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為什麼會出現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古訓?丨投資心經

“抄底逃頂”是大多數投資者嚮往的絕技,實際中很少有人透過不斷的“抄底逃頂”賺到了長期收益。頻繁的交易不但沒給投資者帶來期望的收益,很多時候反而會對實際收益和交易情緒產生負面影響。

大多數投資者在交易時往往會因為對虧損和回撤的天然牴觸,極易在市場震盪或下跌時選擇降低倉位、及時止損或減少盈利,導致資產縮水。然後,投資者又會等市場企穩後再進行買進操作,於是又提高了持倉成本。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操作?大概是出於“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古訓。這種基於人性本能而做出的交易選擇與所預期的結果往往會背道而馳。

正是由於這種頻繁交易的存在,市場呈現出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市場上漲的時候,投資者的情緒樂觀;市場下跌的時候,投資者情緒悲觀。市場遵循著同樣的規律,投資者情緒持續樂觀時,市場往往會連續上漲一段時間;投資者情緒持續悲觀時,市場會連續下跌一段時間。但長期來看,投資者無法窮盡對市場的認知,所以短期行為總是帶有盲目性。盲目之下,投資者帶著“偏見”對市場做出判斷,加劇了市場的同向波動,傷害了投資價值。

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在市場下跌時保持淡定,在市場上漲時敢於拒絕誘惑,降低頻繁交易對投資收益的損耗呢?投資者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首先,避免頻繁交易。投資者投資股票,儘管單筆買賣的成本不算高,印花稅加上萬分之幾的佣金。但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講,做股票並不是只做一筆買賣,未來會操作無數次。如果你是一個頻繁交易者,這個成本會非常高。如果是投資

基金

,成本就更直觀明瞭。

其次,要想從頻繁交易中獲取高收益難度很大。本質上,每一筆交易都是一次獨立決策。假設每次決策正確的機率為P,那麼要使N筆都正確交易就是一個簡化的伯努利模型。舉個例子:如果一次交易要透過兩步來完成,即買和賣,買對的機率是70%,賣對的機率也是70%,那麼整個交易的成功機率為:70%×70%=49%。當N越大也就是交易次數越多時,這個機率是越來越小的,直至無窮趨近於零。只要每次交易正確的機率不是100%,那麼交易的次數越多,最終交易的總體正確的機率會隨著次數的增多而不斷下降。

再者,是持有時間影響賺錢效應。參考過去15年大類投資品的收益狀況,購買上海房產和配置普通

偏股型基金

在長期收益率水平相似,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5。34%和16。52%,且長期向上。不同的是,房子本身擁有居住的功能屬性,自身流動性較差且價格敏感度不高,投資者願意“長期持有”。反觀偏股型基金,對價格敏感,波動更大,流動性更好,投資者就很難做到長期持有。因此,兩者在長期收益率相當的情況下,帶給投資者的投資體驗並不相同。

投資者要有“任憑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的心態,逐漸走出牛熊市思維:對於具備長期增長動力,並且有優秀管理人的產品,應淡化短期波動,堅定長期持有。即使是開放式的產品,也應當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投資的收益與風險比。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頂部