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LP,滿足1000萬的起投,卻發現光有錢不行

做個人LP,光有錢是不行的。

近日浙江Y市的X女士,向我講述了在作為個人LP投資時遇到的種種遭遇。“我已經體驗到,作為個人LP有點勢單力薄。”X女士說。

一家投資機構的風控總監告訴我,作為地方上的中型機構,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只要是合格投資者都會接觸,不過陌生的LP沒有投資案例,一般情況下還是建議透過私人銀行,或財富管理機構等渠道,單打獨鬥還是很少的。

但新入場的LP當中,像X女士這樣的財富人群又是典型,對於有著多年經商經驗的家族來說,“自己的錢自己管”是顛撲不破的理念。

對於GP,尤其是小型機構來說,當中大型機構的超募變成日常,機構LP剩餘的份額,不能滿足募資需求時,如果能另闢蹊徑開拓出個人LP的投資路徑,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峰瑞資本剛成立時,就透過降低個人LP投資門檻(高勢能LP計劃)、Carry分配計劃等顛覆式玩法,扛起了VC2。0的大旗。

所以,連線財富人群和GP的市場也在發生著變化,潛藏著機會,X女士的故事也並非她個人專屬,對於當下準備持幣入場的新晉的個人LP來說,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投資故事。不過,尼采說,“凡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加強大”,畢竟總是會有問題存在,X女士的樂觀和進取精神值得參考。如果你有更多關於投資方面的故事,也歡迎在文末,聯絡投中網或留言,說出你的故事。

以下是X女士的自述。

Y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中國排名前列,而且在股權投資領域嘗試比較早,大約2005-2006年開始的,Y市的國資委,以及上邊的省金控都算是中國股權投資領域的先鋒。

Y市最早做股權投資的這一批個人,則是從2009年到2012年間開始的,多數都是透過機構的形式去投GP,我家裡也是Y市最早一批手上有錢去做投資的,當時接觸了幾個Y市的財富管理家族辦公室,但沒透過他們去做股權投資,而是投資了家族裡親戚的企業,也經歷過錢收不回來的情況。

2017年,我半隻腳跨進風險投資,因為之前辦過幾個創投峰會,當時連FA是什麼都不懂,我就幫著兩個美國名校畢業生的企業去找融資了,當時找到了一家能夠上投中榜單的的天使投資公司(就叫A機構吧)。

去年下半年,我開始跟A機構深入溝通,跟一個合夥人聊了十幾次,也陪著看了幾個專案,然後把家裡七大姑、八大姨和Y市的高淨值圈子裡的一些人對接給了這個合夥人。

最初考慮做他們的LP,我也是冒著膽子一問,因為LP門檻(1000萬人民幣)我也是能進,正好一期基金的資料出來了,二期今年年底要交割,我就詳細瞭解了一下。

這支基金北京辦公室的合夥人是清北畢業,非常優秀,團隊人數不多,接觸下來,真的感覺有點傲嬌。現在即使你能滿足他的起投金額,能從1000萬-2000萬起投,但想做一個自然人LP,無論在盡調上、談判上都非常弱勢。

個人LP就真的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比如我需要看財報,但是他們只對機構LP開放。我要做訪談,他們沒時間,當然我也能理解,如果有10個我這樣的,他就要回答10個人的問題,作為機構太累了,財報也一樣,不能人人都給你看。

我猜,A機構可能也覺得我身價沒達到幾十、上百個億,所以無所謂。但其實Y市LP的圈子還可以,每個小財團的份量也挺高的,比如我哥哥就是非常強的,在北京二環裡面,有一條街上億的商鋪都是他家的。

我確實得正視差距。雖然我也是海歸,但這麼多投資人接觸下來,能看到無論是思維、邏輯還是實力,都跟人家有差距。

但是機構這邊,募資也有他們的問題。

我當時去做盡調,好多機構都不對個人LP嘛,我透過A機構某期基金的一家母基金LP,拿到了他們的基金資料。

這時候我發現又面對一個問題:財報給了我,也不具備參考意義。

第一,財報可能有水份;

第二,我沒有非常強的財務、審計背景,財報有水分也看不出來。

我作為一個LP來說,基金資訊一定要知道得越多越好,風險投資本身已經是高風險的投資了,而且我和GP的交流過程中,並沒有感知到能獲取自己應該有的知情許可權,這會讓我覺得又增加了一層風險。

後來那家母基金的人跟我講,A機構創始人跟XX大學的團隊談判的時候都照樣很強勢,更何況對著你一個小姑娘。

後來,有人推薦我買C機構的基金,非常巧,C機構做募資的人以前是A機構的合夥人,所以我發現他們圈子很小,所以更想把資訊和認知這兩塊短板補齊,就能把變現能做得更紮實一點。

A機構的意向函我收到了,回報率不是很高,我對DPI不太滿意。我認為A機構已經從黑馬變成白馬了,團隊也更大,開始投B輪,已經不像一個天使基金,而是一個早期VC了。那我就看看應該參考些東西,比如你們的榜單或者其他資訊。

那家母基金的人也給了我很多新視角,比如你說你很好,但為什麼以前的老LP沒有成為你下一期基金的LP呢?這不就是實力打臉?

頭部機構也接觸過,也不滿意。我哥哥和一位頂級投資人吃過飯,他覺得這筆錢投進去回報率不夠高,因為越大的基金,它的回報率就越難做得很高。

我是體驗到一些鄙視,作為個人LP確實有點勢單力薄。有些人希望你把錢放到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再投出去,但我們的財富是不會讓別人管的,我們自己管。

現在我在考慮是不是成立一家公司,幾個人拼在一起,跟機構B2B地談判,它說只能對機構盡調,那我就成立一個機構。如果你募5個億,我能給你1個億,那在談判桌上面就能有點分量。

我有一個哥哥已經從Y市國資委出來了,正好大家可以各司其職,聚在一起做事情。成立公司的話,後續也可以拿到一些比較好的專案,當然我們不會自己做GP。

接觸下來,我發現GP自己也面對很多問題。以前別人來融資,話語權是在GP手上。現在很多好專案,GP也要跪很久才能拿下來,現在創始人實力都很強,已經過了以前那種一個名校畢業生憑一個想法、一個PPT,一個夢想就開始來拿天使的錢,所以聽說現在天使基金的募資也都不是很好做。

另外他們的名片有時候也有水分。比如一個很基層的崗位,但名片上面會印成副總裁、總監,不知道這算不算水分?我有朋友去了一家不太有名的醫療基金,他的title是董事總經理還是VP,但按說他也並非那麼高職位的人。

單飛的基金合夥人也越來越少。我接觸過一家頭部機構的合夥人,我只知道他的收入是3000萬,但這筆錢基本上把人“買斷”了。因為即便他自己出來做基金,也不能保證你每年的收入能到3000萬,畢竟平臺價值跟個人價值是兩碼事。

我今天跟你講的,是我做個人LP遇到的不好的處境,但好處也有很多,有一家基金的合夥人給我的感覺就很好。

當時交流完,他給了我非常高的評價,他對我人品的認可是對我最大的肯定。我當時還說,我們只是短短接觸了幾次,你為什麼會這麼覺得?他說以他看人的眼光,我做出來的每個行為細節都在為別人著想。這我才知道投資人的火眼金睛,在這個點上被肯定我是沒想到。

他也給了我非常高的尊重和信任,從個人LP的角度來說,紅杉、高瓴的檔次我不去比,在同級別的GP裡,我覺得它就是top 1,是最棒的基金,然後我也介紹了Y市的幾位上市企業老闆和Y市首富給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中網”(ID:China-Venture),作者:張楠,36氪經授權釋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