浙能集團2014年首創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開創了中國煤炭清潔利用的新時代,讓燃煤機組像天然氣發電一樣超低排放成為現實。

“高適應性、高可靠和低成本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應用為中國綠色發展貢獻了浙能力量。”浙能集團首席科學家、教授級高工朱松強說,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70%以上的燃煤電廠應用了該項技術,併為社會節約用能成本超1萬億元。

這項帶來巨大社會效益、促進中國燃煤發電產業健康發展的技術,讓浙能集團榮獲了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而這,也是浙江省該項獎勵零的突破。

從陸地到海洋,浙能集團對綠色環保技術的追求與創新從未停歇。

2016年10月24日至28日,國際海事組織第70屆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決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執行更高的含硫量標準,即船用燃油硫含量應不超過0。5%m/m,對海船廢氣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

“嗅”出商機的浙能集團,藉助其在燃煤煙氣汙染治理領域深厚的技術沉澱,把目光瞄準了船舶脫硫領域,其旗下的浙江天地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僅用6個月左右時間,就完成了船舶脫硫技術的研發運用,由於該技術過硬、綜合性能高,短短1年半時間,就在眾多國際同類裝置改造商中脫穎而出,拿下4億美元海外訂單,涉及改造的船隻100多艘。

“如果說之前開式船舶脫硫技術讓我們進入了全球船舶汙染物治理領域,那今天混合式船舶脫硫技術的成功研發及應用,讓我們真正從技術上實現了該領域的全球領跑,為全球海洋及大氣環境治理提供了中國解決方案。”浙能集團所屬天地環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豪波說。

秉持科技創新服務於民生、服務於社會進步的浙能集團,近年來還在農村汙水環境治理、新能源及儲能、資源化利用及迴圈經濟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堅韌不拔而又胸懷天下。談及未來發展,浙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童亞輝說:“浙能集團將繼續發揚銳意進取、能源為民的精神,順應世界能源產業發展趨勢,錨定產業發展制高點,力爭‘十四五’末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併力爭成為一家世界級的能源創新企業。”

讓中國電池用上國產殼鋼

電池人人用,然而很多人不知,世界上超過一半的電池是中國製造,而浙江又是國內最大的鹼性電池產地。2019年,中國鹼性電池產量達1200億個,但一片毫不起眼的電池外殼用鋼,卻長期依賴進口。打破這一局面的,正是杭鋼集團旗下寧波鋼鐵有限公司的創新努力。

“2020年5月,我們成功研發出電池殼鋼,質量達到國際水準,產品已經在國內主要電池廠家試用,一舉讓中國產電池用上了中國鋼。”時任寧波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胡文豪說,電池殼鋼的配方其實並不難,國內很多鋼廠都知道。但是,電池殼從鍊鋼到衝製成殼需要10多道工序,工藝控制要求高、難度大,要煉出適應每道工序加工要求的電池殼鋼非常不容易。

為生產出能替代進口的電池殼鋼,寧鋼公司闖過了不少難關:一卷2。5毫米厚、20噸重的電池殼鋼熱軋鋼卷,經冷軋至0。25毫米厚的鋼帶,平鋪後約有1萬平方米,相當於20來個籃球場大小,但上面不能允許有一個比頭髮絲還細的砂眼或孔洞,公司最後透過提高鋼水純淨度、真空冶煉等多種技術手段,達到了品質要求。

在科技創新力量的助推下,寧鋼公司發展迅速。近兩年來,寧鋼新產品總產量達到80餘萬噸,開展重大科技進步專案20個,總結先進操作法29項,透過科技成果轉化,直接新增效益8000多萬元。

除了鋼,創建於1957年的杭鋼集團還有金屬3D列印技術、浙江省單體最大的雲計算資料中心。

“搞科研,投入與產出不一定成正比,但這不影響我們致力技術研發的決心。”杭鋼旗下浙江省冶金研究院釺焊材料領域相關負責人說。

科技製造夯實“杭鋼基石”,3D列印拓寬“杭鋼維度”,大資料成就“杭鋼深度”……“身處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杭鋼集團將用科技創新塑造企業永續發展之魂,不斷續寫科技興企的新篇章。”杭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利明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