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現代王朝擁有70萬大軍,卻連一槍都沒有打出來就被滅國

在中東地區,伊朗有著獨特的地位,這個國家在二戰後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然而長盛必衰,1975年之後,隨著全世界石油價格的狂跌,和那些依靠資源出口而獲得極大發展的國家一樣,伊朗的經濟跌進了一個深淵,政府的財政從上一年的盈餘20億美元降為高達73億美元的赤字,既然兜裡沒錢了,那隻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大手大腳慣了的伊朗巴列維王朝在兩年內將開支削減了190億美元,伊朗的經濟發展就此停滯。

這個現代王朝擁有70萬大軍,卻連一槍都沒有打出來就被滅國

國家沒錢了,人民也不會有什麼好日子過,隨著商業的衰退和市場的萎縮,許多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伊朗的農業發展遭受到了重要打擊。全國12個月的口糧有1個月完全需要進口,而城市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高達20%的通貨膨脹令市場遭受到了沉重的一擊,普通人家連房子都住不起,只好搬進貧民窟裡,與之強烈對比的則是德黑蘭的大資本家,他們揮霍無度,一天掙得錢就是普通農民的20倍。在這樣激烈的社會矛盾下,革命無法避免。

1963年,民間反抗國王統治的先鋒霍梅尼被巴列維國王驅逐出境,這為以後巴列維王朝的覆滅埋下了種子。1978年元旦,時任美國總統卡特來到伊朗德黑蘭訪問,他稱讚巴列維國王對於伊朗的統治有方。令人尷尬的是,卡特前腳剛從伊朗離開,伊朗就發生了革命。1978年1月7日,由於官方報紙對霍梅尼進行了侮辱和指責,許多學生走上街頭示威抗議,和許多革命發生的前奏一樣,警察向學生開了槍,抗議浪潮就此席捲全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這個現代王朝擁有70萬大軍,卻連一槍都沒有打出來就被滅國

事實上,巴列維王朝的政策本身就充滿了矛盾,一邊高舉著自由民主的大旗,另一邊卻捨不得至高無上的專制王權,這種矛盾的政策造成了國王越發眾叛親離,不管是自由派還是保守派都看他不順眼。巴列維國王對於革命究竟是鎮壓還是妥協猶豫不決,這造成了反對派越來越強大,就連一個王朝統治的基礎,多達70萬人的伊朗軍隊也出現了動搖。霍梅尼警告士兵,如果向民眾開槍就如同向古蘭經開槍一樣,軍隊中下層士兵在霍梅尼的勸說下徹底瓦解。1978年12月10日,100多萬民眾走上德黑蘭街頭,要求推翻君主制,建立新政府,同時擁護霍梅尼為國家的新領袖。

這個現代王朝擁有70萬大軍,卻連一槍都沒有打出來就被滅國

面對這樣的情況,1979年1月6日,美國駐伊朗大使建議巴列維出走,用巴列維自己的話來說,他像一隻死耗子一般被美國扔出了伊朗,1月16日,國王帶著家人乘上了他的私人飛機,踏上了自己的流亡之路,僅僅半個小時後,霍梅尼就從巴黎抵達了德黑蘭,就此以後,巴列維長達54年的統治就此終結,而他強大的70萬大軍卻一槍一炮都沒放出來,就成為了敗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