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虧損12億,“商業航天獨角獸”長光衛星能否撐起百億估值?|IPO速遞

12月9日,中國採用“一箭十四星”方式,成功將長光衛星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3D47-50星等送入預定軌道(來源:長光衛星)

鈦媒體App 12月27日訊息,

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近日申請科創板 IPO 上市獲受理,海通證券為保薦機構,籌資26。83億元。

這是國內第一家衝擊 IPO 的商業航天公司,也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家獨角獸企業衝刺IPO,有望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第一股”。

不過,鈦媒體App翻閱長光衛星450頁招股書,發現其過去三年半期間累計淨虧損高達12億元,是同期營收的2。2倍,而且目前其存在低收入、高研發投入、高虧損、回款期過長等問題,以及奧迪汽車借款資訊不清晰、未披露盈利預期、資本是否過於集中三個重要疑點。

三年半營收5.35億,國有資本持股超24%

長光衛星前身是長光有限,系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長春光機所)、中小基金、問宇航天、中元航天等28方股東出資設立。

2014年11月,上述28個股東以長光有限名義注資8億成立“長光衛星”,專注於商業航天領域,是中國第一家集衛星研發製造、運營管理和遙感資訊服務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業遙感衛星公司。

2015年,長光衛星自主研製的“吉林一號”星座首組四顆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創造了國內多項第一,其中,“吉林一號”光學A星是中國第一顆商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此後,“吉林一號”星座先後經過18次發射,實現73顆遙感衛星(含1顆已退役)在軌,建成了中國目前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2020年11月,長光衛星宣佈完成人民幣24。64億元Pre-IPO輪融資,本輪共計6次增資,投資方包括長春光機所、中金資本、深創投、中科創星、海通創新、中科院創投等機構。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企業百強榜單中,長光衛星以124億元估值,穩居商業航天企業第一梯隊。據長春釋出,長光衛星是東北地區首家、吉林省唯一一家中國獨角獸企業。

招股書顯示,發行前,吉林省財政廳作為出資人主管的國資機構“方圓資產”是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11。17%;長春光機所持股為11。16%。截至目前,長光衛星國有資本持股比例超過24%,高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北京長光和吉林長光實控人 宣明總計持股的4。47%。

核心財務方面,過去三年半,長光衛星共計營收5.35億元,研發投入5.36億元,淨虧損12.09億元,歸母淨虧損為12.07億元。

招股書顯示,2019、2020、2021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為8412。52萬元、1。04億元、3。11億元、3551。57萬元;歸屬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分別為3。91億元、3。91億元、2。2億元、2。06億元。

對於虧損原因,長光衛星在招股書中表示:

主要系建設“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每年需要承擔較大的衛星折舊成本及較高的研發投入,同時公司從建設“吉林一號”衛星星座至形成系統的服務能力需要一定過程,同時相比較國外商業航天領域,中國商業航天起步較晚,商業遙感衛星產業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培育過程,導致前期公司銷售規模較小,銷售收入不能覆蓋同期發生的衛星折舊成本、研發費用、人員成本等支出。

公司強調,未來一段時間,長光衛星仍將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以及持續虧損的情形。

研發費用方面,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三年半時間,長光衛星的研發投入為1。72億元、1。87億元、1。15億元和6086。13萬元,佔當年營收比分別為203。47%、179。31%、37。09%、171。36%。其中,2021年、2022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中有六成左右是職工薪酬,即研發人員工資、獎金等。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擁有研發及技術人員448名,佔比76。32%;已取得授權發明專利140項、實用新型專利25項、軟體著作權376項。

業務方面,

長光衛星營收包含兩大板塊,2021年、2022年上半年,近六成收入來源於衛星遙感資訊服務,四成收入則由衛星製造及相關服務業務貢獻。

其中,衛星遙感資訊服務是透過建設並運營的“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立衛星遙感智慧監管平臺體系架構,根據客戶要求應用於不同領域和場景,包括國土安全、地理測繪、土地規劃、農林生產、生態環保、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衛星製造及相關服務主要是賣衛星整星及部元件、試驗與測試服務、搭載服務、冠名服務四個板塊,近兩年這一業務處於快速增長。

招股書顯示,長光衛星客戶集中度較高。2021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戶(同一控制下合併口徑)銷售金額佔當期營收比例的72。64%,其中,國有獨資企業的中國電子有限公司以及旗下中國電科就花了1。81億元買了長光衛星產品和服務,包括公司衛星遙感資料產品、衛星整星及部元件、空間資訊綜合應用服務,佔總營收比例一半以上(58%)。

因此,基於央企及其下屬單位、政府機構及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客戶定位,長光衛星業務結算週期較長。招股書顯示,2021年公司應收賬款淨額為1。84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的59。08%;2022年上半年應收賬款淨額則為9800。46萬元,佔比275。95%,接近營收的300%。公司表示:如果發生客戶延遲支付或不支付相關款項,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招股書中的三大疑點:資產流失、未披露盈利預期、資本是否過於集中

此外,

長光衛星招股書中還有三個疑點值得關注:

一是

招股書1-1-198頁中披露,由於公司於2015年搬遷至北湖開發區,為了給員工上下班交通帶來不便,最終(2021年7月)從持股股東“問宇航天”處花費237。8萬元購買了58輛奧迪A3汽車,交予長光有限的員工免費使用,評估值為521。83萬元。同時,長光衛星還與“星苑物業”簽署借款協議,包括利息在內合計1655。96萬元代墊購買共計105輛奧迪A3汽車。

但招股書中並未說清後者的奧迪汽車是否依然是從“問宇航天”公司購買,超1600萬又購買了奧迪A3汽車的用處是什麼,是否存在資產流失等問題——因為多筆借款導致問天航天的淨資產從2021年的負6934。38萬元,今年上半年淨資產直接轉正至1。09億元。

二是

招股書中並未公佈公司盈利預期、盈虧平衡等資訊,長期、大量虧損成為長光衛星的核心風險,而且公司資產負債率遠高於同行(航天宏圖、中科星圖、歐位元、中國衛星),2021年高達37。7%。如果未來反覆到資本市場向投資人借款,存在業績長期虧損卻得不到回報的風險;

三是

資本過於集中,到了解禁期,可能會存在商湯那種類似大股東全面“退潮”的情況。這種長期虧損、未盈利、股東退潮的企業衝刺 IPO,對於市場投資者來說有多大風險,似乎需要企業進行詳細說明。

總結來說,作為國內第一家衝擊 IPO 的商業衛星公司,長光衛星的業績也許可以窺見整個行業全貌:與人工智慧(AI)行業類似,商業衛星行業處於低收入、高研發投入、高虧損、回款期過長的狀態,而且國有資本佔據公司主導。同時,長光衛星

成本過高導致長期需要投資、借款來維持公司運營,沒有盈利目標,看不到盈虧平衡。

“公司當前和未來一定期間內可能無法盈利,若經營發展所需的開支超過可獲得的外部融資款及收入款,將會對公司的資金狀況造成壓力。如果公司無法在未來一段期間內取得盈利或籌措到足夠資金,則將被迫推遲星座組網計劃,削減或取消公司的研發專案,將不利於公司的市場推廣程序,將對公司的業務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公司資金狀況面臨壓力將影響公司持續向員工發放並提升其薪酬,影響公司未來吸引人才和穩定現有團隊,從而可能會阻礙公司遙感商業化目標實現,並損害公司進一步擴大業務範圍的戰略能力。”長光衛星在招股書中表示。

吉林長春新區發改委在招股書中表示,其將會持續支援長光衛星發展,全力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發展壯大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支援長光衛星“科創板”上市。

本次 IPO,長光衛星計劃公開發行不超過2。29億股,擬募集資金26。83億元。其中,籌資總額近五成(47%)用於“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專案(二期),37%用於償還10億元銀行貸款,剩下資金則用於“吉林一號”的生態開放商城建設專案和共生地球建設專案。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