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建議出臺" 中國種豬" 重大專案研發和推廣後政策

劉永好建議出臺" 中國種豬" 重大專案研發和推廣後政策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近年來,包括種豬在內的種源“卡脖子”的問題引發關注。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新京報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今年全國“兩會”即將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表示,“豬晶片”就是當前豬產業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對此,劉永好給出了三方面的建議,其中一個建議是儘快出臺“中國種豬”重大專案研發和推廣後補助政策,以“企業先投入、國家補一半”原則鼓勵種業企業積極投資發展種豬研發、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攻關專案等。

劉永好指出,目前我國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達到75%。但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仍有不少短板弱項,正如晶片對手機的重要性一樣,“豬晶片”就是當前豬產業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

具體來看,他指出,由於育種週期長、起步晚、投入大、見效慢等原因,我國養豬業規模化程度遠低於國際水平。對需要長期投入的育種科技專案,近年來沒有列入國家的重點計劃和安排,也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一些企業為追求短平快效益,在育種、科研、設施建設等投入上也嚴重不足。當前在“豬晶片”問題上,存在育種體系不完善、投入嚴重不足、符合條件的現代化育種場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新技術應用滯後、技術人才短缺、種豬測定基礎薄弱、單個專案規模小、疾病威脅嚴重、地方豬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等問題,與中國生豬養殖消費第一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洋晶片”沒有本土化,“土晶片”又低效瀕危,“杜長大”等曾曾祖代種豬長期依靠進口,直接影響了我國在非洲豬瘟衝擊後產能恢復過程的質量、速度和效益,也極大地制約了我國豬產業的發展。

為夯實生豬種業基礎,建立真正掌握“豬晶片”核心技術、產學研育繁推融合發展的“中國瘦肉型良種豬”商業化育種體系,劉永好在提案中給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第一,儘快出臺“中國種豬”重大專案研發和推廣後補助政策,以“企業先投入、國家補一半”原則鼓勵種業企業積極投資發展種豬研發、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攻關專案,在具備相關能力的情況下申報攻關育種專案,國家按照相關標準評估確認後給予補貼。充分保護智慧財產權,鼓勵種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國家計劃,先行投入力量、先行培育專案、先行組織攻關,推動種業加快發展。國家根據專案情況,定期開展評估、對專案成果進行驗收,按照專案基礎建設成本、購買種源、生物成本、科技投入、人才培養等軟硬體總投入全成本的50%,給予綜合補貼,以“企業先投入、國家補一半”的原則,保障科研的真實性、及時性、有效性,以推動種豬產業的快速良性發展。同時,也要發揮現代種業國家發展專項基金的作用,以支援、鼓勵、引導、推動生豬育種事業的有序進行。

第二,對核心育種場、保種場提供非瘟防控用地支援,保障祖代種豬場的生物安全和運營能力。建議加大對國家核心育種場的支援力度,鼓勵企業建設種業產業園,明確將育種場配套的飼料自產及洗消用地納入養豬建設用地審批範圍,實施區域性的主要疾病淨化,擴大生物安全範圍、提升育種效果。支援核心育種場持續做好生豬生產效能測定,建立真正可商業化推廣、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種豬”選育-擴繁-推廣產業體系。

第三,鼓勵種業企業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引技”、“引智”結合,獎勵跨行業跨國攻關“豬晶片”的緊缺人才。加快破譯“豬晶片”,需要國家層面支援、鼓勵種業企業“走出去”,透過海外併購、入股國際先進育種企業等形式,快速獲得行業先進經驗、核心技術,經過評估符合相關政策的,以企業參股併購資金的50%額度給予“引進後補貼”;也要支援企業“請進來”一批大資料、生物工程、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國際化人才,特別是對養殖育種緊缺人才給予落戶、購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援,對從事新品種擴繁、技術推廣的基層科研人員予以獎勵和表彰,提升從業人員的榮譽感與獲得感。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李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