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古詩詞:古詩詞的名句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

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

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

殊泗上,泫歌地,亦羶腥。

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

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茄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

匣中劍,空埃,競何成!

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

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

冠蓋使,紛馳鶩,若為情。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旌。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南宋文學家張孝祥曾在赴宴時即興賦了一首《六州歌頭·長淮望斷》,這段激昂文字不脛而走,使得張才子一夜成名,成為廣大南宋文人爭相效仿的典範。

古詩詞中的古詩詞:古詩詞的名句

雖說國難當頭,像張孝祥這樣胸懷大志的愛國文人理應將心思放在復國上。然而,實際上張孝祥也是個感情細膩的多情男子,就在他創作這首《六州歌頭》後不久,便邂逅了一段感情。張孝祥邂逅的這段感情相當不一般,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一段“三角戀”。

當時的張孝祥,正要前往臨江赴任。在走馬上任的路上,張孝祥寄住在青石鎮的女貞庵裡。當時的寺廟多設有潔淨雅室,供往來的香客住宿祈夢。張孝祥住進雅室的當晚,突然聽見一陣悅耳的琴音。喜歡音律的張孝祥尋聲找去,發現有一妙齡女尼姑正在佛堂上彈琴。

這尼姑眉目如畫,恰似九天之上的仙姑。張孝祥不由的看得痴了,隨口吟詠道:

“誤入蓬萊仙洞裡,松蔭禪房睹嬋娟,花樣年華最堪憐;

瑤琴橫几上,妙手拂心絃。

雲鎖洞房歸去晚,月華冷氣侵高堂,覺來猶自惜餘香;有心歸洛浦,無計到巫山。”

古詩詞中的古詩詞:古詩詞的名句

這妙齡女尼是何許人也?

她本是某高官家的千金陳妙常,只是因為自幼體弱,疾病纏身。為了讓她的身體痊癒,父母便將她舍入空門,祈禱佛祖觀音能保此女長壽。尼姑庵中的閒暇時光比較多,所以陳妙常平日裡手不釋卷,精通詩書,還彈得一手好琴。

陳妙常聽到有人吟詞,聽來頗為輕浮放蕩,心中十分別扭。於是,便迎合了一首,希望這名香客莫要在佛門清淨之地做出僭越之舉:

“清淨堂前不捲簾,景幽然;

湖花野草漫連天,莫胡言。

獨坐黃昏誰是伴,一爐煙;

閒來月下理琴絃,小神仙。”

張孝祥這才意識到自己冒失了,尼姑庵何等潔淨的所在,豈容浪蕩子語出輕浮?被小尼姑冷嘲熱諷了一番,張孝祥灰溜溜地回到房裡睡覺了。

古詩詞中的古詩詞:古詩詞的名句

幾天之後,張孝祥得知交好友潘法成來到庵中拜訪,兩人相談甚歡,無意間提到妙齡女尼陳妙常。潘法成聽聞尼姑美貌,不由得心馳神往,打算結識一番。於是乎,潘法成稱自己要陪好友住幾日,藉故留在了尼姑庵裡。

翌日,潘法成找了個機會湊到陳妙常身邊,詢問道:“人們都說非經大難不入空門,姑娘正值芳齡,才貌不凡,究竟是什麼事讓你看淡凡塵呢?”陳妙常回答道:“人在生病的時候,凡心便會自然收斂。人尋死的時候,心中便會出現大道。皈依佛祖是為了永生,又何必非要經歷什麼事呢?”或是因為兩人相性相合,此番相談甚歡。

又過了幾天,潘法成寫了首詞,準備讓陳妙常幫忙斧正。陳妙常接過潘法成的詞箋後,上面端端正正地寫著:

“清風明月女貞庵,方外地;

物我兩忘好修行,活種仙。

絕世容顏瓊姬態,傾城國;

淡裝全無半點俗,荊山玉。”

潘法成與張孝祥,同樣是對女尼起了愛慕之心,但二人的表達方式卻大為迥異。潘法成的這首詞儒雅得體,讓小尼姑十分受用。在境界上,潘法成已勝過張孝祥不知幾乘。

古詩詞中的古詩詞:古詩詞的名句

要說這陳妙常畢竟是懷春少女,佛心尚不堅定。潘法成的這首詞,勾起了她的春心,想到潘公子儀表堂堂,相貌俊朗,陳妙常情不自禁地回了一首:

“松院青燈閃閃,芸窗鐘鼓沉沉,黃昏獨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穩。

一念靜中思動,遍身慾火難禁,強將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轉盛。”

陳妙常畢竟久居空門,心思單純。潘法成一見少女懷春,便知此事有門。為了追求陳妙常,潘法成用了一夜的功夫再作新詞,準備進一步敲開女子的心門:

“玉貌何傅粉,仙花豈類幾品,終朝只去戀黃芽,不顧花前月下。

冠上星移北斗,案頭經誦南華,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許綵鸞同跨。”

古代青年男女的感情本就單純,潘法成與陳妙常相互愛慕,兩人之間只隔著一層窗戶紙。如今雙方互相遞送情詞,這僅有的窗戶紙也被捅破了。

就在潘法成贈情詞給女尼的當晚,兩人便在雅室裡成了好事。

古詩詞中的古詩詞:古詩詞的名句

不知不覺一個月的功夫過去了,張孝祥早已來到任上,潘法成卻已在尼姑庵中住了兩旬。年輕男女不知收斂,夜夜共赴巫山,沒過多久,陳妙常的肚子便有了動靜。

這日,陳妙常愁眉緊蹙地找上潘法成,從袖子裡拿出一幅詞箋,上面寫著:

“眉似雲開初月,纖纖一搦腰肢。

與君相識未多時,不知因甚裙帶短些兒。”

原來,陳妙常已經懷了潘法成的孩子,這可是相當要命的事。在那個年代,時有尼姑偷情的情況發生,時人亦見怪不怪。但在尼姑出家期間懷有身孕,這就是法理倫常所不能容的了。沒過多久,尼姑庵中的老尼便將潘法成告上公堂,要討個說法。

當時,張孝祥已走馬上任,剛巧負責審理此案。見到好友和心愛的女尼跪在堂前,張孝祥思緒萬千,久久不發一語。潘法成亂了陣腳,只能希望好友伸出援手。張孝祥見到心心念唸的女尼有了身孕,心中酸楚,對陳妙常說道:“以前你對我說清淨堂前不捲簾,為何今天會被人告上公堂?”陳妙常羞於見人,自上了公堂便將頭埋在胸間,不敢抬頭。

古詩詞中的古詩詞:古詩詞的名句

不過,當她聽見知縣老爺說話時,覺得這口音十分熟悉,於是,便抬頭瞄了一眼。僅這一眼,就把陳妙常嚇得魂不守舍,心想這下撞在張孝祥這冤家手裡,這還了得?幸虧張孝祥不是公報私仇之人,再加上潘法成與他相交多年感情深厚,他雖心中酸楚,卻仍有心成全這對男女。張孝祥看完尼姑庵呈遞的狀紙後,提筆判道:

“道可道,名可名;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清者濁之源,守不住煉藥丹爐;

動者靜之機,熬不過凡情慾火。

大都未撞著知音,多半屬前生註定。

拋棄了布袍草履,再穿上翠袖羅裳;

收拾起紙帳梅花,準備著羅幃繡幔。

無緣處青蒲黃庭消白日,有情時洞房花燭照乾坤。

真個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不計前嫌的張孝祥法外施恩,准許妙常還俗,與潘法成結為秦晉之好。

古詩詞中的古詩詞:古詩詞的名句

後來,有文人作詩記錄此事,詩云:

“短髮蓬鬆緣未勻,袈裟脫卻著紅裙。

於今嫁與潘郎去,省得僧敲月下門。”

陳妙常空門偷情一事,後來被文人墨客渲染誇張,更由於崑曲《玉簪記》家喻戶曉。

參考資料:

【《玉簪記》、《中國古代才女:南宋篇“陳妙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