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手產品經理,突然被要求對接第三方平臺,你應該怎麼做?

作為產品經理,有時候你會接到需求、要求處理對接第三方平臺的工作,那麼你知道如何判斷該不該接這個需求、如何處理第三方平臺的對接工作嗎?在本篇文章裡,作者便結合自身經驗發表了他的想法,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新手產品經理,突然被要求對接第三方平臺,你應該怎麼做?

作為一名剛入行的產品經理,你負責公司電商平臺的設計,每天勤勤懇懇畫原型,邊工作邊學習邊成長,一切感覺都還不錯,突然有一天,你收到老闆發過來的資訊:

作為新手產品經理,突然被要求對接第三方平臺,你應該怎麼做?

你還沒徹底搞清楚老闆到底想做什麼東西,就找到了開發大佬:

作為新手產品經理,突然被要求對接第三方平臺,你應該怎麼做?

於是你回覆老闆:

作為新手產品經理,突然被要求對接第三方平臺,你應該怎麼做?

作為新手的你完全不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辦了。本篇文章告訴你,如果突然被要求對接第三方平臺,完整對接流程要怎麼做。

一、Why

首先是為什麼要選擇對接第三方平臺,這不是一個拍腦袋就可以做決定的事情,作為產品經理,接到一個需求,特別是一個重大需求時,要分析透過什麼方式來實現需求最為合理,所謂的“合理”,一般是看成本和效率,實現需求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內部研發:由公司自有研發團隊進行研發。內部團隊熟悉當前產品的功能和架構,且團隊成員之間經過一定時間的磨合,在溝通和配合上會更加默契和高效,但團隊各成員一般都有自己負責的模組以及功能,形成自己相對擅長的技術領域和業務,如果遇到需要新技術才能實現或需要重新學習新業務時,在開發新功能前往往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學習。

專案外包:將不擅長的技術領域的模組或系統外包給其他技術團隊研發,由內部團隊安排人員跟蹤管理和驗收。這種方式可以充分釋放內部團隊的研發力量,投入到更擅長的技術和業務領域的開發中,但對管理者的專案管理能力要求較高。

人力外派:由人力公司派遣研發人員駐公司研發,由公司統一管理。相比招聘,這種方式可以更快找到對應的技術人才,對人員調整更加靈活,在管理上也比專案外包更具優勢,當然,新人加入團隊,需要花時間重新進行磨合,溝通成本會增加,專案工期可能會有短期波動。

對接第三方:由第三方完成相關功能的開發,並開放 api 介面,由內部團隊進行開發接入。這種方式透過較少的開發量就可以完成複雜業務和功能的整合,但會受制於第三方的業務和功能調整,欠缺靈活。

這幾種方式怎麼選擇呢?

一般情況下,常規的需求開發都是採用內部研發的方式;如果是需要開發一個相對比較大且獨立的子模組,甚至是開發一個新的系統,但是又不想挪用內部研發資源,或不是內部團隊擅長的技術領域,則可以採用專案外包的方式。

如果是專案趕工(可能是幾周或者幾個月),需要臨時增加團隊研發成員數量達到快速推進專案的目的,可以考慮採用人力外派的方式。

如果市面上已經有相對成熟的產品模組可以接入,或者是要實現的需求不是依靠技術能夠解決的(比如做移動支付,需要有支付牌照,如果公司自身沒有拿到支付牌照的可能性,則需要透過接入第三方來實現),這樣的場景下,就可以選擇對接第三方的方式。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上述的場景,研發大佬會建議採用第三方對接的方案。

上文提過,公司是做電商平臺的,如果要由內部團隊來開發線上直播的功能,首先:負責開發的成員需要學習開發此功能所涉及到的技術,這是時間成本的投入。

其二:線上直播涉及更大的資料量和更多的併發,同時直播產生的音影片檔案需要更大的空間來儲存,因此需要提升伺服器效能和擴容,這是經濟成本的投入。

其三:由於不是研發人員原來擅長的技術領域,所以開發過程中專案可能會延期,上線後功能可能會不穩定,這是潛在的風險。

如果採用專案外包或人力外派呢,確實可以找一個在直播領域有豐富技術積累的團隊,把專案外包給他們,但是外包開發後,整個專案是需要移交回來的,也就是說,後期的維護以及伺服器的升級等成本還是加註在內部團隊上,人力外派也是相同的道理。

那對接第三方線上直播到底有什麼優勢呢?

首先:對接第三方是找現成的可接入的產品,也就是說,本身產品功能是已經開發完成的,因此真正花在開發上的時間,主要就是系統對接的過程。

第二:系統併發和資料儲存主要由第三方系統伺服器來處理,己方的系統直接去第三方系統平臺讀取資料即可,對己方伺服器的負擔更小。

第三:系統迭代升級或故障修復等由第三方負責,無需挪用內部開發資源。

當然,上述也提到了,對接第三方意味著受制於第三方,雖然現在很多第三方的產品可以達到非常高的自定義程度,但不可能像自己內部團隊開發系統那樣“隨心所欲”地調整產品功能或介面,往往需要根據第三方的調整做出取捨。

二、How

接下來講講,已經確定要對接第三方平臺了,具體應該怎麼做。

1. 明確需求

明確需求的目的是需要確認清楚接下來需要找一個什麼樣的第三方平臺來對接,同類型的第三方平臺功能大同小異,而其中真正影響取捨的,很多時候就是在“小異”方面。

比如電商平臺做線上直播,最先考慮到的就是需要有關聯商品並下單的功能;如果是那種商家入駐型別的平臺,還要考慮其他商家也會在上面直播,那需要考慮合法合規方面的內容,需要有一定的規則,防止商家在直播過程中做出違法違規的行為而影響到平臺;還有需不需要打賞功能,能不能與其他主播連麥等,這些都明確下來之後將作為選擇第三方平臺的主要依據。

2. 技術選型

不要一看到“技術”兩個字就覺得這是研發大佬要做的事情,這個時候還沒到開發人員介入的程度。一般能夠提供對接的同類型第三方平臺不會只有一家,這裡的“技術選型”指的是根據需求尋找合適的第三方平臺,怎麼樣快速完成技術選型呢,主要有以下“幾看”:

看公司。你到網上搜一下線上直播第三方平臺可能搜出不少於10個的平臺,你不可能每個平臺都去對比,你沒有這樣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只需要找出眼熟的3-5家公司即可,所謂的“眼熟”,就是找大廠或者比較有名氣的公司。

看開發語言。這個就是確認對接的平臺是否支援你所在平臺的開發語言就行了,只要你的平臺用的不是特別小眾或偏門的開發語言,主流開發語言基本都是支援的。

看需求。進入你所選的幾家公司的官網,看看能不能在他們的官網上面找到技術介面文件,如果沒有,可以嘗試找他們客服或留下你的聯絡方式,他們會安排業務人員聯絡你,你直接找業務人員要就可以。

拿到文件後,主要看他們的平臺可以實現什麼功能,與你所要實現的需求是否匹配,一切為了需求服務,因為平臺定位不同,提供的服務也會有差異,如果平臺提供的服務跟你的需求出入比較大,這種就可以直接 pass 掉了。

在這個過程你可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所有的平臺都沒有辦法百分百實現你的需求,假設你有5個需求,編號分別是1、2、3、4、5,對比的平臺能實現的需求分別如下:

作為新手產品經理,突然被要求對接第三方平臺,你應該怎麼做?

這個時候假設沒有其他平臺可以選擇,只能從這3家公司做出取捨的時候,就需要放棄某些需求的實現了,至於應該放棄什麼需求,這個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看價格。這個就沒有什麼好說的,能實現同樣需求的場景下,當然是選擇價格最低的那家,但這裡需要注意,如果公司的收費模式不同,就可能在比對價格時需要多花點功夫了。比如:A公司和B公司都是按年收費,很容易就能比較哪家公司更便宜,但是如果兩個公司的收費方式不同,我們假設如下:

作為新手產品經理,突然被要求對接第三方平臺,你應該怎麼做?

看起來好像兩個平臺的收費都是一樣的,但是 B 公司收費是動態的,我們可以這樣分析一下:

作為新手產品經理,突然被要求對接第三方平臺,你應該怎麼做?

所以應該根據平臺的業務增長情況來分析:

如果年直播場次剛好等於10000場,則選A公司和選B公司費用是一樣的;

如果年直播場次少於10000場,則選擇B公司費用更低,沒用完的費用第二年還可以接著用;

如果年直播場次多於10000場,那麼選擇 A公司更划算。

看增值服務。如果在收費相同的情況下,A公司有自己的流量池,在對接上線後,可以為我們的平臺提供曝光和導流,則可以優先考慮與A公司合作。

以上幾個維度並沒有絕對的優先次序,但是我個人的建議是,在價格可接受的範圍內儘量選擇知名的大公司或者比較成熟的大平臺,此時哪怕有一家公司能夠百分百滿足你的需求,且價格低廉,但是這家公司在行業內不是很有名,甚至平臺也是剛上線,那麼我會建議你慎重考慮。

筆者曾經遇到對接這種型別的公司和平臺,對方前期提供的資料很完善,從資料看需求都能實現,但是真正對接的時候,發現其實很多功能都是處於開發中的狀態,在對接的過程中,對方的平臺還在不斷調整介面,剛對接完就說介面改了,過程十分痛苦,最後專案延期,上線後產品也很不穩定。

3. 商務談判

是的,你沒看錯,商務談判也跟產品經理有關。一般這塊都是老闆親自談的,大一點的公司會有專門的商務部門或商務人員負責這塊,而產品經理在這個環節要做的,就是儘量參與,儘可能地瞭解對接平臺具體的收費細節。

現在很多平臺已經摒棄按年收費的模式,改用按量收費,比如客服按坐席數量、電子發票按開票量、電子簽約平臺按簽約合同份數、簡訊按簡訊條數等,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一旦遇到會產生費用的地方就要在設計上考慮怎麼避免不必要的費用。

比如上述所提到的按場次收費的場景,假設每次發起線上直播,無論時間長短退出直播,都會扣除相應費用,那麼產品經理就要考慮增加發起直播這個操作的門檻,比如增加二次確認之類的,防止使用者誤觸發直播功能導致平臺產生不必要的費用支出。

4. 授權對接

在與對接平臺確認合作關係,拿到對接平臺授權後就可以開始對接了,產品經理在這個環節要做的,就是根據業務需求以及對接平臺介面文件完成功能的設計,關於介面文件怎麼看的問題,可以參考:【經驗分享】新手產品經理必學技術介面文件知識。

5. 聯調測試

這個環節幾乎是貫穿整個對接的過程,而這個環節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溝通管理。

在對接過程中,很多工作都需要雙方研發人員溝通確認並對接,產品經理需要做好雙方研發人員的溝通工作,產品經理需要明確告訴我方研發人員,對應的業務功能需要用到對接平臺的什麼介面,我方研發人員在跟對接方研發人員溝通時,可能會從業務角度提出問題,但對方技術人員又不清楚我方的具體業務,經常從技術的角度回答,這就需要產品經理從中協調了。

筆者也曾經遇到雙方研發人員溝通不到一塊,突然就在對接群裡吵起來的,這個時候產品經理也要及時介入,防止矛盾激化,影響專案進度。

全部的功能開發並測試完成後,就可以走上線流程了。

6. 驗收上線

上線一般來說需要對接公司驗收,並走上線流程,現在很多公司都是採用“免費對接,付費上線”的 模式,就是介面文件先給你,授權也給你,技術溝通群也先拉起來,然後就開始對接了,等到要上線的時候,按照前期談好的方案來收費,如果此時不想付費了,那麼對接公司會關掉授權,不允許請求介面和上線。

如果前期商務人員已經跟對接公司簽訂好合同,那麼這個環節就需要走付款流程,付款之後,剩下的就是雙方研發人員部署好,更新系統。

以上便是對接第三方平臺的完整流程,感謝閱讀!

公眾號:產品錦李(ID:IMPM996)

本文由 @產品錦李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