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牛貪官,死後百姓為其立碑,康熙曾為他樹碑,乾隆曾為他題碑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猶如水,官員猶如舟。作為一名官員,身兼要職,手握權力,自然應為百姓著想,設身處地地為百姓謀取福利,使得百姓生活變得更好,受百姓敬仰愛戴;如果官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這樣的人醜陋的嘴臉早晚會被揭露,也會被百姓推倒。今日我們便要介紹一位清朝時期的官員,其屬於前者,兩袖清風,生活節儉,康熙曾為他樹碑,乾隆曾為他題匾,死後更是有不計其數的人為之送行。

清朝最牛貪官,死後百姓為其立碑,康熙曾為他樹碑,乾隆曾為他題碑

這樣的官員在清朝著實較少,清朝官員腐敗的現象隨處可見,歷史第一貪官便出自於清朝,其名和珅。與這些蛀蟲對比,清官令人欽佩,他就是有“天下第一廉吏”這一美譽的于成龍。這個稱號是康熙封的,康熙是千古一帝,做事公明公正,他對於成龍有如此之高的評價,可見此人的清廉是貨真價實的,現如今更是有多部影視作品曾介紹過於成龍的生平功績。

清朝最牛貪官,死後百姓為其立碑,康熙曾為他樹碑,乾隆曾為他題碑

清朝時期,若非八旗子弟,或者有高官舉薦,那麼想成為一方官員,需要參加科舉考試。年紀輕輕的于成龍滿懷壯志,參加科考,血氣方剛的他揭露腐敗問題,卻只得到了副榜貢生。本有可能入朝為官的他在參加會試後,毅然回家。在他35歲時鄉試落榜,44歲時進入國子監,畢業之後,不曾想被分配到一個窮鄉僻壤,在此地擔任一個縣令。即便如此,于成龍也沒有灰心喪氣,歷時三年,他將此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在全省都出了名。

清朝最牛貪官,死後百姓為其立碑,康熙曾為他樹碑,乾隆曾為他題碑

後來,于成龍升官加職,工作的地方自然有所改變。當地百姓不捨得于成龍離開,跟隨其上百里,只希望于成龍可以繼續擔任此地縣令。奈何皇命難違,于成龍就此前往四川合州。合州並沒有想象得那麼美好,與于成龍之前管轄的地方一樣,都是荒涼之地。于成龍做事嚴明,踏實肯幹,他在合州進行土改,並嚴格管理治安,將作奸犯科的人統統抓了起來,合州漸漸變得繁榮富強,發展欣欣向榮。

于成龍因屢創佳績,又被升官,成為布政使,主管財政大權。為了不讓自己沉迷利益之中,也為了不讓下屬被利益矇蔽雙眼,他寫下了一幅這樣的對聯:“累萬盈千,盡是朝廷正賦,倘有侵凌,誰替你披枷戴鎖?一絲半粒,無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曉得男盜女娼?”透過對聯,于成龍時刻提醒自己,讓自己做一個清廉公正的官員。

清朝最牛貪官,死後百姓為其立碑,康熙曾為他樹碑,乾隆曾為他題碑

三年之後,于成龍再次升官。康熙皇帝久聞于成龍的事蹟,在一年之後將其召見,並稱于成龍是“今時清官第一”。僅僅兩年的時間,于成龍步步高昇,已成為兩江總督。即便如此,于成龍依舊不忘初心,他上任期間不搞花哨的東西,也不耀武揚威,悄悄赴任。上任之後,他立刻關注民情,將自己的俸祿捐獻出來,供災民使用。自己卻啃食米糠野菜,更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作“於青菜”。于成龍平日裡喝不起茶葉,只好使用槐樹葉子泡水。

清朝最牛貪官,死後百姓為其立碑,康熙曾為他樹碑,乾隆曾為他題碑

《清史》曾記載於成龍的飲食生活:“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無從得蔬茗,則日採衙後槐葉啖之,樹為之禿。”連門前的槐樹葉子都被拔光,他也沒有貪汙民脂民膏,購買茶葉,享受生活,可見於成龍為官的作風。

清朝最牛貪官,死後百姓為其立碑,康熙曾為他樹碑,乾隆曾為他題碑

一個官員離世之後,會有專門的官員清點遺物。于成龍死後,負責此事的官員調查之後,發現于成龍家中一貧如洗。作為手握重權的大官,家中卻是這樣一番場景,令人唏噓的同時,也讓同僚有所感傷。康熙皇帝打破常規,為其樹碑,並親手寫下題匾。後來,乾隆皇帝登基,他早就聽聞于成龍的事蹟,為其寫下“清風是式”的牌匾。兩任皇帝都對於成龍讚不絕口,百姓的反應同樣如此。

在於成龍死後,萬人送行,泣不成聲,這也在清史中有所記錄:“卒之日,金陵人為之巷哭。相率香燈祭與寢。日幾千百人,衙舍至不能容。遠近聞之,皆輟市,如喪其親……士民數萬人步二十里外,伏地哭,江干江水聲如不聞。公之得吏民之心,江寧人謂數百年來無能如此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