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陽光"將為"雙碳"開闢新路徑

以太陽能為動力,水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產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實現綠色、迴圈發展。蘭州新區液態太陽燃料合成示範專案,正將這一夢想變為現實。

“這個專案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醇3個基本單元構成。就是利用太陽能產生的電力,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先後完成電解水制氫、二氧化碳加氫,最終生產出被稱為‘液態陽光’的綠色甲醇。”日前,站在示範專案生產線前,蘭州新區石投集團高階技術主管李春新介紹。

“這一技術工藝並不複雜,其核心在於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團隊攻克的電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氫催化技術。”李春新說。

2019年,蘭州新區石化產業投資集團投資1。41億元,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合作,在蘭州新區啟動了這一示範專案。2020年1月17日,生產出60%的粗甲醇,邁出了“液態陽光”工業化生產第一步。

此後,中國石化聯合會組織召開科技成果鑑定會,由3名院士和12名行業專家組成的鑑定委員會認為:專案將二氧化碳作為碳資源進行轉化,首次將太陽能規模轉化為液體燃料,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全新技術。近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公佈2021年度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獲得一等獎。

“從基礎研究成果到工業應用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這一示範專案的成功投運,意味著‘液態陽光’合成技術已得到工業化驗證,具備大規模推廣條件。”李春新說。 甲醇是一種基礎化工原料,應用十分廣泛,也可作為燃料替代石油。

傳統甲醇以煤制甲醇為主,每生產1噸需要煤1。35噸,同時排放約3噸的二氧化碳。而每生產1噸“液態陽光”,不僅不排放二氧化碳,還能消耗1。4噸二氧化碳。

“目前,我國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約100億噸,其中,電力、冶金、化工等八大行業的排放佔了近一半,如將這些二氧化碳捕集合成甲醇,不僅每年可以減少50億噸碳排放,還可以生產30多億噸甲醇。透過碳的不斷迴圈,從而代替化石能源,實現綠色發展。”李燦院士說。

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和碳排放權交易的開展,液態太陽能燃料合成技術將為大規模利用二氧化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開闢新路徑。(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左玉麗 劉健)

【來源:甘肅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