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光伏電池企業「脈絡能源」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凡創資本...

鈣鈦礦光伏電池企業「脈絡能源」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凡創資本...

近日,

鈣鈦礦光伏電池企業「脈絡能源」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新思創領投,凡創資本、高捷資本、國華三新等跟投。

廣東脈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於2022年8月3日,是一家鈣鈦礦光伏元件研發、生產與製造企業,由暨南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孵化,首屆院長麥耀華帶隊組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中試線建設、相關裝置採購,並繼續進行更大尺寸、更高效率產品研發。

鈣鈦礦最有望成為下一代光伏電池材料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釋出《2022年世界能源轉型展望》呼籲,如果世界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併到2050年實現全球電力結構完全脫碳目標,必須加快向清潔能源的轉型。到2030年,全球需要 65%的電力供應來自可再生能源,高於2019年的26%。

在此背景下,光伏產業成為受政策支援力度最大的領域之一,要實現上文中的碳中和目標,

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30年,光伏裝機需增加到5,221GW,到2050年,該資料增加到14,036GW,預計我國未來每年裝機量將在75GW以上。

過去十年間,得益於政府政策和補貼的強力推動,光伏度電成本下降80%以上,目前已實現與煤電平價上網。現如今我國光伏產業擁有最大的裝機市場、最大的產能產量供應、最成熟完善的生產技術和供應鏈體系,光伏已成為我國少有的形成國際競爭優勢、端到端自主可控的“彎道超車”新興產業。同時,在新技術迭代方面,光伏亦是我國科研界和產業界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而鈣鈦礦正在成為業界公認的光伏產業下一代技術路線。

目前主流光伏技術是基於單晶矽的PERC路線及基於晶矽體系衍生的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HJT(異質結)、IBC(交指式背接觸)等,其產業化光電轉化效率已逐漸接近晶矽極限(29。3%),而鈣鈦礦擁有更高的理論光電轉換效率(單結31%、疊層45%)、更短的工藝流程、更低的裝置投入和生產成本。

團隊兼具研發能力與產業化經驗,曾四次獲得鈣鈦礦元件認證最高效率

瞄準鈣鈦礦行業的巨大機遇,2022年8月,麥耀華創立了脈絡能源,專注於新一代光伏材料鈣鈦礦光伏電池的研發與生產製造,未來計劃先後應用於室內光伏、 BIPV 及地面電站領域。

麥耀華現任暨南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副主任,SEMI(中國)光伏標委會核心委員,曾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200+ 篇,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20+項,申請專利50+項(發明30項),並在多個光伏領域國家級工程中心和技術委員會擔任技術委員。

此外,麥耀華還具有豐富產業經驗,其早年曾任國內知名薄膜光伏公司天威薄膜(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旗下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TO。從業期間,麥耀華幫助公司搭建百MW級產線,對產業化過程中的產品開發、工藝匯入、質量保證、效能/產能提升和成本降低有著豐富的經驗。

麥耀華有著近10年的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發經驗,帶領的課題組在室外剛性、室外柔性、室內剛性、室內柔性的單結鈣鈦礦元件研發上,4次獲得由國家光伏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認證的轉化效率世界紀錄。團隊亦有疊層技術儲備,待時機成熟時進行產業轉化。

關於材料的大規模產業化製備,團隊透過原位生成核殼結構鈍化表介面缺陷態、特殊新增劑配方抑制晶體不可逆降解等方式以增強材料穩定性;透過連續性狹縫塗布印刷、預結晶控制等工藝和特殊的背電極材料等降低生產成本,並使得產品在大面積、批次化製備的同時保持有競爭力的光電轉化效率;同時,團隊透過納秒鐳射加工技術提升元件的幾何填充因子,減少死區面積,透過低溫封裝技術提升了鈣鈦礦元件的壽命和長期可靠性。

本輪融資後,

公司將落實中試線搭建和小面積元件的試生產,以進行技術開發和量產工藝驗證,並計劃在明年底完成1mx2m大尺寸百MW級鈣鈦礦光伏元件生產線的搭建。

關於本輪投資,凡創資本表示:

“對於鈣鈦礦材料,當下學術界和產業界均保有極高熱情,我們堅信其相較晶矽材料更高的潛在光電轉化效率和產業化方面連續性、低成本製備的特殊優勢將助力鈣鈦礦在未來的光伏材料中佔據重要席位,但前提一定是補齊大規模製備轉化效率低下和壽命上的短板。目前正是資本助力鈣鈦礦材料產業化突破的關鍵節點,我們有理由認為,麥老師團隊的研發技術儲備和產業化經驗積累有望率先突破上述掣肘,憑藉自身優勢在賽道玩家中脫穎而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