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華熙董事長被“舉報”的老黃曆,“低價收購”真相究竟如何?

10月27日,登陸科創板三年的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688363。SH)宣佈了最新的大額解禁訊息,1。017億股限售股於11月7日起上市流通,佔公司總股本的21。13%。

一週後就有媒體報道稱,

在2020年華熙生物限售股解禁前4個月,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以低價強制“收購”了華熙國際員工手中的股票(合夥份額),並賺取數億元差價。

根據山東證監局工作人員此前的迴應,這並非趙燕首次因“低價收購”一事被舉報。早在2020年,就有華熙國際前員工因持股被以90元的價格“收購”一事向山東證監局舉報,山東證監局也還曾向趙燕發出關注函。

在百億市值將解禁的敏感時間點,兩年前的“舉報”舊事被重提,低價收購是否屬實?強買強賣是否存在?鈦媒體App就此展開調查,試圖還原這起風波背後的細節,以迴應市場關切。

“低價收購”,舊事重提

華熙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熙國際”)是這起風波的源頭所在。

趙燕最初在資本市場獲得關注是因為地產業務,華熙國際是其控股的地產板塊業務,而華熙生物則是她在2000年開始進入並加大布局的玻尿酸產業。

2017年11月,華熙生物以16。3港元的價格從港股私有化退市,並開始醞釀A股IPO。曾經的地產大亨趙燕也將重心轉向了華熙生物,同為手下產業,由趙燕完全控股的華熙國際多次出現在華熙生物的上市招股書中,其中就涉及到由華熙國際控制的四家員工持股合夥企業參與華熙生物增資認購的部分。

股權結構方面,趙燕直接或間接持有華熙國際100%股份,華熙國際間接持有華熙昕宇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華熙昕宇”)33。20%的股份,而趙燕正是透過華熙昕宇持有華熙生物58。93%的股份。據瞭解,兩次“舉報”趙燕的均是華熙國際的前員工,且均為同一(批)舉報人。

根據招股書,2018年6月,華熙生物註冊資本增加至4。3億元,

其中天津潤美、天津華繡、天津熙美、天津潤熙四家合夥企業分別出資2501萬元認購0.32%的公司股份,合計出資551.49萬元認購551.49萬股,持華熙生物1.28%的股份,認購價格是18.13元/股。這部分股份的限售期為自華熙生物上市之日起的12個月。

認購了股票(合夥份額)的華熙國際在職員工李解告訴鈦媒體App,

“當時也不太有概念,就跟(華熙生物)香港上市的股價做對比,很多人認為這個價格(18.13元/股)有點高了,風險比較大,據我所知有很多人沒買。”

圖源自華熙生物招股書

鈦媒體App梳理招股書發現,

共有79位華熙國際員工以這個“有點高”的價格成為了華熙生物的原始股東,個人出資金額最低為10萬元,最高為805萬元。

出乎意料的是,2019年11月6日,華熙生物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47。79元/股,較華熙國際員工早期的認購價格已經上浮181。3%。

按時間推進,在2020年11月6日,上述551。49萬股股份就可以在公開市場買賣。不過,在解禁之前的2020年7月,華熙國際控制的員工持股合夥企業提出一個股份轉讓計劃,參與認購原始股的員工可與公司簽訂協議,以90元/股的價格轉讓手中的股份。

與此同時,合夥企業也提出,員工還可以選擇持有到解禁之後一次性賣出,或者在未來5年內分批減持。

據鈦媒體App瞭解,一般持股平臺的員工要減持手中的股票,即合夥份額,一是由公司出面減持,再以分紅方式配給員工,二是由大股東回購員工手中的合夥份額。鑑於第一種方式涉及公開交易,複雜且容易給二級市場傳遞負面訊號,回購是大多數公司會選擇的處理方式,回購價格也就尤為重要。

在華熙的這起提前回購中,90元/股的價格並不低,相較於最初的認購價格已經上漲396。41%。但是,隨著玻尿酸產品的走紅,過去兩年,醫美概念持續爆發。華熙生物股價在2020年11月6日解禁當天開盤報161。11元,並在那之後一路上漲,最高站上313元。

回過頭來看,90元/股的價格確實低了,但站在兩年多前的時間節點,這麼想的人並不多。

“舉報”門背後的真相

作為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的員工之一,李解的想法是先止盈。他說:“最初想著翻一兩倍就行,

但90塊的價格已經翻了5倍,遠遠超過了我的心理預期,

也超過了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怕解禁訊息出來股價又回落,當時有很多人簽了轉股的協議。”

李解當時出手了一大部分,另外留了一小部分在接下來的5年內分批減持。

另一位在職員工張淼選了方案二,“當時想著換學區房,所以打算搏一把,也就沒關注轉股的事。”李淼在股票解禁後一次性賣出了所有持股,賣出價格在150元左右。張淼入職華熙國際是時間是2015年,李解是2017年底,二人至今仍在華熙國際工作。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趙燕當時以生計為條件要求員工低價轉讓股份,否則員工要麼被免職,要麼公司只發放一千餘元的基本生活費,到解禁日後,公司GP也不會幫助持股員工減持。顯然,這與前述兩位在職員工的近況頗有出入,他們也表示,沒有聽說過報道中提及的情況。

三套“退出”方案,在職員工“現身說法”,強買強賣似乎不能成立。

另一個引發高度關注的點在於報道中提到的——“趙燕以2億元收購了員工手中價值8。8億元的股票”。

接近華熙生物的知情人士稱,提前“收購”華熙國際員工手中股票的計劃提出時大概在2020年5月,計劃落定執行是在7月。兩個月的時間差,華熙生物股價從90元上方漲至140元左右,到2020年11月6日的解禁交易日,其開盤價又漲至161。11元。在這三個時間點,79位華熙國際員工手中的股份分別價值約4。96億元、約7。72億元、8。89億元。

也就是說,

即便所有參與認購的華熙國際員工悉數簽訂提前收購原始股的協議,“2億元收購”的說法也與實際情況不符

,而大股東從收購中賺得的差價也在隨市波動,以當前華熙生物110元上下的股價來計,這一差價嚴重縮水。

不過,本文提及的媒體報道原文已經刪除。

就舉報事件,山東證監局工作人員此前回應媒體稱

,“投資者之前的舉報,山東(證監)局已經辦理並答覆(舉報者)了,近期的舉報正在辦理當中。”

有接近華熙生物的知情人士告訴鈦媒體App,山東證監局此前已就舉報和調查結果出具關注函。華熙生物董秘稱,山東證監局的調查從2021年5月持續到2022年4月,結果沒有問題,“關注函是一種常規的提醒方式,不構成義務,不存在違反信披規定的情況。沒有披露,是因為調查結果沒有問題。”

董秘強調,

這起事件中的買賣行為在股票鎖定期內,且是員工持股平臺內部的份額調整,並不涉及華熙生物股票買賣。

他說:“華熙生物包括控股股東都沒有違法違規,公司經營一切正常,不存在應披露未披露事項。”

穿越2021年的增長大年後,醫美概念在二級市場遇冷,寒氣首先侵襲頭部企業,華熙生物自去年7月股價站上高位至今再未有新的突破。連日來,在多重利空訊息的疊加影響中,股價數日都徘徊在110元下方。

直到11月15日,華熙生物股價反彈上升,收漲4.94%,報111.75元。

(文中李解、張淼均為化名,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丨楊亞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