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時評」央行“縮表”如期而至,然後呢?

8月23日晚,央行更新了7月份的資產負債表資料,本次降準的影響也隨之一目瞭然。

從資料上來看,在降準置換MLF操作的帶動下,央行報表如期出了“縮表”的勢頭,而且幅度為年內最大。央行7月末總資產為38。05萬億元,為年內最低值,比6月末的38。98萬億元下降接近1萬億元。跨年來比,也僅略高於去年10月份的37。18萬億元。

從原理上來講,這個結果並不意外。細項資料顯示,央行資產端的“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科目下降9300多億,這是償還MLF所致;負債端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下降1。42萬億,“政府存款”增加大約4。39萬億。幾個科目的變化串聯起來,就是央行此前對7月初降準的完整表述——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於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

透過資料,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次降準的目標不在於推動信用擴張。7月份的降準,一部分資金償還MLF,導致資產負債兩端同步勾銷,成了此次“縮表”的直接原因;另一部分資金對沖了財政存款上升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幾項抵消之後,我們會發現商業銀行的可貸資金沒有太大變化,這也正是為什麼央行此前一再強調“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降準的主要目是“最佳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的原因所在。

同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央行7月份“縮表”的幅度比較大,但這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在收緊。因為我們國家的信用擴張主要還是透過商業銀行體系去實現,這和美歐日央行透過資產買賣直接影響市場利率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從7月份的貨幣信貸資料看,雖然信貸需求比預期要弱,但勢頭仍然平穩。也因為此,上週央行縮量續作8月份MLF的邏輯才更清晰。在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明顯下行的情況下,適當將價格中樞拉回到目標區間內,本來就是合理的考慮。

但央行此次的“縮表”,也為後續的擴表預留了空間。我們知道,下半年政策上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碳減排支援工具,而且市場預期大機率將透過定向再貸款的方式落地。從原理上來說,定向再貸款將導致央行資產負債表兩端同步擴張,現在所不明確的問題就是,後續整體的擴張規模將有多大。

回到貨幣信貸,昨天央行召開的形勢分析會釋放出了更多的訊號。央行行長易綱強調,要繼續做好跨週期設計,銜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貸工作,加大信貸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要堅持推進信貸結構調整,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促進實際貸款利率下行,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要繼續推進銀行資本補充工作,提高銀行信貸投放能力。

市場預期,這意味著後續可能還有降準。我們且拭目以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