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仲資本姚海波:屬於中國汽車產業鏈的機會才剛開始

在2022年提到姚海波,許多投資人和創業者首先想到的會是汽車產業。

無論自動駕駛還是新一代感測器,頭部企業背後總會有昆仲資本的身影。在文遠知行、速騰聚創等專案中連續跟投的風格,也讓昆仲相比其他早期機構有著更高的存在感。

最為人熟知的故事當屬小鵬汽車。與何小鵬相識於UC時代,從車庫創業起持續關注小鵬汽車,在爭議與質疑聲最大時完成投資,最終讓昆仲資本成為那一輪新造車競賽中為數不多的贏家之一。

拋開汽車產業近兩年的高光,姚海波在汽車產業中更多經歷的是不看好與冷遇。在昆仲資本開始出手的2016年,TMT和VR才是當時的主流,如今已成標配的AI甚至都還沒被吹上風口。

“在那幾年已經習慣於對中國汽車的看衰。”姚海波說,“歐美髮展百年的產業,不是創投邏輯能撬動的,類似這樣的話也聽了很多。

而從去年開始,包括二級市場在內的大量分析與研報中,一輪革命已到半途,產業將由創新轉向競爭的聲音開始佔據主流。

但姚海波告訴36kr,屬於中國汽車產業鏈的機會才剛開始。

落子在市場冰冷時

自2014年昆仲資本創立前期,汽車與交通就是姚海波關注的主要賽道之一。在當時,產業界在此的創新幾乎還沒有開始。為了解最新的技術,姚海波飛到美國,與停留在“手工”階段的創業者交流,到實驗室向學界的專家請教。

到正式扣動扳機投資小鵬汽車,他已在汽車領域研究了整整3年。

在那一輪新造車浪潮裡,小鵬一直不是更被外界看好的一個。甚至姚海波也承認,小鵬在當時看來是一個未必勝率很高,但倍率足夠的投資決定。

更多時候,姚海波傾向於找到細分領域的第一和唯一,以對人和技術的判斷找到更高的勝率。文遠知行、速騰聚創等後續發展迅速的專案,都是這一邏輯下的投資決定。

在那個時間點,對汽車領域創新“冷漠”的不只是投資圈。面對技術產品尚未成熟的創業公司,大部分主機廠都面帶疑慮,有開放態度的屈指可數。

在速騰聚創的產品還沒實裝上車時,姚海波就帶創始人邱純鑫與何小鵬交流。在視覺+毫米波為主流的當時,即使是開放度更高的新勢力,也很難在初期就考慮尚未成熟的新技術。

面對產業端新技術的遇冷,昆仲資本對汽車創新的堅持更多來自於對未來的判斷。參與過08年開始的第一波新能源車發展的姚海波,見到過國家政策推動下產業的發展速度。他和整個昆仲資本團隊都相信,電動化與智慧化的汽車是未來的必然。

回顧從冷市場“熬”到風口的幾年,姚海波也找到了早期投資在汽車這一超複雜產業鏈中發揮作用的生態位與原則:要比產業鏈更早,尋找可能被卡脖子的技術,以及在外界無數唱衰的聲音下,對下注領域的篤信。

出海?泡沫中的大機會

出乎所有人意料,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在今年超過了20%,比國家的政策規劃提早了整整三年。

在二級市場,新能源車概念所附帶的股價更加激進,萬億市值和200倍PE都已不新鮮。

作為激進看多者的姚海波也承認,短期內市場湧入了部分非專業資金,行業也在部分領域存在泡沫

目前,大到上游的鋰礦資源,小到動力電池內的隔膜、電解液所有新能源車可能涉及的產業鏈都已被充分掃描。

一個支持者甚多的觀點是,隨著大資金入場和新勢力淘汰賽過半,在汽車與智慧交通領域,早期投資的視窗已開始慢慢關閉。

但姚海波對此並不認同。在他看來,無論整車還是零部件,中國汽車產業鏈在海外仍然有巨大的機會。

從美國、日本、韓國等地的汽車產業擴張史來看,具備高質低價比較優勢的時期,是將產業鏈全球化的黃金期。未來十年,有能力將智慧體驗“下放”到平價車型上的正是中國。

在歐洲,新一代年輕人對智慧化體驗的需求正在迅速提高。但當地市場所能提供的低價位產品,卻難以提供符合年輕群體期待的體驗。

在一些分析報告中,歐洲的下一個“爆款”車型應當是一輛只需幾萬歐元,卻能提供高度車機互聯體驗的小型化產品。

從產業鏈發展速度、製造能力、成本控制等角度看,這一輪機會都可能屬於中國。

“如果侷限在在國內,一波創業風口確實已經關閉。”姚海波說,“但海外的空間遠高於市場想象。”

百年產業的持續革新

從一級市場投資的視角看,姚海波認為未來幾年將是商業化落地密集的時期。

享受幾年高光後陷入“落地難”質疑的無人駕駛賽道,可能即將在近期開始加速。儘管robotaxi看上去仍然遙遠,但在無人bus、智慧礦山等特定場景下,一些公司已具備超預期的商業化能力。據姚海波透露,部分企業有望在今年實現數億級別的營收。

而在景區掃地車、觀光車等更細分的領域,儘管在產品和商業模式上並不夠“顛覆”,鋪開速度也已超過大部分人的預期。

而對於投資標的,姚海波仍然認為存在屬於早期的創新機會。現在已實裝上車的技術,未必會是最終的答案。

“在已被充分關注的感知層,毫米波或鐳射雷達也未必是最優解。”姚海波說。“整個產業都在探索,下一代可能的技術方向會是什麼。”

除了出海與感測器,車身和新材料也是近期姚海波關注的重點。不只是因特斯拉而大受關注的車架一體成型,基於更高鋁合金/碳纖維含量而帶來的車身輕量化,可能將會是在電動車減重的剛性需求下的又一輪風潮。

相比於六年以前,姚海波認為智慧交通的投資環境已變得更好。在當時,願意向創新型供應商開放的主機廠僅有個位數。而在2022年,創新型的產品和技術幾乎不用再擔心被下游忽視。

在中後期階段,產業資本所帶來的資源優勢也在為大量創業公司提供加速度。對身處早期的昆仲資本來說,這是一個可以專注挖掘創新的時間點。

“智慧汽車的發展剛剛不到十年,站在未來看,方向盤、儀表盤、螢幕可能都不會是現在的樣子。”姚海波說,“在半導體和新材料等基礎領域停止革命前,汽車產業永遠有新的機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