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值太高未來漲幅就變小?基金投資中還有這些指標誤區!

最近兩年的

基金

行情不錯,不少投資人都變成了“基金愛好者”,還有很多新基民躍躍欲試。在挑選基金的過程中,很多人也學會了根據指標自己挑選基金,比如看

業績

、看基金經理、看持倉等,但是也有投資人發出靈魂拷問:

道理懂了那麼多,為什麼依然做不好投資這件事?

選基金需要了解很多,但是這麼多的資訊中也要分清“必須”和“沒必要”,投資不理想,也可能是因為看錯了重點。

  淨值高≠漲幅少

在基金偏好上,有的投資人喜歡新基金,因為它價格低。有的人喜歡老基金,因為它過去業績優秀。其實這些,都沒有必然的關聯。

在前面的內容中,我們曾提到,基金的淨值上漲,跟股票的價格上漲邏輯不一樣,基金的本質是一籃子股票,股票的價格上漲可能存在估值泡沫。但是基金上漲,源於優秀的基金經理調整持倉結構、倉位高低、個股選擇等操作,力爭讓

基金淨值

持續創新高。所以理論上來說,如果可以持續保持良好的運作,那麼累計淨值可能是沒有上限的。

舉個例子,假設投資人有1萬元本金(不考慮任何費用支出的前提下)購買淨值只要1元的A基金,買了1萬份,當A基金淨值從1元漲到1。2元,那麼賬戶資產就變成了:1萬份*1。2元=12000元

假設投資人的1萬本金,購買了淨值為5元的B基金,買了2000份,當B基金淨值從5元變成6元時,他的賬戶資產為:2000份*6元=12000元,資產同買A基金相同。

所以說,

淨值的高低,跟未來回報,沒有必然關係。

  看業績≠看排名

在評估基金業績的時候,很多投資人首選就是

基金排名

。基金排名是對短期業績的總結,只是基金在某個階段的表現,可能是因為基金標的優秀,也有可能是趕上了市場風口。

排名靠前只說明過去這段時間某隻基金表現不錯,但是對於未來業績的延續性,關聯不大。即使看排名,也應該關注基金的長期業績,除了近半年、近一年,拉長期限到近三年、近五年這隻基金表現如何,都是應該關注的。

另外,基金的排名和漲幅也有分類,比如股票型和債券型,投資策略都不盡相同,必然的表現差異也非常大。匹配自己的投資需求,合理對待投資預期。

很多投資人買基金,是因為聽說“它漲了”。漲了只是結果,結果並不是對未來的承諾。基金不能只看一時漲跌,它是一款長期投資品種,投資基金不要只想著根據一時的漲跌達到預期回報,而要具備長期主義思維,注重長期持有。

  規模大小≠回報高低

規模大小,跟實際的回報,也沒有必然的聯絡。有人擔心基金規模太大,基金經理不好管理;有人擔心基金規模過小,會有清盤風險。這些,都沒有太大的必然聯絡。

基金經理擅長行業的總規模,相對基金的規模來說,更為重要。

比如基金經理擅長領域是科技(資訊科技)、大消費、網際網路、醫療保健等萬億企業常見的行業,有能力在大企業中發現投資機會,那麼規模大小都不會影響投資難度,只需要關注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即可。

基金經理並不是靠高買低賣獲得的收益,他們更多的是看好企業的增長,如果底層邏輯沒有問題,並不會被規模大小所困。誠然有將追漲風格發揮到極致的基金經理,也很容易吸引以“業績擇基”的投資人,規模擴大非常容易。但是隨著資金量大後基金經理追漲難度加大,業績也就慢慢走向均值迴歸之路,業績慢慢變平凡也是自然現象,對於追求長期投資的投資人來講,並不友好。

所以說,基金規模大小與回報的高低並無直接關係,

應該更關注基金經理的能力圈。

挑選基金的時候,淡化一些指標對自己的影響,也很必要。(文章來源:

浙商基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