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融資?

臨近年底,我又在辦公室裡接待了一批創業者。

有的是想要獲得諮詢服務的,有的是想要獲得融資的。

可是有好幾個創業者目前只是有了創意就來找我融資了,這個讓我很為難,因為我大機率不會對類似的專案感興趣,也不會幫助他們對接更好的風險投資機構。

因為風險投資這個名字會給創業者一種錯覺,總以為風險投資機構都是喜歡冒險的企業,實際上,恰恰相反。風險投資機構最不喜歡的就是風險,他們會用各種方法將風險降到最低。

企業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融資?

一個只有創意,卻沒有任何程序的專案是風險最大的時候,你憑什麼證明你能做成呢?

創意在想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前途光明,一切順利,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又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不可否認,有些創業者在創業專案還是創意的時候就拿到了天使投資,並且之後一直靠融資走上市,可是這樣的案例其實少之又少。而且這些創業者拿到融資的時候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說他們之前本來就認識。

我們以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為例,他的創業之路是比較順利的,基本上是一路綠燈,而且拼多多從創立到上市還不到3年時間。這簡直是所有創業者的夢想之路。

可是你知道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是誰嗎?

一共有三個人,分別是孫彤宇、段永平、丁磊。孫彤宇是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更被譽為“淘寶之父”。因此,孫彤宇是非常懂電商平臺的。段永平、丁磊、黃崢則是浙大校友,段永平和丁磊都非常看好黃崢,段永平甚至在拍下巴菲特慈善晚宴之後,帶了黃崢一起去用餐。

因此,黃崢的人脈關係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這也是拼多多的先發優勢。

如果我們有黃崢這樣的人脈關係,可能也不會去做傳統的生意了,因此,我們不能奢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還是一個創意的時候就能拿到融資。

其實創業者在創業之初拿不到融資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在沒有錢的時候,創業者會非常理智,能夠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情。可是在創業者突然融到一大筆錢之後所有的行為都會變形。

大家還記得小黃車ofo嗎?它從2015年-2018年短短的三年之內,一共融資了100億元人民幣左右。可是最終ofo卻搞得連使用者的押金都退不了。

企業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融資?

為什麼會這樣呢?ofo就是大筆花錢的典型。一開始公司只是租了相對便宜的辦公樓,可是在公司有錢之後全部搬進了北京5A級寫字樓,租金價格高了好幾倍。此外,創始人戴威還給公司高管一人配了一輛特斯拉汽車。公司內部的報銷程式也非常混亂,有的員工報銷上萬元的費用,竟然不需要發票。

種種行為疊加在一起,註定了ofo最終會迎來失敗,不過代價過於沉重,這是一個價值百億的失誤。

當然,類似於ofo這樣的失敗案例算是相對比較少的,但是融資之後就開始在某一個方面過度擴張的公司有很多。比如說:公司現在已經有50名員工,融資之後,最多需要100名員工就能完成第一階段的事情,可是公司卻一次性招了300名員工,這對公司的資金消耗快了很多,最終就會出現現金流枯竭的情況。

反倒是有些公司一開始並沒有融到資會更好。它會要求創業者將錢花在刀刃上,這會讓創業者對於市場更加敏感,也能有很多花小錢辦大事的方法,這些都是能夠幫助公司活下去的根本。

企業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融資?

因此,當一個創業者認為自己擁有一個好的創意時,最好先不要去融資,因為你可能會因此花掉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時間卻一無所獲。除非你自己就是學校的明星,並且擁有類似於黃崢一樣的人脈關係,否則還是先耐心來做事情。

對於大多數創業者而言,我們至少應該在驗證了自己的商業模式確實可行之後,再去融資,效率會高很多。

舉個例子,假設你想打造一個類似於58同城一樣的本地生活平臺,但是裡面都是真實的資訊。不管大家需要什麼服務,都能想到這個平臺,而且價格都是公開透明(低於市場平均價)。保潔也好、開鎖也好,又或者是通下水道,全都是沒有任何套路的。

請問這個創意怎麼樣?按理說會有很大的市場。可是資本根本不會投。首先,早就有競爭對手來做了。其次,你如何讓更多人下載你的APP?最後,你如何確保這些使用者經常使用這款APP?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拿到融資,那麼前期就要自己拿錢來先驗證自己的商業模式是可行的。至少先要在一個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進行實驗,如果能有100萬人來下載你這款應用,那麼你大機率是可以融到資的。如果你能讓公司的現金流再變成正,那麼資本可能要排隊來投資你了。

企業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融資?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顛覆式創新與新商業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臺!

在新商業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顛覆出局的企業,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顛覆式創新與商業模式重構上。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闆,如果顛覆與重構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沒有想象力,何來競爭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