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規模超20萬億,內幕被曝後一落千丈負債累累,政府為何不管?

關於股市,很多人會想到,股市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風向標。股市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間接或者直接地反應了國家經濟的好壞。同樣地,日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股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時日本的經濟。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發展迅速,GDP增速常年在兩位數。但是危機也不是沒有。日本的經濟發展並不是單單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上,而是更多地依靠金融手段來幫助經濟發展。而在金融領域,對日本影響最大的證券公司毋庸置疑是山一證券。

資金規模超20萬億,內幕被曝後一落千丈負債累累,政府為何不管?

當時的山一證券強大到什麼地步?在1987年的日本牛市中,山一證券抓住機會,不斷吸收散戶和各方實力的資金,不斷擴張,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山一證券的資金規模已經達到了千億日元。而更加讓人驚訝的是,山一證券吸收的資金數目超過了20萬億日元。

山一證券並不是單純的金融企業,也不是單純的證券企業,山一證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社會的毒瘤。從側面來看,山一證券促使了日本黑社會的發展,根據相關人員反應,山一證券在收益下降時,仍然堅持給日本黑社會分紅,希望透過這樣的途徑,獲得日本黑社會的支援。與此同時,山一債券還背離了企業的初心,不再幫助傳統企業,不再幫助日本的實體經濟,而是開始“搞關係”,不斷賄賂高階官員,幫助高階官員炒股等等。

資金規模超20萬億,內幕被曝後一落千丈負債累累,政府為何不管?

面對當時的山一證券,日本政府為什麼不管不問?事實上當時的日本政府也身處腐敗風雲中,很多政府官員和山一證券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另一方面也受到當時日本社會風氣的影響。

在廣場協議之後,日本政府面對一地雞毛,面對百廢俱興的日本經濟,雖然有機會另起爐灶,但是日本政府當時只做了一件事情:拆東牆補西牆,寅吃卯糧。日本政府為了支援實體企業,不斷降息,鼓勵百姓貸款。按道理講,老百姓拿到現金後,會去買些食物,去買一些日用品,然後再找工作,接著生活會慢慢步入正軌。但是當時的日本實體經濟確實不景氣,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老百姓不買賬。

資金規模超20萬億,內幕被曝後一落千丈負債累累,政府為何不管?

很多日本的居民在拿到補助後,轉身去了債券交易中心,去那裡購買股票。這是日本民眾自上而下的投機心理,這也讓山一債券有了做假賬的可能。但是紙肯定包不住火,市場上總會有人保持清醒。

比如說1997年,日本的一位記者開始寫文章揭露山一債券公司的種種不堪行為。從財務的專業角度,分析山一證券的現金流和種種不合理的操作。民眾看了不明覺厲,業內人士看了覺得確實如此,很多人紛紛決定出手。這麼一來山一債券的現金流瞬間斷裂。企業背上了鉅額負債。百年老店山一債券在這次經濟危機中終於日薄西山。

資金規模超20萬億,內幕被曝後一落千丈負債累累,政府為何不管?

如此體量的公司,日本政府卻選擇見死不救。其實日本政府並不是不知道山一債券倒閉後產生的影響,一旦它倒閉了,不僅會影響國民的生活,而且也打擊了國民的信心。但是日本政府這麼做的原因其實是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權威,從而希望山一企業能夠“自己結束自己”。

山一企業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為眾多業內人員唏噓的物件,也成為眾多金融公司的經典案例。所以說,實體經濟才是國民經濟的立身之本,過度地依賴金融來發展經濟,會破壞民生原有的和諧狀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