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會議中轉變最大的兩國,前期美國求蘇聯,後期蘇聯求美國!

1945年5月8日,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德國首都柏林近郊的卡爾斯霍斯特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場正式結束。這時只剩下日本法西斯沒有投降,之後的問題就是儘快讓日本投降,重新確定站後局勢的關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讓日本儘快投降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英國、蘇聯、美國三國在1945年7月17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舉行為了會議。這次會議在二戰的會議中非常特殊,因為變化太多。

波茨坦會議中轉變最大的兩國,前期美國求蘇聯,後期蘇聯求美國!

參加會議的有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以及三國的外長等。美國本來是羅斯福總統來參加的。結果在1945年4月12日腦淤血去世了。更逗的是英國,丘吉爾參加會議到一半,突然發現英國大選時自己被選下去了,艾德禮當選為新的首相了。所以英國換成了艾德禮參加會議了。開會開到一半換人,這在二戰中也是絕無僅有的。當然,這都不是亮點。亮點就是美蘇兩國在開會時態度的轉變。

波茨坦會議中轉變最大的兩國,前期美國求蘇聯,後期蘇聯求美國!

由於會議主題是讓日本投降。想要日本投降必須在軍事上給予日本重大打擊,否則日本是不會投降的。當時對日作戰的主要國家是中國和美國。這兩國都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傷亡眾多。我國已經沒有能力反攻日本。美國有這個能力,但付出的代價太大,美國也不願因。還有就是英國也在遠東和日本打過,但失敗了。剛結束歐洲戰場上的英國就沒有能力再到遠東和日本打了。所以美國此時只有要求蘇聯對日本宣戰,這樣可以減少自己的壓力,儘快讓日本投降。說白了就是圍繞蘇聯對日宣戰的問題,不過美蘇兩國的態度確實挺逗的。

波茨坦會議中轉變最大的兩國,前期美國求蘇聯,後期蘇聯求美國!

會議剛開始的時候,杜魯門就要求斯大林對日宣戰。斯大林找了很多借口敷衍。比如蘇聯和日本簽訂過互不侵犯條約、蘇聯軍隊從歐洲調往遠東需要時間修正、蘇聯國內正在恢復沒有精力、蘇聯傷亡慘重百姓厭戰等等。反正不管美國怎麼說,蘇聯就是不願意宣戰。為此,杜魯門真的是煞費苦心,而且答應給蘇聯很多好處。不過會議開始沒多久,局勢就發生了變化。

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瘦子試爆成功。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標誌著人類進入核時代。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顆原子彈爆炸後不就,杜魯門就知道了訊息。當杜魯門知道美國擁有原子彈之後,在開會的時候和斯大林說,我們剛研製出了一種新武器,威力大的超出你的想象。斯大林當天回去就聯絡蘇聯當局,知道美國擁有了原子彈。這樣,會議後來就變成蘇聯求著美國自己要對日本宣戰了。

波茨坦會議中轉變最大的兩國,前期美國求蘇聯,後期蘇聯求美國!

這個時候蘇聯態度發生了變化,因為蘇聯知道即使自己不對日本宣戰。美國掌握了原子彈,自己也很容易就能消滅日本了。到時候,戰後格局劃分上,美國有很大的優勢。蘇聯能夠獲得的權益就更少了。為了本身的權益,蘇聯非常積極對日宣戰。當然,杜魯門最初也是不想的,這樣美國就能獲得更多的利益。不過美國的原子彈有限,而且也不能確保自己投放原子彈之後日本能立刻投降。所以才答應蘇聯對日宣戰。

波茨坦會議中轉變最大的兩國,前期美國求蘇聯,後期蘇聯求美國!

會議結束沒多久,蘇聯就對日宣戰。開始進軍我國東北,而且之後進入了朝鮮半島。如果蘇聯沒有對日宣戰的話,整個朝鮮半島都會屬於美國範圍了。到時候蘇聯也會受到更大的威脅。這種轉變這麼大的會議,真不知道開會的時候會不會尷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