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碳中和丨“雙碳“時代下的新機會:探尋中國低碳企業的發展路徑

文/張從祥

編輯/王小坤

這是一個全新的低碳時代。

自去年9月我國確定“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紛紛將實現“雙碳”目標納入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當中。

雙碳目標提出,實際上是需要讓人類對能源的供需恢復到“自產自銷”的階段,而不是一直靠化石能源產出。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降低碳排放極有可能對許多傳統領域將會產生廣泛、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新能源領域的規模效應和替代效應形成之前,現有的傳統能源結構還將繼續支撐人類對能源的使用,這給中國企業推進“雙碳”之路增加了挑戰難度。甚至有言論表示,對於國內的企業而言,低碳減排更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博弈。

據百觀科技資料顯示,在2019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期間,共計110家A股公司採取行動響應政策號召,如應用領先技術或先進裝置在生產過程中實現降碳、建立碳中和工廠及園區、釋出雙碳路徑白皮書及宣佈企業碳中和具體時間及路徑等。

...上的碳中和丨“雙碳“時代下的新機會:探尋中國低碳企業的發展路徑

那麼,在實現“雙碳”目標的路上,中國企業將會如何行動?戰略佈局會是怎樣?產業將會產生怎樣的變革? 在36氪主辦的2021 WISE新經濟之王大會上,許多企業都對此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路徑發展。以下內容是企業的現場發言,經36氪編輯:

遠景科技集團零碳戰略總經理張元

未來30年是全國全人類這個人類命運共同體向碳中和衝刺的30年。這個裡面是全人類目前為止面對的最大的挑戰,但是這其中也蘊含了巨大的機遇。

當風電、光伏、儲能替代煤炭成為新的煤炭,動力電池和氫能成為新的石油,就需要一個智慧的,有智慧的人工賦能的物聯網去替代我們的電網,成為新的電網。

為此,遠景科技一方面佈局了NOS智慧物聯網平臺,打造新的電網,可以去賦能一個城市、一個工廠、一個社群實現碳中和。另一方面也做零碳產業園的新基建,每年減少上千萬噸的碳排放,實現千億的產值。

光源資本創始人鄭烜樂

我們關注到幾個顯著的區別:一,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巨大的變化。二,產業內涵上的巨大變化。

現在“碳中和”是遠遠大於我們過去20年提到的新能源行業的概念。過去是一個產業,而現在是一個泛產的叢集。我們認為過去幾年,行業的驅動因子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總結從能源端補貼驅動發展為供需雙輪驅動。過去由於綠電的度電成本經濟的問題,產能投入需要一定程度上靠補貼拉動,而補貼本身的持續性存在一些問題,同時由於需求側缺乏產業化的解決方案,很難形成產業鏈,用需求側拉動供給。現在綠電有了非常強的競爭力,包括電網和儲能這些基礎設施在快速發展,由此引發了全面的需求。

HPE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朱海翔

HPE認為加速數字化轉型與節能減排推動綠色經濟它並不矛盾,透過科技創新的方式,我們可以使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首先,我們倡導每一個組織都能具備全面碳足跡感知的能力,才能夠有效的去衡量和追蹤節能減排的目標。HPE的產品碳足跡追蹤系統,可以為我們的產品全生命週期提供碳足跡預估資料。此外,大量使用HPE產品的企業和組織,也能夠使用我們的總能耗追蹤工具計算出已部署的IP產品的電力需求。

深石控股CEO張天

其實很多人都在拿碳中和類比網際網路,因為大家認為它是對經濟模式的一種革新、一種改變,但可能我們在具體理解的時候,會感受到碳中和它對於經濟的改變和網際網路相對來說還有一些不太一樣的地方。

在碳中和裡面,可能在技術的迭代、技術的更新、新技術新模式的創新上面,可能是個快節奏的一個行業,尤其是在最近國家政策蜂擁而至,所以這方面可能會有非常快的產生。但是整體我們覺得碳中和作為一個商業邏輯來講,它其實還是一個慢生意、是一個慢產業。就是未來40年,如果中國在2060年真的實現了碳中和的話,其實2060年以後就不存在碳中和這個主題或者行業了,因為全市場全社會大家都是一種新型的低碳的經濟模式。所以其實它是一個在過渡期內透過一系列的技術賦能和基礎設施的改造和投資的賦能,來實現我們整個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轉型。

快思瑞科技張志浩

從去年到今年,我們明顯地看到從成本驅動、經濟驅動開始到價值的驅動。今天數字經濟更長的掛鉤實際都是能源效率提升大的範疇裡,在這個大範疇裡創業機會非常多,因為能源效率的提升可以涵蓋的範圍,包括從材料的角度、管理的角度、能源管理的角度,從裝置,從技術,從工藝,從每個領域當中在每個細分行業當中都有能源效益提升的機會。圍繞著這個機會,我覺得會有非常非常多新的技術、新的創業機會產生。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國家要配套相應的政策去推動創新機會的產生。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鄒娟

雙碳”背景下,創業機會我想提供兩個視角:

第一,對於大型集團公司思考自己的“雙碳”目標的時候,其實往往會從幾個角度考慮。比如,比較大規模的節能降耗,這樣的做法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雙贏的舉措,一方面可以對成本做調節,另一方面也達到了“雙碳”的目標,對於節能降耗過程中產生的技術變化、流程創新,從這個角度講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創業機會點。以鋼鐵行業為例,鋼鐵生產過程中具體的步驟以及電氣化的過程都是很好的技術方面的創新點,這裡也會引發很多業務機會。

第二,對於整個企業來說,需要有一些零碳工廠、零碳門店等概念性的宣傳,包括聯動消費者做一定的改變。這樣一類的做法在“雙碳”的程序中帶來的商業機會,對於相關的設計、建築、光伏建築一體化等等一系列可能是比較大的機會點

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

我覺得碳中和、碳達標這個事從四個角度看:一,終端使用使用者的習慣,比如新能源車。二,製造廠商用電的成本和電網的可交易、價格的可調整,這樣價格因素其實是一個更加柔性的、可調整的用電的部分。三,電能的產生靠化學能,把地球底下的石油變成碳,排放到空氣當中,我們把地下的碳挖掘出來燃燒了,我們要用可能的方式,但是光和風的話因為不一定性導致電壓負荷不穩定。四是需要有一些更新的技術,很有可能跟核相關,但是核裂變不可控,所以類似於以小太陽的方式產生更多能量。

如今,“低碳”發展不僅僅是中國的目標, 更是全球範圍內一場關於人類命運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變革。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表示,“世界正在經歷兩個大轉型,一個是能源轉型,另一個是數字化轉型,平臺可以以一種創造性的方式影響人們的行為,提供許多技術和工具一起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美團創新業務部負責人康凱

我們透過SaaS助力客戶在企業消費場景中實現數字化轉型,涵蓋了員工用餐、商務宴請、集體配餐、差旅管理和因公出行等企業日常所消費的場景。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搭建生態體系,將供給資源開放給我們的合作伙伴,比如現在有很多費控、福利和差旅等平臺,透過補充豐富消費場景,與他們一起更好服務客戶,實現生態共贏。

我們在為C端消費者、B端的供應鏈和企業、生態平臺等創造價值的同時,美團這家公司對於社會責任也一直沒有淡忘,我們在這個領域幫助了很多企業以及社會的價值。以無紙化流程一項為例。使用我們美團的企業業務,一家企業一年預計能減少450萬紙張消耗,幫助大家不僅提升效率的同時也節約了社會資源。 但這只是我們的一小部分,我們還在不斷努力,以期為社會帶來更多價值。

36氪希望看到有很多的企業能夠積極參與實現“雙碳”目標,我們也會持續關注國內外重大企業的低碳行動,讓我們一起加入進來,早日看到一個更加美好綠色的未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