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政府引導基金都搞起狼性文化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融資中國

政府引導基金在忙什麼?

“搶人、搶專案。”王洪華直言,“真的到了搶的地步,在內部,我們提出了狼性文化,不能坐以待斃,要主動出擊。”

王洪華是一家華中地區引導基金的投資人,“現在不僅要投專案,更要挖專案,讓專案落地到本市。”

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轉移的背景下,政府引導基金為了引入更高質量的專案,正在開啟一場搶人、搶專案、搶稅收之戰。

防人才流失、防科技專案外溢、防地方挖角。“我們開始搞三防了!”

“一邊截胡、一邊防溢”

6月,銳磁電子的創始人劉明已經和南方某個城市達成了合作意向,這家主要做高階軟磁材料和高階電感器件的企業,準備將專案最核心的高階軟磁材料落地在該城。據劉明表示,該地政府非常重視,也允諾了非常優厚的扶持政策。

也就在同一時間,陝西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首批科創種子基金管理人之一——灃西基金與劉明有了初次接觸。“灃西基金基金團隊對新材料產業的深刻理解、專業的投行服務、完善的綜合賦能和高效的執行力,解決了我們現階段面臨的諸多關鍵問題,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留在秦創原總視窗,落地在灃西新城。” 劉明表示。

作為北部內陸城市,陝西近幾年在硬科技、軍工等專案方面開始崛起,讓不少VC/PE紛紛到訪。一邊培育硬科技之都的環境,另一邊也要防科技外溢。

對於這一專案,灃西管委會也高度重視。新城管委會主任陳默與劉明教授座談時表示:灃西新城將全力做好專案服務和政策支援,強化各類要素保障,不斷最佳化配套服務,希望雙方深入交流,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的合作典範,帶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發展壯大。

一邊截胡,一邊防溢,已經成為政府引導基金服務的標配。

此前,廣州某基金也曾這樣截胡了一個專案。“專案一開始就是在廣州,但是隔壁深圳給出了更好的條件。”該基金負責人鍾銘對融中記者表示,“為了把專案搶回來,我們特意去走了個後門。”

當時,該基金投資了這一專案的某個主要客戶,不得已,鍾銘找到了這個客戶,希望這個客戶能幫忙“說說話”。走後門成功幫助該基金拿到專案份額,後期又透過不斷的產業賦能,最終幫助專案在廣州落地。

“在直投時,我們希望不僅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而是依靠自身的產業資源,幫助專案落地,起到招商引資的作用。”

“背在身上的考核邏輯一直在變化,一開始對我們的指標是數量、金額,後來強調返投和落地的專案,到了現在,即便是賺了錢的基金,還得看看團隊主動拉專案的能力。”華北某家引導基金投資經理董陽表示。

越來越複雜的考核指標,讓地方引導基金也在求變。

“一邊截胡、一邊防溢”

從設立目的看,地方政府引導基金並不執著於財務回報,能將錢投資到本地,將專案落地到本地才是當前引導基金最大的目標。

2022年上半年,全國有超40支財政出資規模百億元以上母基金設立,涉及至少19個省、直轄市,一時,加碼設立大額政府引導基金風靡全國。

但從成效看,並不如人意。

有機構募資負責人坦言,一些地級市的引導基金明確表示一定要引來指定數量的企業,並且附加的條件很多,反投比例都不做首要考慮了,直接要求拉明星企業過來。直接拉企業,這對於GP而言,其實很難接受。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或者是小縣城基金,沒有明顯的支柱產業,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今年,南部某地因政策利好迅速崛起,相伴而來的是不少引導基金優惠政策,但VC/PE還沒落地,房價先漲了一波又一波。“說實在,這個地方沒有支柱產業,如果就是旅遊資源,我們在投資上很難捕捉標的。” 董陽表示。

這樣類似的問題不小。

去年,一些縣級市基金動輒放出百億規模,吸引VC/PE,但來的大多數都是不知名的三流機構。“這個結果很正常,大機構在募資時還是有選擇的。相反,越是急於募資的小機構,才會要這類帶著枷鎖的錢。” 董陽直言,“小縣城,沒有產業,光憑几個投資機構去有什麼用?”

雖然政府引導基金都希望成為下一個“合肥”,但在部分資源匱乏或產業薄弱、單一的地級市,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套用省、市級的引導基金“大綱”,大機率將是“虎頭蛇尾”難以真正落地。對於真正落戶的企業來說,配套、產業鏈是必須要納入考慮的問題。

引導基金明確要求GP:你得帶來明星專案

政府引導基金之間也在競爭,最近上海國際生物醫藥週上,簽約了5名生物背景大牛。越來越多的政府開始放出更多優惠的條件。

以深圳為例,近年來深圳頻頻出招引才、留才、用才,為本地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資料顯示,2021年,深圳新當選兩院院士4人,新增全職院士20人,總數達74人;31人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最近又一網紅科學家追夢深圳,成為創業大軍中的一員。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佈,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她表示,希望深圳醫學科學院不僅能夠產生若干原創的科研突破,還能去探索一個科學合理的機制,在保障科研人員術業有專攻、專注於科研的同時,可以有效幫助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

除了搶人才和專案,近幾年,吸引VC/PE落地,也是各地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邏輯很好理解,VC/PE帶著資金入駐,投入到當地專案中,繁榮經濟,築巢引鳳,是四兩撥千斤之舉。

但從現實看,一線城市的吸引力更強。

一方面,一線城市的財政資金更加雄厚,透過政府引導基金的支撐,幫助VC/PE解決募資問題。王洪華直言,“有的地方引導基金,為了解決GP募資難的問題,還會多級出資。“比如市級引導基金有出資上限規定,那麼他們會牽線省級引導基金共同出資。這樣一來,GP社會層面募資壓力就得到緩解。

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地方財政有結餘。一些實力不太雄厚的地級市雖然也想快速發展引導基金,但從資金層面就很難匹敵,尤其是當前,政府財政較為緊張,很難有餘力去支援創投行業。

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創業環境更佳。雖然今年以來,縣級百億基金頻出,但並不能吸引一線GP到來,地方引導基金一定要深度分析當地的優勢產業鏈,尋找產業鏈環節較長、總體產值較大、具備引進條件的若干產業鏈,專注挖掘產業鏈上下游的典型企業與周邊配套企業,建立獨特的資訊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

只等著VC挖掘,是等不來金鳳凰的。

還有一方面,一線城市政府公信力更好、履約能力更強。

據媒體報道,國內有一些地方出現了難以按時兌現在人才引進之初承諾的優待政策的問題。

而在投資行業也是如此,早在幾年前,華北某地曾允諾只要投資機構到當地開設辦公機構,就給予稅收優惠。但投資機構完成約定後,稅收優惠卻遲遲不見動靜。

這導致很長一段時間,該地在發展股權投資行業時被打上不誠信、不合作的標籤。

雖然有意放出優惠吸引人才和資本,但是說了不算,最後受傷的只有地方信譽。

引導基金明確要求GP:

為了更好的服務GP,吸引頭部VC/PE,業內一些專業的政府引導基金早就開始做起了“乙方”。

“2018年,市場化的投資機構都進入募資難的狀態,我們自己條件不算好,只能變相幫助GP募資。”華南某引導基金負責人譚偉告訴融中,“我們和當地開發區基金合作,雙方出資達到40%,以緩解募資難的問題。”

而為了加快投資決策、出資速度,該基金將工商、註冊等流程進行打包服務,打通了綠色通道,做了很多一站式服務工作。最顯著的效果就是,“GP團隊來一次就行,第二次派個代表來簽字就可以,不必為了各種繁瑣的環節反覆折騰。”目前,從子基金GP申報到批准,能夠控制在3-4個月中。

而在直投上,政府引導基金團隊更是親自上陣,去外地挖專案。

“企業只要落地,就是一輩子的事。所以他們去每個地方投資都相當慎重。”譚偉直言。

為了落實建廠事宜,企業會反覆派出團隊到當地進行考察。座談、選址、商務談判,這一過程動輒就是2、3年,“真不是請企業到當地吃幾頓飯就能談妥。”

“我們在反覆的溝通和談判中,就充當牽線搭橋的人,企業需要對接產業上游材料,我們就找當地國企對接材料;他們要對接什麼部門,找發改委、工信局、科技局……,或者哪個園區、哪家企業,我們都能第一時間幫助其對接。”

今年以來,各地積極釋放基金利好,安徽總規模2000億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重慶目標400億產業投資基金、江西註冊600億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湖北整合設立500億母基金、西安連設兩隻合計150億引導基金等事件。

儘管規模在不斷增加,對於GP來說,地方政府的金融環境、法律環境、自然環境、政府效率、開放程度、信譽度等因素越來越重要。這些因素關係到基金能否順利投出去,能否吸引到真正優質的GP。

“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已經是各地方著力打造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此前,接受融中採訪時,榆煤基金總經理秦笙總結,當前,地級市引導基金雖然如火如荼,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挑戰不小,設立之初沒有制定清晰策略,很有可能產業、收益兩頭不靠。秦笙指出,地級市產業單一或薄弱的地區,可以優先考慮“自主管理模式”;地級市產業基礎相對豐富的地區,可以優先考慮“母基金模式”。 “採取母基金模式,不可生搬硬套,實現目的為前提進行突破創新。” 秦笙表示。

秦笙表示,政府引導基金一定要明確投資目標並且統一投資標準。“到底是紓困基金?還是要收益?如果方向不明確,投資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除了目標和方向,更重要的是人才。

即便是一線城市的引導基金,人才流失問題也一直存在。原因在於,引導基金大多數還是國企或體制內單位。在薪酬搭建方面,遠遠不如市場化機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少引導基金都在設立直投基金,一些國企性質的產業基金也紛紛推進混改和體質改革。加強團隊持股,提高薪酬,這才是吸引人才的根本。

(王洪華、鍾銘、董陽、譚偉為化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