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歲的高齡考生,考官說了一句話,讓他知道了什麼叫苦難!

乾隆年間的一年秋天,廣州城裡成千上萬來自各縣的秀才、監生,帶著書僮,雲集鄉試考場。

在眾多的考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翁,此公已九十八歲了,但人倒還挺有精神,不用書僮攙扶,也不拄柺杖,腰板也還能挺直。

但此公臉上畢竟爬滿了歲月的溝壑,而且一塊塊黑色的老年斑也無情地點綴著他的臉龐。

考官們在諸多的考生中一眼就發現了這個老翁,一查,知道他已有九十八歲高齡,大家感慨萬分。

考官們都是科甲出身,個個都知道其中的甘苦,一種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他們私下議論:放寬尺度,取了他算了。

九十八歲的高齡考生,考官說了一句話,讓他知道了什麼叫苦難!

可這回的主考官卻另有主張:“這老翁看上去挺有精神,須得讓他考出個名堂來,也好鼓勵多年來未中舉的老秀才們!”

眾考官對其餘考生均是一本正經,威嚴有餘,考生們都很拘謹,但考官們獨對老翁態度溫和,眼神中滿含鼓勵、安慰。

老翁心理上放鬆多了,抖擻精神應試,盡情發揮出胸中所學,居然考得還不錯,雖然不能名列前茅,可畢竟也高中了。

報喜的人報到老翁家門,老翁高興自不待說,特別高興的是老翁的兒子、女兒,覺得多年壓在心頭的石頭落了地。他們不知費了多少口舌來勸父親,要他放棄參加科舉的念頭,在家頤養天年,可怎麼勸都沒用,害得兒女們成天為他操心。

如今可好了,父親終於如願以償,子孫們臉上也有光彩,如此重大喜事,當然要好好慶賀。鄰里們親友們聽見這個考了幾十年的老頭兒居然中了舉,也十分驚喜,前來賀喜的絡繹不絕。

九十八歲的高齡考生,考官說了一句話,讓他知道了什麼叫苦難!

在為老翁慶賀的家宴上,老翁感慨萬千,當眾做了一首《老女出嫁》詩,詩云:

“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照鏡花生,持梳雪滿頭。自知真處子,人號老風流。寄語青春女,休誇早好逑。”

這雖是一首幽默的自嘲詩,但實在也流露出一股心酸的味道。

這次鄉試,有一個跟老翁同榜中舉的秀才,年紀只有十二歲。這個孩子看到九十八歲的老頭兒跟他一道中舉,一時興起,作了一首詩,其中有“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座上來”。應了當時的情景,一時間竟傳為佳話。

鄉試後第二年春天,老翁又在書僮陪伴下興沖沖來到京城參加會試。這次朝廷派的主考官倒有隱之心,看到這個滿頭白髮的老翁九十八歲才中舉,現在已經九十九歲了,還千里迢迢來參加會試,感到其志可嘉,其情可憫,就特別留意他的考卷。

一看老翁的卷子,雖然談不上出類拔萃,但文字倒還清通,且有才情,當然也就高抬貴手取了他。隨後皇上特恩授他一個國子監司業的官銜。

九十八歲的高齡考生,考官說了一句話,讓他知道了什麼叫苦難!

又過了三年,在恭祝皇帝八十大壽時,這個老翁已是一百零二歲了。皇帝看他高壽,精神又好,人又老實,就晉升他為鴻臚卿。

這個老翁從中舉到任鴻臚卿,一帆風順。一晃十多年過去了,老翁已一百二十歲,他才無疾而終。

這個老翁不僅高壽,而且子孫滿堂。當時的人評論說,這老頭兒有兩個全國第一:一是登科的年紀最大,沒有人九十八歲才中舉的;一是家門鼎盛,子孫眾多,也沒有人能比得上他。這真是世所罕見。

這老翁姓甚名誰?他姓謝,名啟祚。

參考資料《郎潛紀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