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存款達多少?才相對於每月多一份3000元的“工資”?

2021年3月,國家統計局釋出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比上年增長2。3%,這是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我國的經濟保持著持續發展的勢頭,人民的收入都在增加。

在銀行,存款達多少?才相對於每月多一份3000元的“工資”?

雖然收入變多,但社會的消費水平也隨之提高,“錢”的重要性越來越不可忽略。沒有錢,我們沒法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買單;沒有錢,我們也不能和朋友一起聚餐遊玩;沒有錢,衣食住行都沒有了來源。可以說,沒錢寸步難行。

在各種社交網站上,我們會發現高收入人群似乎特別多,月入過萬似乎是一件特別輕鬆簡單的事情,甚至月入十幾萬的都大有人在。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很多人開始做兼職或副業。有的人選擇直播,也有的人選擇做自媒體,這些都屬於“主動收入”。除了“主動收入”,還有“被動收入”。那麼,什麼是“主動收入”,什麼又是“被動收入”呢?

在銀行,存款達多少?才相對於每月多一份3000元的“工資”?

主動收入

所謂主動收入就是用時間來換取金錢,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必須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獲得。就像你有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你去上班,耗費了你的時間與精力,你就會獲得“工資”。這是一種即時收入,工作就有錢 ,不工作,立即失去收入,是一種“臨時性收入”。

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收入方式。但主動收入最大的缺點就是他的“臨時性”,即我們一旦因為各種原因停止工作,就會立即失去收入。無論是生病、受傷導致身體無法工作,還是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等因素,一旦我們失去了用時間交換金錢的條件,我們的收入就隨之失去,沒有任何保障。

在銀行,存款達多少?才相對於每月多一份3000元的“工資”?

因為主動收入是要用“時間”去換“金錢”,所以我們無法同時擁有時間和金錢。工資越高的人通常會越忙,甚至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由此可見,主動收入的弊端還是很明顯的。

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同主動收入相比,它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自由性。

例如,你有一套房出租,每個月的租金就是你的被動收入;你的車租給朋友或車行,每個月的租金也是。除此之外,遺產、版稅以及基金和股票帶來的收入也屬於被動收入。

在銀行,存款達多少?才相對於每月多一份3000元的“工資”?

同主動收入相比,被動收入才是每個人的理想目標。主動收入只能為你帶來被動人生,被動收入卻是主動人生的必要前提。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也擁有被動收入,那就是銀行的利息。雖然銀行利息相比其他理財方式來說,收益較少,但是它勝在比較穩妥安全,沒有股票那麼大的風險。

那麼我們在銀行存夠多少錢,才能相對於我們每個月有一份3000元的“工資”呢?

在銀行,存款達多少?才相對於每月多一份3000元的“工資”?

存夠130萬就能每月收入3000元

如果每個月什麼都不用做就有3000元的進賬,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輕鬆很多,在消費水平較低的小城市裡,甚至可以滿足一個人基本的生活消費需求。

根據各大銀行2021年最新公佈的利率來看,活期存款的利率在0。3%左右浮動,這個利率太低了。但如果是存定期3年或5年,那麼利率就會大幅度增加。

各大銀行的三年定期的利率是2。75%左右,按這個利率算,我們的存款要達到130萬元左右,就可以每個月自動進賬3000元了。

在銀行,存款達多少?才相對於每月多一份3000元的“工資”?

這個數額確實比較大。但是如果我們有130萬到銀行去儲蓄,利息會更高,百萬金額的三年定期利率可達到4%左右。因為100萬以上的儲戶是大客戶了,屬於銀行的VIP,我們的存款可以有效地幫助銀行實現每年的KPI,我們甚至可以和銀行去談利息,可能會得到更高的回報率。

當然,如果有100萬的存款,我們也可以選擇其他的理財的方式去增值,例如去買房或股票,或者購買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正如那句老話:“人不理財,財不理你。”存入銀行只是一種風險較低的理財方式。

在銀行,存款達多少?才相對於每月多一份3000元的“工資”?

不管怎麼說,如果我們有130萬的存款的話,省著點花的話,我們的利息就足夠我們安度餘生了,相當於每個月銀行發給我們3000元的工資,而存款本身可以用來抵禦一些未知風險,這樣的生活聽起來是不是也不錯。

為了實現下半生的財富自由,我們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先掙夠一百萬 !透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讓我們的下半生輕鬆一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