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清倉式減持,“AI晶片第一股”怎麼了?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詩昂 實習生 杜文婷)

結束果然是新的開始。剛實施完一次減持,寒武紀倆股東又要減持了,這已經是去年限售解禁以來的第三輪。

去年7月份以來,寒武紀收到6封減持計劃告知函,多個股東累計減持股份佔寒武紀總股本的6。13%,累計套現超19億元。但從減持價格區間看,多數並非高位減持。

實際上,在經歷上市之初的高光時刻後,寒武紀股價整體來看一路下行。今年3月因核心技術人員離職,更是不斷創下股價歷史新低。相較於歷史高點,截至7月28日總市值已縮水近八成。

對於股東的清倉式減持、股價的持續低迷,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於7月27日、28日多次致電寒武紀,但截至發稿時對方均未迴應。

在上證e互動平臺,投資者今年3月曾就股價提問,寒武紀稱,公司密切關注股價波動,近期公司披露的增持計劃是維護市值的切實措施之一。公司把全力做好主營業務和市場拓展作為穩定股價工作的核心,將爭取用更好的業績回饋廣大投資者對公司的支援與信任。

清倉式減持

清倉式減持,是“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正遭遇的。

資料顯示,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打造各類智慧雲伺服器、智慧終端以及智慧機器人核心處理器晶片。公司於2020年7月20日登陸科創板。

7月26日,寒武紀釋出股東減持計劃時間屆滿暨減持結果公告,顯示股東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合計減持股份數量佔公司總股本的1。35%。

這輪減持,是2022年4月21日披露的資訊。減持完成後,南京招銀持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79%,湖北招銀持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89%。

但減持行動遠未結束。僅隔了一天——7月27日,寒武紀釋出股東減持計劃公告,顯示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因自身資金需求,分別計劃透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寒武紀總股本的1。79%和0。89%。

公告資訊顯示,過去12個月內,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在2012年11月11日至2022年7月25日,分別減持所持寒武紀總股本的1。46%、0。73%,減持價格區間分別為48。21~104。92元/股、48。19~105。10元/股。

過去一段時間,減持寒武紀的股東並非只有南京招銀、湖北招銀這兩家。公告資訊顯示,2021年7月20日解除限售後,當年7月23日、7月30日、9月18日,寒武紀分別釋出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根據減持結果公告,古生代創投、智科勝訊、寧波瀚高、南京招銀、湖北招銀減持股份分別佔寒武紀總股本的0。97%、1。00%、1。82%、0。56%、0。28%。

2022年2月23日,寒武紀也曾遭遇近期的無縫式減持。當時,古生代創投、寧波瀚高、國投創業基金計劃減持。截至5月31日,寧波瀚高已累計減持股份佔寒武紀總股本的0。15%,古生代創投、國投創業基金尚未減持。

總體來看,過去12個月,古生代創投、智科勝訊(減持前合計持股4。54%),寧波瀚高、國投創業基金(減持前合計持股6。61%),南京招銀、湖北招銀(減持前合計持股4。87%)累計減持股份佔寒武紀總股本的6。13%,累計套現金額19。33億元。其中,智科勝訊已經將所持的1%股份全部減持。

對於股東的清倉式減持等問題,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於7月27日、28日致電寒武紀,但截至發稿對方均未迴應。

市值縮水近八成

從公開資訊看,寒武紀股東減持並非都在高位。

比如,湖北招銀在首次減持中,減持區間為56。97~105。1元/股,寧波瀚高、南京招銀減持大多也在這一區間附近。古生代創投、智科勝訊減持價位稍高,分別在89。00~106。49元/股、75。02~102。20元/股。

最近完成的一輪減持中,南京招銀、湖北招銀減持價格最低為48。19元/股,最高不超過67。2元/股。顯然,低迷的股價並沒有影響部分股東減持決心。

實際上,在經歷上市之初的高光時刻後,寒武紀股價整體來看一路下行。

從寒武紀釋出首個股東減持公告的2021年7月23日算起,截至2022年7月28日,已經跌去43。36%,最大回撤61。05%,其間還創下46。59元/股的歷史新低。而相較於上市後總市值1194億元的高點,截至7月28日已縮水78。89%。

值得注意的是,以近期寒武紀股價看,已經跌破了64。39元/股的發行價。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注意到,2021年8月,寒武紀釋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公司以65元/股的授予價格向641名符合授予條件的激勵物件授予720萬股限制性股票。顯然,這部分股權激勵已經出現浮虧。

股價低迷的背後,是寒武紀連年的虧損。

財務資料顯示,2017年度至2021年度,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81億元、-0。41億元、-11。79億元、-4。35億元、-8。25億元。

對於2021年虧損的擴大,寒武紀解釋稱,主要原因是為了確保智慧晶片產品及基礎系統軟體平臺的高質量迭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技術領先優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引進優秀人才、保持公司研發團隊穩定,在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大幅增長。

報告期內,寒武紀研發投入總額11。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83%。同時,因2020年底及2021年實施的股權激勵計劃,導致本報告期按歸屬期分攤的股份支付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1669。97%。此外,為完善銷服體系、積極發力智慧晶片市場推廣及生態建設,相關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58。98%。

此前,廣發證券研報分析稱,寒武紀虧損主要原因是仍處於商業化初期、營收規模不大、上游晶片製造環節成本上升、研發團隊的擴張以及員工薪酬的提升。隨著各大網際網路廠商加大晶片研發支出,晶片設計人才需求增大,增大了公司提升薪酬的壓力。

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加重股價低迷

今年3月,寒武紀核心技術人員的離職,無疑加重了股價的低迷程度。

3月14日,寒武紀釋出公告稱,核心技術人員梁軍因與公司存在分歧,已於近日為其辦理相關離職手續,離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就此事的影響,寒武紀稱,公司已經建立了完備的研發體系,形成了專業的研發隊伍,儲備了豐富的專利技術,梁軍的離職不會影響公司的技術創新,不會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但市場並未理會這一解釋。3月15日開盤後,寒武紀股價低開低走,報收66。02元,暴跌18。38%。這一股價,創下自2020年7月20日上市以來新低。此後,寒武紀股價一路下行,不斷創下歷史新低。

寒武紀招股書顯示,梁軍此前任公司副總經理、CTO。作為一名從業20餘年的晶片架構專家,梁軍在寒武紀總體負責公司的研發工作,總體領導研發團隊完成晶片設計與實現、晶片與板卡產品量產、基礎系統軟體研發等。“為公司多款晶片的研發和量產做出了突出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此前寒武紀核心技術人員包括陳天石、梁軍、劉少禮和劉道福4人,但在公司招股書及歷年財報中介紹“人才團隊優勢”時,僅提及陳天石及梁軍二人,足以表明梁軍的技術地位。

彼時,一位熟悉寒武紀早期情況的業內人士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梁軍當時從海思進入寒武紀時,帶了一些人過來。此後,在寒武紀創始階段進入公司的中科院計算所技術人員,先後返回了計算所。

“每個公司能上升進入核心技術團隊的人員,數量是比較少的,像(梁軍離職)這種變動,對公司架構或者業務,乃至對團隊沒有影響是不可能的,它後續的影響肯定會發酵,但影響有多大並不好說。”上述人士表示。

寒武紀曾迴應股價等問題

就公司股價低迷一事,寒武紀在與投資者交流時曾有過正面迴應。

今年3月30日,寒武紀在上證e互動迴應投資者提問時稱,公司密切關注股價波動,近期公司披露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管理層的增持計劃,體現了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是維護市值的切實措施之一。

寒武紀表示,公司始終認為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公司內在價值是市值的重要基石,也是公司長遠發展的有力支撐。公司把全力做好主營業務和市場拓展作為穩定股價工作的核心。公司堅持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研發策略,確保每一項技術創新都具有明確的目標市場及客戶,從而打通研發到市場的資源轉化路徑,透過向目標市場的頭部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靈活高效的技術支援服務,以點帶面推動公司產品在更多標誌性應用場景落地,爭取用更好的業績回饋廣大投資者對公司的支援與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紀是一家成立於2016年的年輕公司,在高速研發背後,其所面臨的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

寒武紀在2021年年報中稱,當前除寒武紀之外,在雲端智慧計算市場和邊緣智慧計算市場中,市場份額主要由英偉達等企業所佔據;在智慧計算集群系統市場,基於英偉達GPU產品的叢集佔據市場優勢地位。與英偉達等積體電路行業巨頭相比,公司存在一定競爭劣勢。在產業鏈生態架構方面,公司自主研發的基礎系統軟體平臺的生態完善程度與英偉達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產品落地能力方面,公司的銷售網路尚未全面鋪開,業務覆蓋規模及客戶覆蓋領域需進一步拓展。

晶片效能的比拼之外,生態基礎顯然是寒武紀友商的一大競爭優勢。在寒武紀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有投資者也就此多次發問。

對此,寒武紀表示,面對友商憑藉長久以來的經驗積累以及產品推廣已形成的較為完善的軟體生態,公司始終堅持研發與技術創新,持續迭代升級全系列產品及統一的基礎系統軟體平臺,向目標客戶提供優良的產品效能、日臻完善的軟體生態、貼身的客戶服務。

寒武紀表示,在未來將持續聚焦雲端通用要求高、大算力的場景,透過同時發力訓練和推理產品形成相互助力,持續迭代打磨產品,尤其是增強產品在自然語言處理、搜尋推薦等需求充沛領域的優勢,逐步擴大雲端智慧晶片市場份額。

而未來,寒武紀能否走出寒冬、撥雲見日,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責編:史健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