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百川股份將創“十二連板”,股民人均賺“20W”?

根據能源局今年3月策略,2021年起不再統籌風光裝機規模,而是明確由各省級主管部門依據新能源消納責任權重,自行確定新增規模。

在今年以來的各地指標競爭性配置辦法中,我們觀察到對儲能的要求幾乎成為標配,只不過部分地區要求“必配”,而部分地區是“配置儲能可加分”,要求的配置比例介於5%-20%、0。5-2h不等。

“重磅”利好!百川股份將創“十二連板”,股民人均賺“20W”?

因此,我們認為,不管發改委是否透過本次《通知》做出統一要求,2022年起新增風光裝機配置儲能都將成為常態,本次針對“市場化併網”專案做出的儲能配置要求,與其說是增加成本負擔,倒不如說反而是為新能源發電專案業主設定了成本增幅的一把標尺(上限)。

本次《通知》明確規定:“購買調峰能力,包括購買調峰儲能專案和購買調峰儲能服務兩種方式,且被購買的主體僅限於本年度新建的調峰資源。”

這就令電網投資儲能專案產生了可能的盈利模式,即透過向風光電源業主出售調峰能力實現投資回收,且這種方式同時也能有效減輕新能源發電專案業主的初始投資負擔。

這件事情直接利好儲能(強度大於分時電價政策),間接利好風光發電,重申“電源側才是儲能市場大蛋糕的主體”觀點。

行業公司:儲能逆變器、電池、系統整合相關公司,尤其是在電源側具備專案業績、客戶資源優勢的公司:陽光電源、寧德時代、南都電源、科士達、信義儲電等;光伏、風電板塊;氫能產業鏈。

“重磅”利好!百川股份將創“十二連板”,股民人均賺“20W”?

百川股份暴漲的持續性

百川股份子公司海基新能源直面儲能行業終端客戶,客戶需求暴增,出貨量自然暴增,邏輯簡單粗暴,不用多少專業的知識,買龍頭就對了。然後市場火熱,大家自然開始往儲能上游去挖,也就是向海基的供應商這類去挖,比如鋰,隔膜,電解液,銅箔,鋁箔等等,這一層算第二層,市場火熱的時候,都不錯,受益也比較顯而易見。

然後繼續往上,比如銅箔又在它的產業鏈上游,銅礦,粗銅,箔材等等,這些都到第3,第4層甚至第5層了,自然關注度,可理解度,熱度都是大幅下降的,可能等第一層的龍頭都漲上天了,才會被逐步挖掘到,無論是漲幅還是空間都大不如第一層的龍頭。

所以既然看好儲能未來10年的爆發期,那肯定是優先去選擇第一層的龍頭,簡單明瞭,也沒有那麼多旁枝末節,也不存在技術路線約束,只要把研發跟上(海基前5年之所以虧損,一是規模逐步攀升,二是大力投入研發),哪種成本低效率高就投產哪個,不像上游的上游的上游,很多都是細分賽道的專業選手,也意味著技術路線被限定在相應的專業領域,一旦其他技術路線被選擇基本就是滅頂之災,毫無退路。

“重磅”利好!百川股份將創“十二連板”,股民人均賺“20W”?

舉例比如金屬鈷,如果公司只有鈷產品,現在電池都往高鎳化發展,哪天技術路線徹底不用鈷了,那這個公司就玩完了,只是舉個簡單的例子方便理解,不是說完全不能投,但一定是要對產業深入瞭解並持續跟蹤才行。所以既然第一層這麼簡單粗暴,儲能又處在爆發初期,那肯定先去摘容易摘的果子,先吃飽了再說。儲能對應的百川股份就好像鋰電池對應的寧德時代,一個道理,最後上游都是跟著龍頭去走,都變成寧德時代概念股,蘋果概念股,百川概念股。

海基新能源的優勢所在

海基近年來始終專注於鋰電儲能核心業務,透過不斷最佳化儲能專用鋰電池、儲能系統的開發等工作,明確了企業的發展方向。2021年,海基將往專業化和行業細分領域發展,強化在儲能領域的領先優勢,繼續將儲能作為核心業務深化發展,重點開拓以下市場:

1)大型儲能電池系統。應用領域有發電側的新能源消納(風電+儲能、光伏+儲能等)、電網側的調峰調頻、使用者側的削峰填谷、微電網解決邊遠地區、海島等用電困難地區、應急電源等領域。

“重磅”利好!百川股份將創“十二連板”,股民人均賺“20W”?

2)通訊電源領域。主要應用於通訊基站、中心機房等各類通訊備電、UPS系統、家庭儲能系統,客戶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及海外市場等通訊領域。開拓這個市場主要是因為國內處於5G通訊設施建設期,該市場體量會在原有通訊電源固有的保有量基礎上迅猛發展。

3)特種動力電池系統領域,如專用車、叉車、特種車輛、電動船舶,以及換電模式的電動運營車輛。

據報道,公司有對鈉離子電池進行技術儲備及相關研究。業內認為,從動力電池領域來看,基於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不同的特性,鈉離子電池被認為更多應用在儲能領域、低續航里程的電動車,對鋰電產業鏈影響有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