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產品存量規模趨零,陸金所靠什麼實現營收利潤兩位數增長?

P2P產品存量規模趨零,陸金所靠什麼實現營收利潤兩位數增長?

記者 謝奀國 實習記者 席文 報道

近日陸金所控股Q2財報出爐。截至2021年6月30日,陸金所現存產品客戶資產規模為4211億元,同比增幅為28。8%。作為曾經全球第一大的P2P平臺,其中陸金所的P2P產品存量規模已從年初的194億元降為40萬元,為保險公司支付的逾期餘額,佔客戶總資產的比重從年初的4。5%趨近於0。這意味著陸金所的P2P產品的清退已基本完成。

業績方面,報告期內陸金所營收為148。28億元,同比增長17。3%;淨利潤為47。29億元,同比增長53。2%。收入、利潤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且增幅達到近6個季度以來的新高。

陸金所預計今年全年的營收增幅為18%-19%,淨利潤更是將增長32%-36%。去P2P之後,陸金所這樣的高速增長業績背後是什麼在支撐?

從業務分佈來看,目前陸金所控股的主營業務為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通俗來說即放貸和銷售理財產品。2021年第二季度,陸金所的零售信貸便利服務費為91。94億元,同比下降8。8%,財報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公司的風險分擔業務模式改變”。同期,陸金所的財富管理交易和服務費用收入為4。07億元,同比增長39。9%。

不過,從營收佔比來看,2017年至2020年,陸金所財富管理業務收入佔比呈現出下降趨勢,分別為7%、7%、5%、3%。2021年二季度,這一比重進一步降至2。7%。這使得中信證券在對陸金所控股的投資價值分析報告中直言“該公司核心價值是收入佔比95%的平安普惠(零售信貸)。”

就兩項業務發展情況等問題,8月11日記者向陸金所發去採訪函,截至出稿尚未收到回覆。

超9成收入來自信貸相關業務

“在非銀行客群的消費金融業務佈局方面,平安普惠針對的是小微經營貸客群,新成立的平安消費金融則面向個人消費貸。”行業人士這樣介紹了陸金所旗下的平安普惠在平安個貸業務中所處的位置。

P2P產品存量規模趨零,陸金所靠什麼實現營收利潤兩位數增長?

作為普惠金融在中國發展的代表,平安普惠曾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019年6月釋出的《普惠信貸聚合模式研究報告》中被作為典型案例進行介紹。據悉,平安普惠的前身是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早期為銀行資金提供信用保證保險服務。2015年,平安整合信保事業部、直通貸款業務和陸金所轄下的P2P小額信用貸款,正式成立平安普惠事業叢集(簡稱“平安普惠”)。在業務模式上,平安普惠逐步構建起以融資擔保為核心的聚合式借款服務平臺,以“普惠信貸聚合模式”開展針對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自營就業者群體的信貸業務。

2015年至2017年是陸金所的整合期。為衝刺上市,陸金所經過重組並在開盤群島註冊成立控股公司。在2016年5月,平安普惠被納入陸金所控股。目前陸金所貸款業務主要透過平安普惠業務叢集開展,包括平安普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和重慶金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等。

梳理2017年以來的業績資料可以發現,平安普惠或者說放貸業務對陸金所的收入貢獻度達到了九成。中信證券的研報將陸金所控股的收入大致分為零售信貸相關、財富管理相關以及投資收入三大塊。其中2017年至2020年零售信貸相關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9%、91%、93%、95%。2021年二季度陸金所零售信貸便利化服務費為91。9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8。8%。但淨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均大幅增長。以中信證券的研報統計口徑,2021年二季度陸金所零售信貸相關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進一步上升到了97%。

P2P產品存量規模趨零,陸金所靠什麼實現營收利潤兩位數增長?

2017年至今同樣是陸金所的轉型期。據招股書披露,從2017年以來,隨著監管框架的不斷完善,陸金所逐漸調整為輕資產的業務模式。即放貸的資金主要來自金融機構,僅有很少部分為陸金所平臺自身提供,同時陸金所作為助貸方收取部分服務費用。風險處置方面是“風險共擔”,即如果出現逾期或壞賬,平臺與銀行按照約定的比例共同承擔各自的資金損失。2020年財報資料顯示,陸金所63。3%的貸款資金來自銀行,35。1%來自信託公司的信託計劃。

這一轉型對陸金所業務開展的多個方面產生了影響。可以看到,陸金所2021年第二季度零售信貸便利化服務費從上年同期的100。84億元下降到了91。94億元,降幅為8。8%。財報稱主要原因是該公司風險分擔業務模式演變導致收入結構發生變化。

記者注意到,從新增借款人數量來看,2021年二季度的淨增人數為40萬,達到了2020年以來的新低。2021年第二季度,新增促成貸款從2020年同期的1374億元增至1527億元,增長11。1%。其中優質借款人貢獻了63。7%的一般無抵押貸款。為控制風險,目標客戶群質量的上浮或是陸金所零售信貸便利化服務費收入水平下滑的影響因素之一。

此外,因為公司自擔信用風險的貸款增加,陸金所的擔保收入從2020年同期的9200萬元人民幣增長到2021年第二季度的8。91億元人民幣,增幅達到了868。5%,成為營收中增幅最大的一個專案。

P2P產品存量規模趨零,陸金所靠什麼實現營收利潤兩位數增長?

“根據年初下發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助貸機構不得直接收取服務費。一些助貸機構開始申請融資擔保牌照,以擔保費的名義收取服務費,既滿足了監管要求,同時又保留了助貸機構的利潤空間。”一位互金機構人士介紹。而作為老資歷,平安普惠已佔到了助貸或聯合貸款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並持有數張小貸牌照、融資擔保牌照,牌照齊全。

值得一提的是,財報還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除消費金融子公司外,陸金所新增貸款的16。0%存在風險,高於2020年同期的4。4%。由於繼續向風險分擔模式轉型,信貸風險比重上升,二季度陸金所的信貸減值損失從2020年同期的5。97億元增至13。94億元,增幅為133。5%。

P2P產品存量規模趨零,陸金所靠什麼實現營收利潤兩位數增長?

財富管理業務收入佔比漸走低

今年第二季度,陸金所營收為148。28億元,同比增長17。3%;淨利潤為47。29億,同比增長53。2%。實現收入、利潤雙雙兩位數增長。且拉長時間跨度,陸金所本報告期的兩項業績指標增速達到近6個季度以來的新高。

從原因分析,這主要和陸金所多項展業成本的下降有關。其中借款成本下降的幅度最大。從上年同期的32。83億元,下降至今年二季度的26。43億元,降幅為19。5%。財報解釋稱,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2020年第二季度的基數較高,另一方面是銷售生產率提高,銷售佣金減少。

據悉,根據場景化策略,平安普惠同時建有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網路,線下透過數千人的地面服務團隊向有較大額、中長期資金需求或數字技術應用能力薄弱的人群提供顧問式服務。今年二季度,77。6%的新增貸款流向了小微企業主。

助貸行業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貸款公司銷售業績的提高或和寬鬆的貸款環境有關。去年以來監管多次出臺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援政策,小微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整體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相關的客群的貸款意願有所提升。

在此大環境背景下,陸金所投資者獲取和留存費用也從上年同期的2億元下降至今年二季度的1。69億元,降幅為15。5%。其下降主要原因是投資者收購渠道成本的最佳化。不過,業績方面陸金所理財業務的“存在感”卻在減弱。

陸金所的財富管理業務,主要是為中產階層和富裕人群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旗下財富管理平臺包括陸金所、陸國際(新加坡)和陸金所香港。截至2021年6月30日,理財業務註冊使用者總數從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4470萬增至4710萬。在陸金所平臺上投資超過人民幣30萬元的客戶在客戶總資產中的佔比從2020年6月30日的75。4%增至80。2%。

資料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陸金所的財富管理交易和服務費用收入4。07億元。儘管同比增速達到了39。9%,不過,從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來看,這一比重尚未突破10%,且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財富管理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7%、7%、5%、3%。2021年二季度,這一比重佔比進一步降至2。7%。

P2P產品存量規模趨零,陸金所靠什麼實現營收利潤兩位數增長?

加快財富管理板塊業務發展,近來陸金所在這方面的合作交流動態不斷。如5月底,陸金所控股旗下陸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與民生銀行香港分行宣佈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財富管理領域達成戰略合作。6月底,陸金所子公司陸金所國際(新加坡)與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Schroders)全資子公司新加坡施羅德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雙方將共同創新東南亞數字財富解決方案,以滿足該地區散戶投資者快速增長的需求。

陸金所控股董事長紀廣恆表示:“根據自身對監管意圖和行業競爭情況的分析,我們的業務重心將從數量增長轉向質量提升。”對於未來可能面臨的的挑戰,紀廣恆透露了三個原則:保持經營完全合規,為小微企業主和中產階級提供增值業,並透過技術進步促進的業務發展。陸金所相關業務的後續發展情況如何,值得繼續關注。

本文由《贛商》雜誌旗下新媒體·洞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