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見人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見人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見人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生活用品,在現在一般作為工藝品收藏。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

據測定,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燒成溫度一般在600-900℃之間,最高者不超過1000℃,但南方的硬陶的燒成溫度較高,大體在1000℃左右。

燒成後的陶器常常呈現出紅、灰、黑等顏色,還有極少量的白陶。

陶色的差異與陶土的成分、陶窯結構、燒造技術等方面,有密切的關係。

那麼,陶器是如何呈現出紅、黑、灰、白等顏色的?

Women‘s Day

紅陶

大多數陶土中含有一定量的鐵元素,燒製時如果能讓空氣與之自由接觸,就會形成氧化氣氛,鐵元素就會被氧化稱為三氧化二鐵,從而使陶器呈現出紅色。

因此,

如果陶土中所含鐵元素比較多、在露天燒造或用敞口式的陶窯燒製,就很容易燒出紅陶。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見人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

紅陶

最早的陶器,可能是在露天柴堆裡燒造的,如老官臺文化早期的陶器,具有硬度小、火候低、陶色以紅或褐色為主等特點,但是陶器表面陶色不均勻,常常夾雜著灰或者褐色斑,可能是陶器與燃料直接接觸而引起區域性滲碳或燻烤所致。

此外,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陶窯,形體小、構造簡單。燒陶時,可能不封閉窯頂,陶器主要是在氧化焰中燒成的,所以陶器多呈現出紅色。

Women’s Day

灰陶

在燒造過程中,如果通風不暢或在燒製末期封閉窯頂,就會因為供氧不足產生還原氣氛。

坯體中的鐵元素就被還原成四氧化三鐵,陶器的顏色就會呈現出灰色或者深灰色。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見人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

灰陶

考古學家推測,廟底溝二期文化的陶窯,窯頂可能是半球形的。這種結構的陶窯,有利於提高燒成溫度,控制燒造過程和最後的封窯而形成的還原焰,故陶器多呈現灰色或者深灰色。

Women‘s Day

黑陶

黑陶有黑如漆,聲如罄,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美譽。關於黑陶的製作工藝,可能有兩種。

第一種方法:

用煙燻法進行短期滲炭,就是在燒製即將結束時,用泥封窯頂和窯門,並在窯頂滲水,從而使窯室內產生濃煙,煙中的炭很快滲入熾熱的坯體孔隙中,從而將陶器燻黑。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見人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

龍山文化黑陶

用這種方法制作的黑陶,胎質較為緻密。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可能就是用這種工藝製作的。

第二種方法:

由於陶土中羼(chàn)有較多的植物莖、葉、殼等,在燒製過程中,植物炭化,從而使陶胎呈現出黑色,但胎質較為疏鬆。

也有些則是直接在陶泥中羼(chàn)和炭化的稻殼,從而形成黑陶,胎質較為緊密。這種方法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的一些新石器時代文化中。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見人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

河姆渡文化黑陶

此外,美洲印第安人還有一種黑陶工藝,方法是把陶坯放在松脂煙的大火焰上燻烤,燒成後的陶器色黑、光滑,並且堅實。

Women’s Day

白陶

白陶在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長江中下游的羅家角遺址、大溪文化和商文化中,有少量的發現。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見人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

白陶

這類陶器,主要是用氧化鎂或氧化鋁含量較高的黏土製作的。這種黏土的成分,與瓷土或高嶺土相近。由於含鐵量很低,燒造時如果不有意滲炭,一般就會呈現出白色。

Women‘s Day

陶器與考古學

對於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及歷史學家來說,陶器研究有助提供資料去窺見古文化的情況。

陶器既耐用又脆弱,從即使其他耐用性較弱的工藝品已經完全腐敗至無法辨識,它們仍然存在可以看出其高耐用性。與其他證據組合起來,陶器工藝品的研究對於製造陶器及掌握陶器技術的社會的組織、經濟情況及文化發展的理論發展有幫助。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見人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

陶器修復與研究

陶器研究亦有助推論出有關文化的日常生活、宗教、社群關係、鄰舍態度、世界觀及對宇宙的理解。

陶器對於年代學是確定無文字文化的年代的必須品,而同時亦對考究歷史文化的年代有幫助。主要由中子活化進行的微量元素分析令黏土的來源可以準確確認,而熱釋光測試則可以估計出陶器最後的燒製日期。

透過考證史前燒製後陶器的碎片,科學家得出在高溫燒製過程中,黏土中的鐵物質與在燒製當時的地球磁場有相同的狀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